《張學良口述歷史》上篇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42789.html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42789.html
作 者:張學良 口述 唐德剛 撰寫
張學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漢卿,號毅庵,乳名雙喜、小六子。陸軍一級上將,漢族,祖籍遼寧海城,1901年6月3日(夏曆4月17日)出生於遼寧省台安縣九間鄉鄂家村張家堡屯(舊稱桑子林詹家窩鋪)。人稱“少帥”,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長子。
唐德剛 1920年生於安徽省合肥縣西鄉(今屬肥西縣)山南館唐家圩,德剛幼時在私塾念書,舊學邃密,十多歲即已圈點過一遍《資治通鑒》。1939年秋考入重慶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易名南京大學)歷史學系,和黃彰健等人同學;此一時期的中大歷史系有“沙坪壩的黃金時代”之說,柳詒征、朱希祖、繆鳳林、郭廷以、向達、沈剛伯、賀昌群、白壽彝、韓儒林等史學家皆執教於此;1943年畢業,獲學士學位。1944年在安徽學院史地系講授《西洋通史》。1948年,赴美留學,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曾講授《漢學概論》、《中國史》、《亞洲史》、《西洋文化史》等課程,並兼任哥倫比亞大學中文圖書館館長7年。1972年受聘為紐約市立大學教授,後兼任系主任12年。曾任紐約文藝協會會長,旅居美、加安徽同鄉會會長。
唐德剛的散文可讀性頗高,旅美學人夏志清教授譽之為“唐派散文”。夏志清先生在《胡適雜憶》序中說,唐德剛先生“應公認是當代中國別樹一幟的散文家。他倒沒有走胡適的老路,寫一清如水的純白話。德剛古文根柢深厚,加上天性詼諧,寫起文章來,口無遮攔,氣勢極盛,讀起來真是妙趣橫生。”
唐德剛與師郭廷以,都是中國近代史的大家,也是華裔史學家中口述史的主要推動人物。身為中國近代史大家,唐德剛是華裔史學家中口述史的主要推動人物。著有《李宗仁回憶錄》、《胡適口述自傳》、《顧維鈞回憶錄》、《吳國禎回憶錄》、《晚清七十年》、《張學良口述歷史》《袁氏當國》等,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推出唐德剛作品集六冊。除此之外,他還撰有小說《戰爭與愛情》,被文學史家夏志清稱為“別樹一幟的散文 家”。
他受柳詒征及其他學衡前輩影響極深,肯定中國文化。對美國華人史有所研究。
他在中國時曾在國軍內當小兵,做過中學教員。在美國長期從事歷史研究及口述歷史工作,與當時政要如顧維鈞、李宗仁、陳立夫等人多有接觸。和當時人在紐約的胡適則為忘年之交,有師生之誼,曾著《胡適口述自傳》(1981)、《胡適雜憶》(1979)、《中美外交史》、《中美百年史》、《第三種美國人》、《美國民權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的中美關係》、長篇小說《戰爭與愛情》及劇本和大量詩詞。
唐德剛一生都不是象牙塔里的學者,二十多年來,他積極投入人道主義團體發起的運動,揭露日本的侵略罪行和暴行,要求日本道歉和賠償。無論集會、演講、遊行,他都親自參加。上世紀70年代初,釣魚島被日本佔領,唐德剛是海外保釣運動最早的參與者之一,曾代表紐約地區華人撰寫“保釣宣言”,並親自送往日本駐紐約及華盛頓使領館。2002年,他又與楊振寧一道,發起全球徵集一億人簽名行動,抗議日本右翼登釣魚島,並要求日本對中國民間賠款。
1972年冬,唐德剛首次返回闊別25年的安徽探親,看望老母,此後長期為中美交流出力,先後多次訪華、講學。逝世前,唐德剛將全部藏書共計124箱悉數捐給老家的安徽大學。2002年,曾經在“土改”中被沒收的唐德剛老家的房子,發還給他了。唐德剛說,“我要這房子做什麼。”於是他用這房子辦了一所希望小學,還專程回國,捐獻了5000美金。
夫人吳昭文,是中國國民黨元老吳開先之女。
2009年10月26日晚間,於美國三藩市家中因腎衰竭過世,享年89歲。
本書簡介
回首百年,張學良是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人物之一。本性最適合做一個聲色犬馬的公子哥兒,可現實偏要壓他一肩的戎馬戰事和國恨家仇,更遇上“九一八事變”,不抵抗的罪名令他幾成民族公敵;西安事變促成了抗日統一戰線,他自己卻從此被幽禁半個世紀,也因此贏得了世人的敬重。他無限感慨地說:“我的事情是到36歲,以後就沒有了;從21歲到36歲,這就是我的生命。”國內雖然已經出版過很多有關張氏生平的書,但少見真正有分量有價值的。本書由史學名家唐德剛先生擔綱完成,以張氏自述為主體,以唐德剛論張學良的數萬文字為輔,正好地彌補了以往各種圖書的錯謬與不足。更兼唐的論說精闢而有洞明世事人情的味道。一邊是研究物件的“自白”,一邊是研究者的“審視”,兩相對照著看,歷史變得更為真切、真實而生動。
目 錄
序
• 張學良自述的是是非非(代序)
第一章 身世:大帥起自草莽
我們家上輩子的人,沒有一個是正經在床上死的,我父親一提到這事兒就掉眼淚。—— 張學良
• 張家發跡前
• “那國家的玩意兒,能隨便給你麼”
• 大帥本是草莽英雄
• 父親有雄才
第二章 年少時:將門父子情
因為我和父親的關係,不但於東三省,甚至於世界都發生了變化。不是我當軍人,不是我管東北,也沒有這些,說起來太多呀!我說是上帝的意旨。——張學良
• 少年聰慧
• 本想學救人,卻變成殺人
第三章 女人們:平生無缺憾,唯一好女人
我從來不追女人的,很少,沒有。可以說一兩個女人我追過,其他的我沒追過。都是女人追我。—— 張學良
• 賢妻良母于鳳至
• 我和趙四
• 非常喜歡梁九小姐
• 很多女朋友
• 葉公超、顧維鈞逸事
第四章 內戰和將領們
打死的都是相當的佼佼者,剩下的無能後輩,來請功受賞。這要真是有意義的戰爭還可以,這個戰爭幹什麼呢?—— 張學良
• 我的帶兵之道
• 吳佩孚:西蜀無大將,廖化為先鋒
• 郭松齡:寧折也不彎
• 南口軍紀案
• 張宗昌之死
• 厭倦了內戰
• 我就想自個兒逃了
第五章 不做東北皇帝
你跟他呀,傀儡還要裝得像傀儡樣呀,你要知道,給日本當傀儡,你那個傀儡都不好當得很呐!—— 張學良
• 東北易幟
• 閻錫山幹不過我
• 美麗的東北
• 市長風波
• 和汪精衛的交往
• 熱河失守:東北軍是我的包袱
• 墨索里尼小姐
• 胡漢民
第六章 “九一八”與西安事變
我真怒了,所以我才會有“西安事變”。我怒了什麼呢?我的意思是這麼一句話:你這個老頭子,我要教訓教訓你!—— 張學良
• 要還,就把東三省還國家
• 我的事情就是到36歲
《張學良口述歷史》繁體版 精讀本
張學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漢卿,號毅庵,乳名雙喜、小六子。陸軍一級上將,漢族,祖籍遼寧海城,1901年6月3日(夏曆4月17日)出生於遼寧省台安縣九間鄉鄂家村張家堡屯(舊稱桑子林詹家窩鋪)。人稱“少帥”,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長子。
唐德剛 1920年生於安徽省合肥縣西鄉(今屬肥西縣)山南館唐家圩,德剛幼時在私塾念書,舊學邃密,十多歲即已圈點過一遍《資治通鑒》。1939年秋考入重慶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易名南京大學)歷史學系,和黃彰健等人同學;此一時期的中大歷史系有“沙坪壩的黃金時代”之說,柳詒征、朱希祖、繆鳳林、郭廷以、向達、沈剛伯、賀昌群、白壽彝、韓儒林等史學家皆執教於此;1943年畢業,獲學士學位。1944年在安徽學院史地系講授《西洋通史》。1948年,赴美留學,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曾講授《漢學概論》、《中國史》、《亞洲史》、《西洋文化史》等課程,並兼任哥倫比亞大學中文圖書館館長7年。1972年受聘為紐約市立大學教授,後兼任系主任12年。曾任紐約文藝協會會長,旅居美、加安徽同鄉會會長。
唐德剛的散文可讀性頗高,旅美學人夏志清教授譽之為“唐派散文”。夏志清先生在《胡適雜憶》序中說,唐德剛先生“應公認是當代中國別樹一幟的散文家。他倒沒有走胡適的老路,寫一清如水的純白話。德剛古文根柢深厚,加上天性詼諧,寫起文章來,口無遮攔,氣勢極盛,讀起來真是妙趣橫生。”
唐德剛與師郭廷以,都是中國近代史的大家,也是華裔史學家中口述史的主要推動人物。身為中國近代史大家,唐德剛是華裔史學家中口述史的主要推動人物。著有《李宗仁回憶錄》、《胡適口述自傳》、《顧維鈞回憶錄》、《吳國禎回憶錄》、《晚清七十年》、《張學良口述歷史》《袁氏當國》等,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推出唐德剛作品集六冊。除此之外,他還撰有小說《戰爭與愛情》,被文學史家夏志清稱為“別樹一幟的散文 家”。
他受柳詒征及其他學衡前輩影響極深,肯定中國文化。對美國華人史有所研究。
他在中國時曾在國軍內當小兵,做過中學教員。在美國長期從事歷史研究及口述歷史工作,與當時政要如顧維鈞、李宗仁、陳立夫等人多有接觸。和當時人在紐約的胡適則為忘年之交,有師生之誼,曾著《胡適口述自傳》(1981)、《胡適雜憶》(1979)、《中美外交史》、《中美百年史》、《第三種美國人》、《美國民權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的中美關係》、長篇小說《戰爭與愛情》及劇本和大量詩詞。
唐德剛一生都不是象牙塔里的學者,二十多年來,他積極投入人道主義團體發起的運動,揭露日本的侵略罪行和暴行,要求日本道歉和賠償。無論集會、演講、遊行,他都親自參加。上世紀70年代初,釣魚島被日本佔領,唐德剛是海外保釣運動最早的參與者之一,曾代表紐約地區華人撰寫“保釣宣言”,並親自送往日本駐紐約及華盛頓使領館。2002年,他又與楊振寧一道,發起全球徵集一億人簽名行動,抗議日本右翼登釣魚島,並要求日本對中國民間賠款。
1972年冬,唐德剛首次返回闊別25年的安徽探親,看望老母,此後長期為中美交流出力,先後多次訪華、講學。逝世前,唐德剛將全部藏書共計124箱悉數捐給老家的安徽大學。2002年,曾經在“土改”中被沒收的唐德剛老家的房子,發還給他了。唐德剛說,“我要這房子做什麼。”於是他用這房子辦了一所希望小學,還專程回國,捐獻了5000美金。
夫人吳昭文,是中國國民黨元老吳開先之女。
2009年10月26日晚間,於美國三藩市家中因腎衰竭過世,享年89歲。
本書簡介
回首百年,張學良是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人物之一。本性最適合做一個聲色犬馬的公子哥兒,可現實偏要壓他一肩的戎馬戰事和國恨家仇,更遇上“九一八事變”,不抵抗的罪名令他幾成民族公敵;西安事變促成了抗日統一戰線,他自己卻從此被幽禁半個世紀,也因此贏得了世人的敬重。他無限感慨地說:“我的事情是到36歲,以後就沒有了;從21歲到36歲,這就是我的生命。”國內雖然已經出版過很多有關張氏生平的書,但少見真正有分量有價值的。本書由史學名家唐德剛先生擔綱完成,以張氏自述為主體,以唐德剛論張學良的數萬文字為輔,正好地彌補了以往各種圖書的錯謬與不足。更兼唐的論說精闢而有洞明世事人情的味道。一邊是研究物件的“自白”,一邊是研究者的“審視”,兩相對照著看,歷史變得更為真切、真實而生動。
目 錄
序
• 張學良自述的是是非非(代序)
第一章 身世:大帥起自草莽
我們家上輩子的人,沒有一個是正經在床上死的,我父親一提到這事兒就掉眼淚。—— 張學良
• 張家發跡前
• “那國家的玩意兒,能隨便給你麼”
• 大帥本是草莽英雄
• 父親有雄才
第二章 年少時:將門父子情
因為我和父親的關係,不但於東三省,甚至於世界都發生了變化。不是我當軍人,不是我管東北,也沒有這些,說起來太多呀!我說是上帝的意旨。——張學良
• 少年聰慧
• 本想學救人,卻變成殺人
第三章 女人們:平生無缺憾,唯一好女人
我從來不追女人的,很少,沒有。可以說一兩個女人我追過,其他的我沒追過。都是女人追我。—— 張學良
• 賢妻良母于鳳至
• 我和趙四
• 非常喜歡梁九小姐
• 很多女朋友
• 葉公超、顧維鈞逸事
第四章 內戰和將領們
打死的都是相當的佼佼者,剩下的無能後輩,來請功受賞。這要真是有意義的戰爭還可以,這個戰爭幹什麼呢?—— 張學良
• 我的帶兵之道
• 吳佩孚:西蜀無大將,廖化為先鋒
• 郭松齡:寧折也不彎
• 南口軍紀案
• 張宗昌之死
• 厭倦了內戰
• 我就想自個兒逃了
第五章 不做東北皇帝
你跟他呀,傀儡還要裝得像傀儡樣呀,你要知道,給日本當傀儡,你那個傀儡都不好當得很呐!—— 張學良
• 東北易幟
• 閻錫山幹不過我
• 美麗的東北
• 市長風波
• 和汪精衛的交往
• 熱河失守:東北軍是我的包袱
• 墨索里尼小姐
• 胡漢民
第六章 “九一八”與西安事變
我真怒了,所以我才會有“西安事變”。我怒了什麼呢?我的意思是這麼一句話:你這個老頭子,我要教訓教訓你!—— 張學良
• 要還,就把東三省還國家
• 我的事情就是到36歲
《張學良口述歷史》繁體版 精讀本
序
張學良自述的是是非非(代序)
當我招呼餐館經理,前來結帳時,經理竟然笑笑說,"全免了!"真使我大吃一驚,不知所措!原來國榮是這家餐館的房東。他向經理笑笑揮揮手,餐費九百美元就全免了!客人皆大歡喜。主人當然更是打躬作揖!
誰知這場純社交的宴會,卻出了一個嚴重的反面後果。張學良在紐約玩得昏天黑地之時,那孤零零一人,在三藩市含飴弄孫的趙夫人,便在華文報上和私人情報圈中,得到了張少帥返老還童的小報告。趙氏緊急電召無效之後,還得禦駕親征,才把個九十歲的老頑童,抓了回去。這則有趣的故事,筆者這兒,也是得自傳聞。八十老翁,臥病在床,就不為風流少帥來做其無謂的小考證了!讀者士女如愛小道消息,一通電話,問題就豁然開朗了嘛!若有讀者,有此雅興,而探出真相,尚懇不遺在遠,略書數行惠我,以明真相,就期盼不盡了!
這則小故事,對筆者本人來說,也可算是,黃狗偷食,黑狗當災吧!原來張公來紐約數月,一直都住在貝夫人家裡,張公因年高耳背,交際不便,他在公私場合,一切都仰賴他居停女主人的扶助。男客人已年高九十,而女主人也七十大幾,還有什麼男女大防之可"防"的呢?因此出雙入對,他二人自己,和一般朋友們,都不以為異,尤其在紐約這種第一號國際大都市,這又有什麼稀罕呢?本來不是什麼新聞嘛!
千不該,萬不該,是張學良不該有張大嘴巴,他常常公開地說,什麼趙夫人可敬,貝夫人可愛!更糟的是張學良這個國際馳名的大花花公子又口無遮攔,專門歡喜講男女關係的笑話,甚至作了一首打油詩,掛在口邊,嘲笑自己什麼"自古英雄皆好色,若不好色非英雄。我雖不是英雄漢,卻也好色似英雄"!因此一犬吠影,百犬吠聲。"可敬的人",聽到此小道消息,對"可愛的人",就恨之骨髓了!
這原是女人間的"人情之常"。莎翁說,"女人呀!女人,你的名字就叫脆弱噢!"還不是這個意思?事實上,少帥爺在此出雙入對,大宴小酌,何日不然呢?只是那些宴會主人,趙夫人不認識罷了,我只因為認識趙夫人,並吃過她親手燒的蛋炒飯和魚翅湯,就變成當災的黑狗了!讀者諸士女,不妨試為在下設身處地想想,您如在那場合,您也跑不掉要當黑狗啊!夫複何言? 其後我又因事去了臺北一趟,按禮節,我原應該向張府作一次禮貌性的拜訪,但是卻被劉紹唐兄阻攔了!因為"五爺"(少帥的五弟張學森)曾向他提供過有關他兄嫂的很不尋常的故事,紹唐對我說:"他哥哥對你甚好,他嫂嫂對你深惡痛絕。"(學森似乎也同我直接說明?)我完全理解到,趙夫人因為一生都沒有安全感,對這一類事情的憎恨情結,我是完全理解和萬般同情的,但是我有什麼方法可以回避這種尷尬呢?回避不了,那就只有做"當災"的黑狗了!
後來山東來的王書君教授,應聘在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作訪問學者,他早也選中了張學良的傳記為研究主題,頗有其獨到之處。這原是張少帥的福氣吧!可惜的是,書君初來此邦,人生地不熟,很難申請到美國基金會的支持。沒有基金會的支援,搞漢英雙語研究,那幾乎就不可能的了!
總之,張學良口述自傳,在哥大,就這麼陰錯陽差地給耽誤了下去。更不幸的是張學良自己也小看了"口述歷史"這一行道。他自始至終,認為"口述歷史"就只是"我講你寫"這麼個簡單的程式。因此他認為他只要找一個錄音員,"我講你寫",一部像李宗仁那樣的回憶錄,就可以出爐了!從一開始我就警告他,沒有那麼簡單,但我也看出他面從心違的神情。這項心態,不只張氏一個。從李宗仁以次的"黨國要人"無不如此。朋友,你要把一位世界級的黨國要人,訓練得服服帖帖的,來聽你"學者的話",尤其是像少帥這樣,"一生都未聽過人話的人"(見少帥自述)談何容易,談何容易!? 另一錯誤,是他對美國學術界極其複雜的組織和運作,一無所知,而又強不知以為知,盲人騎瞎馬,就容易出事了!張學良在中國歷史上,雖還算不得是什麼世界級的大人物,但是在他名下鬧出的瀋陽事變和西安事變,卻是改寫了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兩大事件。是禍是福,雖今後千年都不會有"定論",但是他卻是這兩大事變的主角。生前沒個"第一手"的交代,是太可惜的了!
在我個人來說,作個歷史的執筆人,在經過三、四十年,對此一問題的教與學,我自覺對張少帥的故事,已有個粗淺的認識。在退休之後,正有心預備對這段中國歷史,考慮如何下筆之時,真是無巧不成書,少帥這時也正在托人找我。首先他委託他的晚輩和助手王一方君來找我。一方不認識我,但是一方有個同學好友郭冠英,則是我在紐約認識的小老弟。一方乃改托郭君,到紐約來找我。這是1989年秋冬之交的事,這居然又是一個巧合,因為此時我正在臺北的“國立中央政治大學”,參加一個學術會議,會後高雄佛光山長老星雲大師,也正約我和劉紹唐先生一同去訪問佛光山,並作點學術報告,有關在五、六世紀時期一個中國和尚——慧深,可能來過美洲傳道的小考證。
這時郭君已探得我在高雄,乃掛電話到佛光山,把張公翌晨的邀請,轉報於我。我本想請他換個日期,但是郭君和劉紹唐,都勸我不要改動,因為張少帥此時,還沒有完全恢復自由,請一次客,至為不易,我受邀請還要高度保密才好。但是我又怎樣向星雲和尚交代呢?紹唐說此事由他來解決。他乃向星雲說,我有急事非立刻飛回臺北不可。
星雲是個最通情達理的大和尚,他不問情由,便招呼廟中的知客,明晨一定要送我二人,飛回臺北不可。
緊急飛回臺北之後,紹唐把我送到來來飯店,便逕自回去了,我則按指定時間,乘電梯上到指定的層次,當我步出電梯時,便有一位身穿便衣,卻又不像是飯店僱員的中年人阻止了我,說“本樓今天不開放”。我看一看手中的紙條,說:「我是應約而來的嘛!」
“誰約你的?”他問。
“一位張先生。”
“您貴姓?”他又問。姓唐,我說。
“您是唐德剛教授?”
是的,我再回答。
這人忽然露出和善的笑容,並說:“張先生正在等您呢!”
說著,他便領我到單間的餐室,室外還另有兩位便衣人物在走動。他們彼此微笑一下,這人便打開餐室的門,申報說:“唐教授來了!”順手關了門,他便在餐室的門外了!
我舉目一看,這餐室相當大,餐桌之外還有沙發和其他設備,足夠十來個人用餐,沙發上正坐著一老一少在談話。那年長的戴著黑眼鏡,和毛線小帽。那顯然就是張將軍。他站起來,脫下毛線帽,和我親切地握手,連說“歡迎,歡迎”。站在他身邊的那青年,生得十分清秀,他自報說:“我是王一方”。
初次見到張氏這樣的歷史人物,我倒有點矜持呢!誰知張公對我則像個數十年的老友,久別重逢一樣,不拘形跡地高談闊論起來。使我也為之全部放鬆,跟他有說有笑。
我們談了些題外之言後,張公便言歸正傳地告訴我說,他之所以特地約我來相會,是他曾看過我的兩部書,十分欣賞。一部是《李宗仁回憶錄》,他說那部書寫得好,好在何處呢?他說他未見過李宗仁,但是他和“蔣”太熟了!你筆下所寫,李宗仁所說的“蔣”,就是百分之百的“蔣”,因為“蔣”正是這樣的人。張公連連誇獎我,“寫得好,寫得好”,並翹起他的大拇指。我向他解釋說,其實李傳只是個未完成的草稿。由於傳主的突然回國,就無法潤色了,這部回憶錄的複雜故事和執筆者的辛酸,原是說不完的,我也未便向他細說了!
另一部書呢?原來那只是一篇短文討論他自己的,叫做什麼《三位一體的張學良將軍》,他說寫他的文章,他看得多了,“是你寫得好。”好在何處呢?張公說,別人所寫他和“老帥”(張作霖)的關係,只是父子而已,你說我們父子倆不只是父子而已,我們父子是不同的兩代人……父親是綠林出身的舊軍閥;而我則是新式軍校出身的青年將領……我們雖是骨肉父子,而作風和心理,都有極大的區別。“這一點,你講得好,也講對了!”他翹起大拇指來,連聲稱讚。
他說得我大為驚奇,我什麼時候寫過這篇文章呢?經他解釋,我才想起,那是我替一位學生傅女士的博士論文的漢譯本所寫的序言。這漢譯本原計劃在大陸出版。因為那時兩岸的新聞界,尚不太溝通,我這篇序文,乃被臺灣報紙,斬頭去足,並另取個文題,成為一篇討論張學良的獨立的文章,在臺灣發表的,我自己還不知此文的存在,卻被張公看到了!
言歸正傳,張公說,他也想寫一部像“中英兩文”的《李宗仁回憶錄》那樣的書,並希望我能考慮執筆,云云。
他這番話說得我大為驚奇和感動。因為這正是我採用我自己的歷史哲學所寫的書,我認為一部中國現代史,便是一部中國現代化的“轉型史”——那也就是,從千年不變的“傳統中國”,在鴉片戰爭後(1842年)忽然開始“十年一變”,漸次變成個“現代中國”來。就說西南地區罷,從陸榮廷變到李宗仁,前者便是個舊式的軍閥,後者則是個有現代思想和現代訓練的革命軍人,所以前者便被後者取代了!
東北情形,亦復如此。上一代的舊式軍閥,被下一代的革命軍人取代了!只是在西南,上一代被下一代用武力打倒了;在東北,則是上一代被下一代,和平地接班了!方式不同,但是他們在現代中國的政治“轉型史”上,所發生的作用,則是大致相同的,這種歷史自動“轉型”的現象——也可以說,是歷史人物的“主觀意志”,敵不過歷史發展本身的“客觀規律”吧!
女大十八變,現代中國,在鴉片戰爭後,大致已變了十五六次了,如無意外發生,中國再變三兩次,大致就可變出個“定型”來……通過目前這一驚濤駭浪的“歷史三峽”之後,再向前走,自然會風平浪靜!其後,“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整個中國現代史,就可以慢慢地流向另一個“歷史定型”的太平之洋了!所以我個人對今後中國的歷史發展是甚為樂觀的。
上面這一段謬論,也可說是我個人治中國現代史,數十年觀察所累積的,私家的“歷史哲學”吧!平時不敢亂事宣揚,只在自己論史的著作和課堂裡偶爾提提罷了,史學界不同意的專家們,在讀後大搖其頭的,多著呢!想不到我這番謬論,竟被張少帥所看中,也算是個難得的知音吧!
他又強調,他目前也想寫一部中英兩文的《張學良回憶錄》,承他的高看,我就是他最理想的執筆人了!劃龍點睛,真使我受寵若驚。劉紹唐原先也就猜出張公找我的目的,並一再“預約”,由他的傳記文學出版社出版中文本。張公雖然說得很誠懇,也很輕鬆。但他這一要求,對我卻引起了極大的心理震撼。老實說《李宗仁回憶錄》這部書,可把我整慘了!它幾乎把我整到棲身無所,啖飯無門的絕境,真不堪回首……我曾有專文紀錄我受難的經過(見中文版李傳諸近版序言)。俗語說“一朝被蛇咬,終身怕草繩”。目前這條大“草繩”,真使我心驚膽怕,其牽涉之廣,問題之多,作者受苦之大,非身當其沖的過來人不知也。
就以最簡單的一項來說吧,這部中英兩文,上百萬言的巨著,非執筆人下三、五年苦功,不足以面世。再者,執筆人和傳主,是當今世界上,絕對不同的兩種人。他二人背景、個性、訓練、任務和經驗,都絕對不同。總之,他二人是兩種不同的動物。尤其是傳主,像李宗仁和張學良,他們都是拿指揮刀的人,把發號施令,絕對服從,視為當然的。可是一旦誤入學術界,他們就要反其道而行了!朋友,像李宗仁,張學良,這種做了一輩子總司令的人物,如今掉轉頭來,讓別人指揮他,尤其是讓一個無名小卒來指揮他,接受以“筆桿來指揮槍桿”這個現實,其受委屈之心,終日彷徨不服的慘狀,可想而知也。可是拿槍桿的人,如果未受過嚴格訓練,是要打敗仗的。拿筆桿子的人亦然也。他們如未經嚴格訓練,而亂拿筆桿,其結果也是要出天大笑話的。張少帥後來,終於以拿槍桿方式,來拿筆桿,而出了天大笑話,也是必然的後果而已。言之可歎。
但是在張少帥見面的第一天,我不能說這些話。說出來他也不會相信的。我只反復地解釋,工程如何之大,困難如何之多。我自己年紀也大了,負擔不了如此的重任。但是我旋即發現,此話也不能多說,說多了,可能引起他不必要的多心。因而我只側重在工作方面,這種大工程不只是兩個人的事,它需要在中國或美國尋覓一個第一流大學作贊助機關,另外還要向第一流的基金會申請至少十萬美元以上的研究費,組織一個完善的研究計劃(Research Project),聘請合適的、精通中英雙語的歷史研究員,並組織個內行專家的贊助機構,來加以贊助和監督,而限期完成之。
但是這項研究工作,談何容易?哥倫比亞大學是這一行道的老祖宗,譽滿全球,而謗亦隨之,其“中國口述歷史學部”,搞了十多年,只有一部中英雙語的《李宗仁回憶錄》,算是全部完成的一項著作;另一部只有英語,沒有漢語的《顧維鈞回憶錄》,算是半完成的著作。其他如陳立夫、孔祥熙、張發奎、胡適等極其重要的歷史人物,就被冷落了!這些人在近代中國史上的功過是非,姑且不談,但是他們都是製造歷史的要人。沒有他們真實的傳記史料,一部民國史是寫不下去的。哥倫比亞大學也曾為此敦請過他們,不幸他們工作經年,最後都是半途而廢了!至於困難在何處,那就說來話長,且舉三兩個小例子,以見其餘。
其中尤其是有“蔣家天下陳家黨”之稱的陳立夫先生,他在50年代,被臺灣當權派放逐到美洲來,開雞場作難民,心懷不平。他要把他盛時的功業,和敗後的辛酸史,全部吐露出來,不吐不快。陳氏因而應約在哥大口述歷史學部,盤桓了好幾年,說盡了他的一黨一派之言,真是十分精彩,但是最後還是一張白紙。
陳曾到哥大親自來吵鬧一翻,也是枉然。不得已,最後他才另起爐灶,自己執筆,從頭來過,這部後來在臺北完成的書,就是另一部書了!他曾把這一手稿交與我,要我審評並譯成英文。我知難婉拒,並介紹好友董鼎山教授代勞。這便是後來在斯坦福大學出版的《陳立夫回憶錄》了!但這部在臺灣撰寫的回憶錄,與他早期的著作,就是不同的兩部書了!
當年經哥大邀請的國民黨時代軍政要人,還有孔祥熙、張發奎等人。孔是近代中國的摩根,財神菩薩,更是孫中山和蔣介石的連襟,因此他們在岳家相聚時,孫中山、蔣介石,都叫他“大哥”。他在民國史上,不論是好是壞,重要性就不用談了!
張發奎在北伐期中,曾是賀龍、葉挺、朱德的上級指揮官。歷史家如要搜搜,足以震動世界的“人民解放軍”的來龍去脈,還要從張發奎說起呢,張也為此頗為自豪而健談。不幸孔、張二人的回憶錄,也都因問題累累,而在哥大束之高閣。
筆者不憚煩而寫的這段小掌故,主旨只是在解釋搞口述歷史的困難。它不是像張學良這樣的歷史人物所想像的,“我講你寫”就成了!其實它的實際工作,比起一般的寫作,更為艱苦。何也?因為一般史書的寫作,只是根據各種史料,按圖索驥,寫其“書”而已矣。搞口述歷史就要多一層工作了,它在一般史學的著述程式之外,還要加上當事人關鍵性的“口述”,而這種口述,往往是劃龍點睛,與表面上的故事,甚至完全相反。
且舉一個陳立夫“口述”的小故事為例:
在抗戰開始前,陳奉蔣密令,以國民黨組織部長身份,遠赴西歐,候命繞道去莫斯科,爭取俄援。他密赴西歐,一住經月,俄未去成,忽又奉召返國,回國後,竟“因功”升任“國府委員”。
“陳伯,”我說:“那是當時中國最高的官位了!”
立夫先生笑笑說:“我因功升入養老院。”
原來這是當年國民黨中,“政學系”官僚所導演,離間他們蔣、陳關係的一幕最精彩的演出,“蔣家天下陳家黨”,可能也是他們叫出來的。事緣在某次國民黨中央的選舉上,陳立夫得票,居然比蔣還多出幾票,雖然蔣中正的“正”字也被監票人,當成五票,數了進去。
蔣一見此選舉結果,頓時大怒,竟舉起臺上的木椅,向陳立夫砸了過去。其實,這只是政學系一樁高明的陰謀,來離間他們蔣、陳的關係而已,當我把這一真實而有趣的小故事提出,向陳公請益時,陳還含笑地說,這不是陰謀,是他當時的確比蔣公在黨內,更得人心!
無論怎樣,陳從歐洲回來,國民黨就面目全非了!不用說他自己被調離組織部,“升官”成國府委員,他手下的得力幹部,也大半調差了!只有朱家驊被長成部長。朱原是立夫的副手,現在就成他的政敵了!抗戰期間,陳被調任教育部長。CC系在黨內的力量,就一分為二,而一蹶不振了!
所以“口述歷史”的重要性,往往為“著述歷史”所不能及。司馬遷的《史記》中很多精彩的章節,都是根據口述歷史寫成的。這本是我國史學上的老傳統,並不是現代洋人發明的。只是搞口述歷史要特別小心罷了!你如碰到政學系裡高明的政客,你可得防他一手,不要偏聽偏信,像蔣介石和陳立夫那樣,把政治現象無保留地信以為真,拿椅子砸人!
當我把這些小故事向張少帥,以談笑方式,簡略地說給他聽之後,我發現他半信半疑地當成“耳邊風”,他還是滔滔不絕地說他那一套。我對他這司令官的態度不以為異,因為我有為李宗仁工作的經驗,把個一級上將,訓練成博士班研究生,你得有超人的耐性。我和李宗仁將軍工作,是有充分的經驗的。只是我第一天就發現,張學良比李宗仁還要難纏得多。因為他自以為是的個性,比李宗仁還要堅強十倍呢!
張學良先生告我說,他的弱點是他一輩子未嘗有過“上司”。
“老帥不是你的上司嗎?”我說。
“他是我的父親,”他說:“父親究竟與上司不同。”
“蔣不是您的上司嗎?”我又問。
“所以他發我脾氣,我就把他抓起來呀!”他說著哈哈地大笑一陣。據張公告我,在西安事變爆發前數小時,他在西安召集了一個幹部會議,宣佈這項驚人的陰謀。大多數人都默默無言,只有於學忠和另一位高幹發言。於說:“少帥,抓起來很容易,您考慮沒有,以後怎麼樣放他呢?”張將軍告我說:“我告訴於學忠,現在不能考慮到那許多!先把蔣抓起來再說!”
我告訴張漢公,西安事變是改變世界歷史的大事呀!
“就是這麼幹起來的。”他認真地說:“別人都在胡說。”說後他又哈哈大笑。
在我和張公直接接觸之前,數十年來,我都認為,能幹出西安事變這樣大陰謀的人,一定是工於心計,老謀深算,誰知他竟是這樣一個任性而衝動的人物。真是百聞不如一見!但是我對他在歷史上的評價,卻未因此而前後易轍……他在中國歷史上,將永遠是個是非不定的人物。
隨後我們又言歸正傳,張公還是要我考慮替他寫一部李宗仁式的回憶錄。我雖然內心也覺得值得一寫,但是我還是誠懇地告訴他有關工作量和年齡的問題,事實上當今能以中英雙語為他寫自傳的歷史學者太多了!只是他不在此行,不認識罷了!
我並誠懇地問他:臺灣是人才濟濟的地方,為什麼要捨近求遠?他只是搖搖頭,意思是,在臺灣這個地方,替他寫傳記的人,不可能公正落筆,還是美國好。那我就向他建議,就仿照李宗仁的辦法,將來由哥倫比亞大學,主持其事。因此我們又言歸正傳,我估計寫他那樣一本雙語傳記,至少要有三年以上的苦功。要有研究計劃(Research Project),和專任研究員和專任或兼職助理,有專用研究室,有足夠的參考圖書,最好還要有專家組織的顧問和襄贊委員會,動手之前,至少要有現成美金十萬、二十萬的基金。這都是一個一流大學的專門計劃。不是我這個七十老翁一個人可以幹得了的。
我這一番話說得他似乎將信將疑,我可以體會出他內心一定在想,寫本小書有這麼困難?他和其他行外人一樣,一定以為,寫本“回憶錄”,正如他一再說的,“我講你寫”就成了!這是一般人的想法。困難是實際工作體驗出來的,未吃過苦頭的人,是永遠不會相信的,這就是所謂內行外行之別了!因此張公一再地說:“還是你就照李宗仁傳的辦法,寫寫我嘛!”我內心立刻的反應,便是絕對不能“寫寫看”!經驗告訴我,沒有哪個張三,替李四寫傳,李四會感到滿意的,尤其是張三是內行,李四是外行。二者是極難一致的。
且舉個經驗上的小例子:
在我和李宗仁將軍工作之初,“李排長”曾向我大談其天下國家大事,是如何如何演變起來的,我就勸他多談談“炒排骨”(當排長)的經驗和故事,暫時少談當時的天下國家大事,因為一個李排長當時能知道多少軍國大事呢?
這時李公心懷不服,我是可以察言觀色的,後來李排長做了上將司令長官了,他又同我大談其二戰期間,英美對大戰的政策是如何如何,因此我們對同盟國的政策,也應該如何如何,以為因應。要我詳細地記下來,算是他對國際局勢的分析。我很客氣地問他說:“德公呀,您這些國際情報,是哪裡來的呢?”原來是在抗戰中期,他以五戰區司令長官身份,回重慶述職,參加中央紀念周,“聽孫科說的”。
我又問李德公,“孫科的話就可以一言九鼎嗎?”他信心開始動搖了!
“我怕全部記下來,在將來的國際版上,會引起笑話呢!”我又補充一句。
李公若有所悟地告訴我,連說:“抽掉,抽掉!”
我在中國抗戰時期,曾當過上尉。李公當時是“一級上將”。但是隔行如隔山,寫歷史,上將就只好聽上尉指揮了!
在和張學良說話時,我就想到李宗仁。只是李比張謙虛多了,畢竟是炒排骨出身的嘛,哪像張少帥,一離開軍校就當上將官呢!說句行道話,李在撰寫自傳上,是個可塑之材。但是從第一天開始,要把張在學術上訓練成一個歷史學徒,我實在無此信心,也看不出遠景來。
張將軍也告訴我一樁關於他信教的故事:
被關久了,很自然地他就對宗教發生了興趣,他最早的興趣是佛教,並看了些佛經,自覺頗有心得。早年在臺灣山區,某次蔣夫人來看他,發現他對佛教有了興趣,就說:“漢卿哪!你又錯了哎!”
“為什麼我‘又’錯了哎?”張公笑著說:“她的意思是說我,已經上過別人的當,這一次‘又’要上佛教的當!她說她要領導我走向真理,去相信基督教,她這項導引是做對了!”首先是趙四小姐被感化成為虔誠的基督徒,漸漸地他自己也就相信了!
信了基督教,他又更誠懇地說,他的整個生命也發生了變化,首先基督徒是不准有多妻制的,我得有個正常的家庭生活。我得同我太太離婚,再和“現在太太”結婚。
他又說,他夫人現在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相信人世上任何事物,都是上帝安排好的,所以她極力反對寫什麼回憶錄,這樣那樣的,但是張某自己的看法倒稍有不同。寫回憶錄,不是為著搞什麼“辯冤白謗”,寫回憶錄只是替歷史留下一點真實的故事,免得人家胡說罷了!
張少帥這一席話,說得倒是深得我心,但是我還是說,他的回憶錄是應該寫的。但是工程浩大,絕不是我這個七十老翁,可以幹得了的!
“那你就開個頭嘛!”他說:“以後我們也可以跟李宗仁一樣,找哥倫比亞大學……”
他說這話,我知道,他是不會相信我的建議的,我也知道他心裡會在想,“寫一部回憶錄,我講你寫,有什麼天大的了不起呢?”他一再地說,他以後要請我到他家去,把這事好好談談。並堅持要我“開個頭”,以後再從長計議。
張漢公和我一談就是三個小時,主要是我二人對談。王一方君只在一旁照了好多照。我覺得應該是他睡午睡的時候了,雖然他還有說不盡的故事,而毫無倦容。最後還是我堅持他應回家休息。我要陪他一起下樓去。張公卻示意,要我先走,因為“門外還有人”。
這是張學良先生第一次和我見面。我個人在大學課堂裡,談了三、四十年的張學良了,這次才見到一個與我理想中完全不同的真的“張學良”,雖然我對他在歷史上的結論卻沒有多少改變。
在張授意下,王一方君送我上電梯,我走後,他二人才出門。
與張別後,劉紹唐又約我晚餐,為此事討論了很久,紹唐勸我寫下去。但是經驗和年齡都告訴我,我只能“開個頭”。其後我就去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把該館所藏有關張氏早年的書籍、檔案、新聞紀錄,和單篇文章,編了個參考書目,再根據其中要件仔細清查。這對一個七十歲的老童生,實在是個很大的包袱。所幸興致尚好,終於寫出以第一人稱的海城張氏的《關內源流》和《關外定居》的兩篇草稿,送請少帥增減和更正。
可是此時在臺北,我還有許多其他的雜務要處理。因為遠居異國,國內有許多邀請,萬裡飛行,參加不易,多半都回絕了!然既來了一次,順便在同一地區,多參加幾次學術會議,也是難得的機會嘛!此時在香港和大陸,我就接受了好幾個學術邀請會,需要參加。再者,平時到各地旅行總是三五天的事,這次不巧,我是住在我岳丈家裡,剛碰上他老人家病重住院。不久他就以九一高齡去世了!他的子女都在國外工作,求醫侍疾,來去匆匆。我助理後事也就責無旁貸了,所幸我這年有一年休假期,甚至可以申請退休。再者,岳丈死後遺留有房子、汽車、司機和阿媽,訂有合約,一時也辭退不了!我被迫鵲巢鳩佔,在臺北就做起“汽車階級”來了!
這時我也曾到張家請益,並把我的底稿送請他過目以便修正。當我車抵張府時,那個在張家門外巡邏的“便衣”,竟招手含笑鞠躬開門讓我進去。這大概因為我岳丈的汽車上,有一張“總統府通行證”的關係。這就使我想起,我的學生傅女士告我,她曾在張府門外被警衛驅逐的故事來。還是蘇秦說得好:人生富貴豈可忽略哉!無車無馬,怎能私闖公門。
張公看了我的草稿之後,雖也不無贊詞,但是他說他希望我做第一人稱(first person singular),他自己只做提供口述史料的“第三者”。這一來,那便和《李宗仁回憶錄》大異其趣了!
“為什麼呢?”我不免好奇地問他。他解釋說:「他不願傷害蔣夫人,蔣夫人待他太好了,甚至救了他的命,因此有許多話,在蔣夫人還活著的時候,他不願“直說”,只希望我讓他以“第三者口氣”發言。」
其後張公又派他的小助手王一方和一方的好友郭冠英,來約我到他家和一方家談笑餐敘了好多次。這時通過一方母親的敘述,張公和我才第一次知道,一方已過世的父親,王新衡先生和先岳吳開先,生前原是好友,同屬於國民黨的CC系。真是西諺所說的“世界太小”。
我這“第三者口吻”改動的工程不小。身邊既無書記,也缺少足夠的時間,我就到香港和大陸開會去了!一去經旬,回台時已耳目一新了!這時張公已獲得了人身自由。當局為宣佈此好消息,並要為他舉行個九旬大壽的慶祝會,需要九十位元元元“發起人”。張公把我的名字也放進去了!當他把此一好消息告我時。我為之大驚,問他能否將我的名字刪掉。張公還驚問何也?我說少帥九十高夀,在臺灣縱列出個兩百位發起人,也輪不到我。今日列名其中,會惹起寶島政學兩界不必要的反應。張公還笑我多心,連說不必顧慮。
果然就在此時,臺灣報紙登出了我為張公作傳的驚人消息。北京的報紙,隨之披露。接著,謠言傳出,國民黨秘書長宋楚瑜先生,也在查訊此事(後來宋兄還特地向我說明,他未嘗過問,想必另有權威)。此消息一經傳出,張學良先生首先就慌了,他剛剛重獲自由,難道又要回去?張公乃找我特別商量,要我二人發個“聯合聲明”,否認此事。
我告訴少帥,我斷無資格和他發什麼“聯合聲明”。先讓我單獨發個個人聲明,說我之認識張漢公,是我先岳和王新衡先生的友誼關係。但是我們也絕對沒有談過西安事變。發過這項聲明,我說我便立刻離開臺灣,新聞記者一定會再訪問你,那您就嚴正聲明絕無此事就好了!張公認為這倒不失為一個好主意。我們就這樣安排了!
這時原在臺灣出生的郭冠英也發慌了!他把我們錄的有限的錄音帶,匆忙地交我一份,帶回美國,另一份,就等著“警總”來查封了!其實這都是做賊心虛的空緊張。據說那時的臺灣當局,並無意要留難我們。言之可笑。但是經過這一場小風波,張學良回憶錄,也就和我個人絕緣了,雖然哥倫比亞大學裡的朋友們,對它還存有濃厚的興趣,加以哥大在學術界聲望高,張學良更是個傳奇人物,四美俱,二難並,由哥大出面主持此事,籌他個十萬八萬研究費,並非難事。
返美之後,我乃把這故事告訴了哥大年輕而有為的黎教授,黎君深通漢文漢語,是個研究近代中國的專家,因而黎對張學良也極有興趣。
我告訴黎君,張學良不久可能來紐約訪問,我將居間介紹他二人和一些相關學者見面,作詳細安排,就照《李宗仁回憶錄》的前例,找幾位年輕的、副教授級的青年有為學者,擔綱挑大樑,以期其成。黎安友教授是個有能力、有作為的青年教授,在美國漢學界中,中英文都是極好的。他聽到這消息,也大為高興。我們就這樣決定了!
果然不久,新獲自由的張少帥,就駕臨紐約。住在一位貝夫人家裡。貝家地處紐約市內最繁華,最高貴的五馬路中段,和蔣宋美齡居處相去咫尺。張少帥坐了五十年的大牢,這次忽然飛到世界最繁華的大都市來,紐約華人社區為之轟動,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自不在話下。他自己多少也有點飄飄然。畢竟是牢中囚徒,重見天日嘛!
在一個小型宴會裡,我就向他說出,哥倫比亞大學亞洲學部,有意邀請他談談合作寫傳的事。張公聞之大為興奮。他說他的一切交往全由貝夫人負責安排。回家之後,我立刻打電話給黎教授。黎立刻就選了幾個酒會的日期,讓張公選擇。黎再加約幾位哥大當局,大家見見面,第一次的酒會和餐會,由我做東。大家談出個眉目之後,再由哥大校方正式具函敦請,並簽訂合約。正式開工。
為此我就通知貝夫人,約好了日期,並在敝寓鄰近選擇了一家最好的中餐館,定下八百多元一桌,該館特製的,最好的酒席(因為我知道,張少帥在戰前家居午餐,都是一百銀元一頓。我那時是個中學生。我所繳納的伙食費是三十塊銀元一學期)。但是現在紐約做不到那麼好的中國酒席,就只好請少帥委屈點了!
約期前三日,我就打電話提醒貝夫人一下,到期我會親自開車來接。先到我家來一個閒談的酒會,酒後再去餐館用餐。誰知貝夫人竟然輕鬆地說:“漢公走了呀!”
我說:“我們不是約好的嗎?”
“他等不及就走了嘛!”
“走到哪兒去了?”我再問。
“到Florida去了哎!”她說。
“那他什麼時候回來呢?”我不必要地再問一聲。
“他不回紐約了!”她說:“直接回臺灣去。”
這對我真是五雷貫頂。但是我對一位七十歲的老太太,和九十歲的先生的失信,抱怨又有何用呢?但是我這席大客,請不請了呢?照請,那對其他的客人,也太尷尬了!宴會撤銷,對我自己也太尷尬了!不得已我乃打電話,把這一尷尬的情形,告訴老友黎教授,並商量如何收場。黎倒頗能理解,我乃把這桌大餐,臨時取消了,心頭真有說不出的滋味。
誰知事有意外,在大致一個月之後,一天我在紐約街頭,忽然碰到一位早年的中國學生,現在紐約一家華人教堂做牧師。他正在找我,並說他要請我吃飯,因為張學良將軍每個星期天,都在他的教堂做禮拜,他要約我同張見見面,因為他知道我對張有很大的興趣——在課堂裡曾說得很起勁嘛!
他這一邀請,真使我再來個五雷貫頂。回來後,我便立刻向貝夫人打電話,問她為什麼說不實之辭。貝太太說,邀請少帥的人太多了,怕他身段吃勿消,所以就藉口辭掉一切應酬。我要求與漢公直接通知。張公拿起電話就說:“德剛,你不是要請我吃飯嘛?我在等你邀請呢!”
聽到張公的抱怨,我真像汽車癟了胎似的,大歎一口。從何說起呢!
最後我們再重新約過,在原餐館,定了原樣的酒席。我又擬重掛電話給黎教授,一切照原計劃進行,不幸這時已近5月中旬,暑假開始了!哥大的重要教職員,都各有個人計劃,分別離校他去了!所幸原訂客人中袁家騮、吳健雄伉儷,和張公五十年前的舊識,劉廷芳先生和他的兒子劉國榮,還可應約前來,這時原在採訪張氏新聞的小郭,帶了部錄影機,也適時趕到。我就請他做攝影師,參加宴會,我開車,他照相,我們適時趕到紐約公園大道,接了張少帥和貝夫人,同來敝寓,先喝點雞尾酒,再同往餐館參加晚宴。張公在敝寓酒會之後,我們就直奔餐館了!
當我車抵餐館門前時,剛好有個停車車位,這時坐在後座的少帥就準備下車了!我請他稍待片刻,等我把汽車停好,再請他下車,車停好了,少帥忽然側身問我說:“德剛,你還會‘倒車’?”說得幾位在街邊等他的其他客人都笑了!他們都聽說,少帥會開汽車嘛!如今倒車有什麼可以驚訝的呢?
後來我才告訴那幾位好奇的朋友說,張氏當年所開的汽車,是30年代的汽車呀!那時的汽車可麻煩了!倒車要兩手兩足,四肢齊動!哪像諸位現時的寶車,倒車只要一手一足呢!少帥那時是位闊公子,美少年,開車不用考執照,下車不用自己“泊”,交給車夫就是了,還用擔心開倒車?
傳說中的張少帥,也曾親自開飛機,並曾帶著位義大利籍的女友,在北平(北京)天空翱翔;又說他在西安事變前,在1936年夏某日,他曾親自開飛機去延安(或保安),與周恩來秘密會談,奠定了共張之間的“聯合陣線”,云云。大致都是類似的想像之辭。
朋友們瞭解嗎?近現代中國是十年一變的,兩、三變之後就變得面目全非了!可憐我們的少帥,就在這大變動時代,卻坐了五十年不變的大牢,因此他的生活、思想,幾乎也五十年未變。一旦走出牢門,這大變了的花花世界,同五十年前的生活思想,就完全脫節了!就以男女關係來說吧!回憶少帥當年,身邊真是姬妾成隊,美女如雲。要啥有啥,誰敢不聽少帥的指揮?可是五十年之後,就只剩老太太,趙夫人一人了!如今飲食起居,安內攘外,一切都得聽夫人的話了!
“我有時發大脾氣,我太太還是讓我的。”漢公不免有時還在吹牛。
“平時不發脾氣呢?”我嬉皮笑臉地問他。
“那當然都由太太做主。”漢公誠懇地說。
時代畢竟變了!您縱是坐牢,個人生活方式,也得隨時代慢慢地改變噢。
趙夫人也曾告訴我說:“他被蔣關起來了,否則我同他也維持不下去。”這顯然也是趙夫人的由衷之言。
這晚這個“張作霖的兒子”興致特別好,在餐會上講了許多有關男女關係的笑話。把個一向端莊肅穆的“袁世凱的孫子”和孫媳,都笑得前仰後合。使這場酒會和餐會更顯得生氣勃勃。大家談笑一大陣之後,我和郭君,就要把他送回公園大道了!有關他寫回憶錄的事,因為有關人士全不在場,其他貴客,又全無興趣在張公和我們歡笑聲中,就留待異日了!
當我招呼餐館經理,前來結帳時,經理竟然笑笑說:“全免了!”真使我大吃一驚,不知所措。原來國榮是這家餐館的房東。他向經理笑笑揮揮手,餐費九百美元就全免了!客人皆大歡喜。主人當然更是打躬作揖!
誰知這場純社交的宴會,卻出了一個嚴重的反面後果。張學良在紐約玩得昏天黑地之時,那孤零零一人,在三藩市含飴弄孫的趙夫人,便在華文報上和私人情報圈中,得到了張少帥返老還童的小報告。趙氏緊急電召無效之後,還得禦駕親征,才把個九十歲的老頑童,抓了回去。這則有趣的故事,筆者這兒,也是得自傳聞。八十老翁,臥病在床,就不為少帥來做其無謂的小考證了!讀者士女如愛小道消息,一通電話,問題就豁然開朗了嘛!設有讀者,有此雅興,而探出真相,尚懇不遺在遠,略書數行惠我,以明真相,就期盼不盡了!
這則小故事,對筆者本人來說,也可算是,黃狗偷食,黑狗當災吧!原來張公來紐約數月,一直都住在貝夫人家裡,張公因年高耳背,交際不便,他在公私場合,一切都仰賴他居停女主人的扶助。男客人已年高九十,而女主人也七十大幾,還有什麼男女大防之可“防”的呢?因此出雙入對,他二人自己,和一般朋友們,都不以為異,尤其在紐約這種第一號國際大都市,這又有什麼稀罕呢?本來不是什麼新聞嘛!
千不該,萬不該,是張學良不該有張大嘴巴,他常常公開地說,什麼趙夫人可敬,貝夫人可愛!更糟的是張學良這個國際馳名的大Playboy又口無遮攔,專門歡喜講男女關係的笑話,甚至作了一首打油詩,掛在口邊,嘲笑自己什麼“自古英雄皆好色,若不好色非英雄。我雖不是英雄漢,卻也好色似英雄”!因此一犬吠影,百犬吠聲。“可敬的人”,聽到此小道消息,對“可愛的人”,就恨之骨髓了!
這原是女人間的“人情之常”。莎翁說:“女人呀!女人,你的名字就叫脆弱噢!”還不是這個意思?事實上,少帥爺在此出雙入對,大宴小酌,何日不然呢?只是那些宴會主人,趙夫人不認識罷了,我只因為認識趙夫人,並吃過她親手燒的蛋炒飯和魚翅湯,就變成當災的黑狗了!讀者諸士女,不妨試為在下設身處地想想,您如在那場合,您也跑不掉要當黑狗啊!夫復何言?
其後我又因事去了臺北一趟,按禮節,我原應該向張府作一次禮貌性的拜訪,但是卻被劉紹唐兄阻攔了!因為“五爺”(少帥的五弟張學森)曾向他提供過有關他兄嫂的很不尋常的故事,紹唐對我說:“他哥哥對你甚好,他嫂嫂對你深惡痛絕。”(學森似乎也同我直接說明?)我完全理解到,趙夫人因為一生都沒有安全感,對這一類事情的憎恨情結,我是完全理解和萬般同情的,但是我有什麼方法可以回避這種尷尬呢?回避不了,那就只有做“當災”的黑狗了!
後來山東來的王書君教授,應聘在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作訪問學者,他早也選中了張學良的傳記為研究主題,頗有其獨到之處。這原是張少帥的福氣吧!可惜的是,書君初來此邦,人生地不熟,很難申請到美國基金會的支持。沒有基金會的支援,搞漢英雙語研究,那幾乎就不可能的了!
總之,張學良口述自傳,在哥大,就這麼陰錯陽差地給耽誤了下去。更不幸的是張學良自己也小看了“口述歷史”這一行道。他自始至終,認為“口述歷史”就只是“我講你寫”這麼個簡單的程式。因此他認為他只要找一個錄音員,“我講你寫”,一部像李宗仁那樣的回憶錄,就可以出爐了!從一開始我就警告他,沒有那麼簡單,但我也看出他面從心違的神情。這項心態,不只張氏一個。從李宗仁以次的“回憶錄要人”無不如此。朋友,你要把一位世界級的回憶錄要人,訓練得服服帖帖的,來聽你“學者的話”,尤其是像少帥這樣,“一生都未聽過人話的人”(見少帥自述)談何容易,談何容易!?
另一錯誤,是他對美國學術界極其複雜的組織和運作,一無所知,而又強不知以為知,盲人騎瞎馬,就容易出事了!張學良在中國歷史上,雖還算不得是什麼世界級的大人物,但是在他名下鬧出的瀋陽事變和西安事變,卻是改寫了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兩大事件。是禍是福,雖今後千年都不會有“定論”,但是他卻是這兩大事變的主角。生前沒個“第一手”的交代,是太可惜的了!
還有,在西安事變前後,張與蔣宋兩家的經濟關係,也永遠是個迷。據顧維鈞先生告我,中原大戰期間,蔣、馮、閻、李都派有“專使”,長駐瀋陽,爭取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奉系張氏,參加他們內戰的陣營,據深知內容的顧氏告我,那時馮、閻的代表,所攜不過數千金,勉維食宿,而蔣總司令駐奉代表吳鐵城,卻身懷巨萬,與張的上下僚屬,一擲千金,酬應無虛夕;南京對張氏本人,則暗許至數百萬之巨,先付半數,余伺亂平再付。而少帥自己這時,則徜徉乎秦皇島上,作鼠首兩端的觀望。待時間成熟,條件如願,他就揮師入關,對內戰雙方,從事“武裝調停”。果然閻馮落荒而走,奉系就坐擁華北了!嗣後張氏偕眷作京滬之遊,與蔣府上下交往甚密,顧氏含笑告我說:“都為討債而來”!是耶,非耶?我與少帥往還,尚在交淺而不敢言深的初期階段,所以就未向他作深度的發問了!
(附注:“九一八”之前,顧曾長住瀋陽作少帥貴賓,深知內幕,與筆者所談幕後消息甚詳,亦頗足取信,筆者亦嘗以他事,向少帥試探,亦每經證實。)
以上只是冰山之一角而已,至於數十年來,教與學之間的史料與見聞,那真是,一部小小的車兒,如何載得起?若天假以年,以後有更多機緣與時間,再慢慢細述之吧!
在職業歷史家看來,西安事變的故事,經過數十年的發掘,已沒有什麼秘密可言。只是沒個當事人來“現身說法”一番,故事就沒有其應有的權威性了,張氏原有意,要親口來加以澄清的,深入的史家,聞一以知十,對張某的故事,原沒什麼不知之事,只是事由親口坦白,和盤托出,那才是職業史家規範的所謂“第一手史料”。如今結果還是一盤糊塗賬。何以如此呢?除陰陽家所迷信的“命也,運也”之外,那就不是兩萬字所能說得清楚的了!
主角已成古人,筆者不敏,曾看了他幾十年的戲,晚歲不知老之將至,還替他跑了一陣“龍套”,思之可笑,如今也年逾八旬,久病之餘,藥裹關心,對少帥故事,哪裡能說得完呢?
本篇全憑記憶執筆,冰天雪地,連身邊所積,盈箱累架的史料,也無力翻查。書被催成墨未濃,我們就暫時,說到此地為止吧!至懇知我的編者讀者,賜諒賜恕,為幸為感。
唐德剛
2003年農曆元旦於美國新澤西州寓所
第一章 身世:大帥起自草莽
當我招呼餐館經理,前來結帳時,經理竟然笑笑說,"全免了!"真使我大吃一驚,不知所措!原來國榮是這家餐館的房東。他向經理笑笑揮揮手,餐費九百美元就全免了!客人皆大歡喜。主人當然更是打躬作揖!
誰知這場純社交的宴會,卻出了一個嚴重的反面後果。張學良在紐約玩得昏天黑地之時,那孤零零一人,在三藩市含飴弄孫的趙夫人,便在華文報上和私人情報圈中,得到了張少帥返老還童的小報告。趙氏緊急電召無效之後,還得禦駕親征,才把個九十歲的老頑童,抓了回去。這則有趣的故事,筆者這兒,也是得自傳聞。八十老翁,臥病在床,就不為風流少帥來做其無謂的小考證了!讀者士女如愛小道消息,一通電話,問題就豁然開朗了嘛!若有讀者,有此雅興,而探出真相,尚懇不遺在遠,略書數行惠我,以明真相,就期盼不盡了!
這則小故事,對筆者本人來說,也可算是,黃狗偷食,黑狗當災吧!原來張公來紐約數月,一直都住在貝夫人家裡,張公因年高耳背,交際不便,他在公私場合,一切都仰賴他居停女主人的扶助。男客人已年高九十,而女主人也七十大幾,還有什麼男女大防之可"防"的呢?因此出雙入對,他二人自己,和一般朋友們,都不以為異,尤其在紐約這種第一號國際大都市,這又有什麼稀罕呢?本來不是什麼新聞嘛!
千不該,萬不該,是張學良不該有張大嘴巴,他常常公開地說,什麼趙夫人可敬,貝夫人可愛!更糟的是張學良這個國際馳名的大花花公子又口無遮攔,專門歡喜講男女關係的笑話,甚至作了一首打油詩,掛在口邊,嘲笑自己什麼"自古英雄皆好色,若不好色非英雄。我雖不是英雄漢,卻也好色似英雄"!因此一犬吠影,百犬吠聲。"可敬的人",聽到此小道消息,對"可愛的人",就恨之骨髓了!
這原是女人間的"人情之常"。莎翁說,"女人呀!女人,你的名字就叫脆弱噢!"還不是這個意思?事實上,少帥爺在此出雙入對,大宴小酌,何日不然呢?只是那些宴會主人,趙夫人不認識罷了,我只因為認識趙夫人,並吃過她親手燒的蛋炒飯和魚翅湯,就變成當災的黑狗了!讀者諸士女,不妨試為在下設身處地想想,您如在那場合,您也跑不掉要當黑狗啊!夫複何言? 其後我又因事去了臺北一趟,按禮節,我原應該向張府作一次禮貌性的拜訪,但是卻被劉紹唐兄阻攔了!因為"五爺"(少帥的五弟張學森)曾向他提供過有關他兄嫂的很不尋常的故事,紹唐對我說:"他哥哥對你甚好,他嫂嫂對你深惡痛絕。"(學森似乎也同我直接說明?)我完全理解到,趙夫人因為一生都沒有安全感,對這一類事情的憎恨情結,我是完全理解和萬般同情的,但是我有什麼方法可以回避這種尷尬呢?回避不了,那就只有做"當災"的黑狗了!
後來山東來的王書君教授,應聘在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作訪問學者,他早也選中了張學良的傳記為研究主題,頗有其獨到之處。這原是張少帥的福氣吧!可惜的是,書君初來此邦,人生地不熟,很難申請到美國基金會的支持。沒有基金會的支援,搞漢英雙語研究,那幾乎就不可能的了!
總之,張學良口述自傳,在哥大,就這麼陰錯陽差地給耽誤了下去。更不幸的是張學良自己也小看了"口述歷史"這一行道。他自始至終,認為"口述歷史"就只是"我講你寫"這麼個簡單的程式。因此他認為他只要找一個錄音員,"我講你寫",一部像李宗仁那樣的回憶錄,就可以出爐了!從一開始我就警告他,沒有那麼簡單,但我也看出他面從心違的神情。這項心態,不只張氏一個。從李宗仁以次的"黨國要人"無不如此。朋友,你要把一位世界級的黨國要人,訓練得服服帖帖的,來聽你"學者的話",尤其是像少帥這樣,"一生都未聽過人話的人"(見少帥自述)談何容易,談何容易!? 另一錯誤,是他對美國學術界極其複雜的組織和運作,一無所知,而又強不知以為知,盲人騎瞎馬,就容易出事了!張學良在中國歷史上,雖還算不得是什麼世界級的大人物,但是在他名下鬧出的瀋陽事變和西安事變,卻是改寫了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兩大事件。是禍是福,雖今後千年都不會有"定論",但是他卻是這兩大事變的主角。生前沒個"第一手"的交代,是太可惜的了!
在我個人來說,作個歷史的執筆人,在經過三、四十年,對此一問題的教與學,我自覺對張少帥的故事,已有個粗淺的認識。在退休之後,正有心預備對這段中國歷史,考慮如何下筆之時,真是無巧不成書,少帥這時也正在托人找我。首先他委託他的晚輩和助手王一方君來找我。一方不認識我,但是一方有個同學好友郭冠英,則是我在紐約認識的小老弟。一方乃改托郭君,到紐約來找我。這是1989年秋冬之交的事,這居然又是一個巧合,因為此時我正在臺北的“國立中央政治大學”,參加一個學術會議,會後高雄佛光山長老星雲大師,也正約我和劉紹唐先生一同去訪問佛光山,並作點學術報告,有關在五、六世紀時期一個中國和尚——慧深,可能來過美洲傳道的小考證。
這時郭君已探得我在高雄,乃掛電話到佛光山,把張公翌晨的邀請,轉報於我。我本想請他換個日期,但是郭君和劉紹唐,都勸我不要改動,因為張少帥此時,還沒有完全恢復自由,請一次客,至為不易,我受邀請還要高度保密才好。但是我又怎樣向星雲和尚交代呢?紹唐說此事由他來解決。他乃向星雲說,我有急事非立刻飛回臺北不可。
星雲是個最通情達理的大和尚,他不問情由,便招呼廟中的知客,明晨一定要送我二人,飛回臺北不可。
緊急飛回臺北之後,紹唐把我送到來來飯店,便逕自回去了,我則按指定時間,乘電梯上到指定的層次,當我步出電梯時,便有一位身穿便衣,卻又不像是飯店僱員的中年人阻止了我,說“本樓今天不開放”。我看一看手中的紙條,說:「我是應約而來的嘛!」
“誰約你的?”他問。
“一位張先生。”
“您貴姓?”他又問。姓唐,我說。
“您是唐德剛教授?”
是的,我再回答。
這人忽然露出和善的笑容,並說:“張先生正在等您呢!”
說著,他便領我到單間的餐室,室外還另有兩位便衣人物在走動。他們彼此微笑一下,這人便打開餐室的門,申報說:“唐教授來了!”順手關了門,他便在餐室的門外了!
我舉目一看,這餐室相當大,餐桌之外還有沙發和其他設備,足夠十來個人用餐,沙發上正坐著一老一少在談話。那年長的戴著黑眼鏡,和毛線小帽。那顯然就是張將軍。他站起來,脫下毛線帽,和我親切地握手,連說“歡迎,歡迎”。站在他身邊的那青年,生得十分清秀,他自報說:“我是王一方”。
初次見到張氏這樣的歷史人物,我倒有點矜持呢!誰知張公對我則像個數十年的老友,久別重逢一樣,不拘形跡地高談闊論起來。使我也為之全部放鬆,跟他有說有笑。
我們談了些題外之言後,張公便言歸正傳地告訴我說,他之所以特地約我來相會,是他曾看過我的兩部書,十分欣賞。一部是《李宗仁回憶錄》,他說那部書寫得好,好在何處呢?他說他未見過李宗仁,但是他和“蔣”太熟了!你筆下所寫,李宗仁所說的“蔣”,就是百分之百的“蔣”,因為“蔣”正是這樣的人。張公連連誇獎我,“寫得好,寫得好”,並翹起他的大拇指。我向他解釋說,其實李傳只是個未完成的草稿。由於傳主的突然回國,就無法潤色了,這部回憶錄的複雜故事和執筆者的辛酸,原是說不完的,我也未便向他細說了!
另一部書呢?原來那只是一篇短文討論他自己的,叫做什麼《三位一體的張學良將軍》,他說寫他的文章,他看得多了,“是你寫得好。”好在何處呢?張公說,別人所寫他和“老帥”(張作霖)的關係,只是父子而已,你說我們父子倆不只是父子而已,我們父子是不同的兩代人……父親是綠林出身的舊軍閥;而我則是新式軍校出身的青年將領……我們雖是骨肉父子,而作風和心理,都有極大的區別。“這一點,你講得好,也講對了!”他翹起大拇指來,連聲稱讚。
他說得我大為驚奇,我什麼時候寫過這篇文章呢?經他解釋,我才想起,那是我替一位學生傅女士的博士論文的漢譯本所寫的序言。這漢譯本原計劃在大陸出版。因為那時兩岸的新聞界,尚不太溝通,我這篇序文,乃被臺灣報紙,斬頭去足,並另取個文題,成為一篇討論張學良的獨立的文章,在臺灣發表的,我自己還不知此文的存在,卻被張公看到了!
言歸正傳,張公說,他也想寫一部像“中英兩文”的《李宗仁回憶錄》那樣的書,並希望我能考慮執筆,云云。
他這番話說得我大為驚奇和感動。因為這正是我採用我自己的歷史哲學所寫的書,我認為一部中國現代史,便是一部中國現代化的“轉型史”——那也就是,從千年不變的“傳統中國”,在鴉片戰爭後(1842年)忽然開始“十年一變”,漸次變成個“現代中國”來。就說西南地區罷,從陸榮廷變到李宗仁,前者便是個舊式的軍閥,後者則是個有現代思想和現代訓練的革命軍人,所以前者便被後者取代了!
東北情形,亦復如此。上一代的舊式軍閥,被下一代的革命軍人取代了!只是在西南,上一代被下一代用武力打倒了;在東北,則是上一代被下一代,和平地接班了!方式不同,但是他們在現代中國的政治“轉型史”上,所發生的作用,則是大致相同的,這種歷史自動“轉型”的現象——也可以說,是歷史人物的“主觀意志”,敵不過歷史發展本身的“客觀規律”吧!
女大十八變,現代中國,在鴉片戰爭後,大致已變了十五六次了,如無意外發生,中國再變三兩次,大致就可變出個“定型”來……通過目前這一驚濤駭浪的“歷史三峽”之後,再向前走,自然會風平浪靜!其後,“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整個中國現代史,就可以慢慢地流向另一個“歷史定型”的太平之洋了!所以我個人對今後中國的歷史發展是甚為樂觀的。
上面這一段謬論,也可說是我個人治中國現代史,數十年觀察所累積的,私家的“歷史哲學”吧!平時不敢亂事宣揚,只在自己論史的著作和課堂裡偶爾提提罷了,史學界不同意的專家們,在讀後大搖其頭的,多著呢!想不到我這番謬論,竟被張少帥所看中,也算是個難得的知音吧!
他又強調,他目前也想寫一部中英兩文的《張學良回憶錄》,承他的高看,我就是他最理想的執筆人了!劃龍點睛,真使我受寵若驚。劉紹唐原先也就猜出張公找我的目的,並一再“預約”,由他的傳記文學出版社出版中文本。張公雖然說得很誠懇,也很輕鬆。但他這一要求,對我卻引起了極大的心理震撼。老實說《李宗仁回憶錄》這部書,可把我整慘了!它幾乎把我整到棲身無所,啖飯無門的絕境,真不堪回首……我曾有專文紀錄我受難的經過(見中文版李傳諸近版序言)。俗語說“一朝被蛇咬,終身怕草繩”。目前這條大“草繩”,真使我心驚膽怕,其牽涉之廣,問題之多,作者受苦之大,非身當其沖的過來人不知也。
就以最簡單的一項來說吧,這部中英兩文,上百萬言的巨著,非執筆人下三、五年苦功,不足以面世。再者,執筆人和傳主,是當今世界上,絕對不同的兩種人。他二人背景、個性、訓練、任務和經驗,都絕對不同。總之,他二人是兩種不同的動物。尤其是傳主,像李宗仁和張學良,他們都是拿指揮刀的人,把發號施令,絕對服從,視為當然的。可是一旦誤入學術界,他們就要反其道而行了!朋友,像李宗仁,張學良,這種做了一輩子總司令的人物,如今掉轉頭來,讓別人指揮他,尤其是讓一個無名小卒來指揮他,接受以“筆桿來指揮槍桿”這個現實,其受委屈之心,終日彷徨不服的慘狀,可想而知也。可是拿槍桿的人,如果未受過嚴格訓練,是要打敗仗的。拿筆桿子的人亦然也。他們如未經嚴格訓練,而亂拿筆桿,其結果也是要出天大笑話的。張少帥後來,終於以拿槍桿方式,來拿筆桿,而出了天大笑話,也是必然的後果而已。言之可歎。
但是在張少帥見面的第一天,我不能說這些話。說出來他也不會相信的。我只反復地解釋,工程如何之大,困難如何之多。我自己年紀也大了,負擔不了如此的重任。但是我旋即發現,此話也不能多說,說多了,可能引起他不必要的多心。因而我只側重在工作方面,這種大工程不只是兩個人的事,它需要在中國或美國尋覓一個第一流大學作贊助機關,另外還要向第一流的基金會申請至少十萬美元以上的研究費,組織一個完善的研究計劃(Research Project),聘請合適的、精通中英雙語的歷史研究員,並組織個內行專家的贊助機構,來加以贊助和監督,而限期完成之。
但是這項研究工作,談何容易?哥倫比亞大學是這一行道的老祖宗,譽滿全球,而謗亦隨之,其“中國口述歷史學部”,搞了十多年,只有一部中英雙語的《李宗仁回憶錄》,算是全部完成的一項著作;另一部只有英語,沒有漢語的《顧維鈞回憶錄》,算是半完成的著作。其他如陳立夫、孔祥熙、張發奎、胡適等極其重要的歷史人物,就被冷落了!這些人在近代中國史上的功過是非,姑且不談,但是他們都是製造歷史的要人。沒有他們真實的傳記史料,一部民國史是寫不下去的。哥倫比亞大學也曾為此敦請過他們,不幸他們工作經年,最後都是半途而廢了!至於困難在何處,那就說來話長,且舉三兩個小例子,以見其餘。
其中尤其是有“蔣家天下陳家黨”之稱的陳立夫先生,他在50年代,被臺灣當權派放逐到美洲來,開雞場作難民,心懷不平。他要把他盛時的功業,和敗後的辛酸史,全部吐露出來,不吐不快。陳氏因而應約在哥大口述歷史學部,盤桓了好幾年,說盡了他的一黨一派之言,真是十分精彩,但是最後還是一張白紙。
陳曾到哥大親自來吵鬧一翻,也是枉然。不得已,最後他才另起爐灶,自己執筆,從頭來過,這部後來在臺北完成的書,就是另一部書了!他曾把這一手稿交與我,要我審評並譯成英文。我知難婉拒,並介紹好友董鼎山教授代勞。這便是後來在斯坦福大學出版的《陳立夫回憶錄》了!但這部在臺灣撰寫的回憶錄,與他早期的著作,就是不同的兩部書了!
當年經哥大邀請的國民黨時代軍政要人,還有孔祥熙、張發奎等人。孔是近代中國的摩根,財神菩薩,更是孫中山和蔣介石的連襟,因此他們在岳家相聚時,孫中山、蔣介石,都叫他“大哥”。他在民國史上,不論是好是壞,重要性就不用談了!
張發奎在北伐期中,曾是賀龍、葉挺、朱德的上級指揮官。歷史家如要搜搜,足以震動世界的“人民解放軍”的來龍去脈,還要從張發奎說起呢,張也為此頗為自豪而健談。不幸孔、張二人的回憶錄,也都因問題累累,而在哥大束之高閣。
筆者不憚煩而寫的這段小掌故,主旨只是在解釋搞口述歷史的困難。它不是像張學良這樣的歷史人物所想像的,“我講你寫”就成了!其實它的實際工作,比起一般的寫作,更為艱苦。何也?因為一般史書的寫作,只是根據各種史料,按圖索驥,寫其“書”而已矣。搞口述歷史就要多一層工作了,它在一般史學的著述程式之外,還要加上當事人關鍵性的“口述”,而這種口述,往往是劃龍點睛,與表面上的故事,甚至完全相反。
且舉一個陳立夫“口述”的小故事為例:
在抗戰開始前,陳奉蔣密令,以國民黨組織部長身份,遠赴西歐,候命繞道去莫斯科,爭取俄援。他密赴西歐,一住經月,俄未去成,忽又奉召返國,回國後,竟“因功”升任“國府委員”。
“陳伯,”我說:“那是當時中國最高的官位了!”
立夫先生笑笑說:“我因功升入養老院。”
原來這是當年國民黨中,“政學系”官僚所導演,離間他們蔣、陳關係的一幕最精彩的演出,“蔣家天下陳家黨”,可能也是他們叫出來的。事緣在某次國民黨中央的選舉上,陳立夫得票,居然比蔣還多出幾票,雖然蔣中正的“正”字也被監票人,當成五票,數了進去。
蔣一見此選舉結果,頓時大怒,竟舉起臺上的木椅,向陳立夫砸了過去。其實,這只是政學系一樁高明的陰謀,來離間他們蔣、陳的關係而已,當我把這一真實而有趣的小故事提出,向陳公請益時,陳還含笑地說,這不是陰謀,是他當時的確比蔣公在黨內,更得人心!
無論怎樣,陳從歐洲回來,國民黨就面目全非了!不用說他自己被調離組織部,“升官”成國府委員,他手下的得力幹部,也大半調差了!只有朱家驊被長成部長。朱原是立夫的副手,現在就成他的政敵了!抗戰期間,陳被調任教育部長。CC系在黨內的力量,就一分為二,而一蹶不振了!
所以“口述歷史”的重要性,往往為“著述歷史”所不能及。司馬遷的《史記》中很多精彩的章節,都是根據口述歷史寫成的。這本是我國史學上的老傳統,並不是現代洋人發明的。只是搞口述歷史要特別小心罷了!你如碰到政學系裡高明的政客,你可得防他一手,不要偏聽偏信,像蔣介石和陳立夫那樣,把政治現象無保留地信以為真,拿椅子砸人!
當我把這些小故事向張少帥,以談笑方式,簡略地說給他聽之後,我發現他半信半疑地當成“耳邊風”,他還是滔滔不絕地說他那一套。我對他這司令官的態度不以為異,因為我有為李宗仁工作的經驗,把個一級上將,訓練成博士班研究生,你得有超人的耐性。我和李宗仁將軍工作,是有充分的經驗的。只是我第一天就發現,張學良比李宗仁還要難纏得多。因為他自以為是的個性,比李宗仁還要堅強十倍呢!
張學良先生告我說,他的弱點是他一輩子未嘗有過“上司”。
“老帥不是你的上司嗎?”我說。
“他是我的父親,”他說:“父親究竟與上司不同。”
“蔣不是您的上司嗎?”我又問。
“所以他發我脾氣,我就把他抓起來呀!”他說著哈哈地大笑一陣。據張公告我,在西安事變爆發前數小時,他在西安召集了一個幹部會議,宣佈這項驚人的陰謀。大多數人都默默無言,只有於學忠和另一位高幹發言。於說:“少帥,抓起來很容易,您考慮沒有,以後怎麼樣放他呢?”張將軍告我說:“我告訴於學忠,現在不能考慮到那許多!先把蔣抓起來再說!”
我告訴張漢公,西安事變是改變世界歷史的大事呀!
“就是這麼幹起來的。”他認真地說:“別人都在胡說。”說後他又哈哈大笑。
在我和張公直接接觸之前,數十年來,我都認為,能幹出西安事變這樣大陰謀的人,一定是工於心計,老謀深算,誰知他竟是這樣一個任性而衝動的人物。真是百聞不如一見!但是我對他在歷史上的評價,卻未因此而前後易轍……他在中國歷史上,將永遠是個是非不定的人物。
隨後我們又言歸正傳,張公還是要我考慮替他寫一部李宗仁式的回憶錄。我雖然內心也覺得值得一寫,但是我還是誠懇地告訴他有關工作量和年齡的問題,事實上當今能以中英雙語為他寫自傳的歷史學者太多了!只是他不在此行,不認識罷了!
我並誠懇地問他:臺灣是人才濟濟的地方,為什麼要捨近求遠?他只是搖搖頭,意思是,在臺灣這個地方,替他寫傳記的人,不可能公正落筆,還是美國好。那我就向他建議,就仿照李宗仁的辦法,將來由哥倫比亞大學,主持其事。因此我們又言歸正傳,我估計寫他那樣一本雙語傳記,至少要有三年以上的苦功。要有研究計劃(Research Project),和專任研究員和專任或兼職助理,有專用研究室,有足夠的參考圖書,最好還要有專家組織的顧問和襄贊委員會,動手之前,至少要有現成美金十萬、二十萬的基金。這都是一個一流大學的專門計劃。不是我這個七十老翁一個人可以幹得了的。
我這一番話說得他似乎將信將疑,我可以體會出他內心一定在想,寫本小書有這麼困難?他和其他行外人一樣,一定以為,寫本“回憶錄”,正如他一再說的,“我講你寫”就成了!這是一般人的想法。困難是實際工作體驗出來的,未吃過苦頭的人,是永遠不會相信的,這就是所謂內行外行之別了!因此張公一再地說:“還是你就照李宗仁傳的辦法,寫寫我嘛!”我內心立刻的反應,便是絕對不能“寫寫看”!經驗告訴我,沒有哪個張三,替李四寫傳,李四會感到滿意的,尤其是張三是內行,李四是外行。二者是極難一致的。
且舉個經驗上的小例子:
在我和李宗仁將軍工作之初,“李排長”曾向我大談其天下國家大事,是如何如何演變起來的,我就勸他多談談“炒排骨”(當排長)的經驗和故事,暫時少談當時的天下國家大事,因為一個李排長當時能知道多少軍國大事呢?
這時李公心懷不服,我是可以察言觀色的,後來李排長做了上將司令長官了,他又同我大談其二戰期間,英美對大戰的政策是如何如何,因此我們對同盟國的政策,也應該如何如何,以為因應。要我詳細地記下來,算是他對國際局勢的分析。我很客氣地問他說:“德公呀,您這些國際情報,是哪裡來的呢?”原來是在抗戰中期,他以五戰區司令長官身份,回重慶述職,參加中央紀念周,“聽孫科說的”。
我又問李德公,“孫科的話就可以一言九鼎嗎?”他信心開始動搖了!
“我怕全部記下來,在將來的國際版上,會引起笑話呢!”我又補充一句。
李公若有所悟地告訴我,連說:“抽掉,抽掉!”
我在中國抗戰時期,曾當過上尉。李公當時是“一級上將”。但是隔行如隔山,寫歷史,上將就只好聽上尉指揮了!
在和張學良說話時,我就想到李宗仁。只是李比張謙虛多了,畢竟是炒排骨出身的嘛,哪像張少帥,一離開軍校就當上將官呢!說句行道話,李在撰寫自傳上,是個可塑之材。但是從第一天開始,要把張在學術上訓練成一個歷史學徒,我實在無此信心,也看不出遠景來。
張將軍也告訴我一樁關於他信教的故事:
被關久了,很自然地他就對宗教發生了興趣,他最早的興趣是佛教,並看了些佛經,自覺頗有心得。早年在臺灣山區,某次蔣夫人來看他,發現他對佛教有了興趣,就說:“漢卿哪!你又錯了哎!”
“為什麼我‘又’錯了哎?”張公笑著說:“她的意思是說我,已經上過別人的當,這一次‘又’要上佛教的當!她說她要領導我走向真理,去相信基督教,她這項導引是做對了!”首先是趙四小姐被感化成為虔誠的基督徒,漸漸地他自己也就相信了!
信了基督教,他又更誠懇地說,他的整個生命也發生了變化,首先基督徒是不准有多妻制的,我得有個正常的家庭生活。我得同我太太離婚,再和“現在太太”結婚。
他又說,他夫人現在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相信人世上任何事物,都是上帝安排好的,所以她極力反對寫什麼回憶錄,這樣那樣的,但是張某自己的看法倒稍有不同。寫回憶錄,不是為著搞什麼“辯冤白謗”,寫回憶錄只是替歷史留下一點真實的故事,免得人家胡說罷了!
張少帥這一席話,說得倒是深得我心,但是我還是說,他的回憶錄是應該寫的。但是工程浩大,絕不是我這個七十老翁,可以幹得了的!
“那你就開個頭嘛!”他說:“以後我們也可以跟李宗仁一樣,找哥倫比亞大學……”
他說這話,我知道,他是不會相信我的建議的,我也知道他心裡會在想,“寫一部回憶錄,我講你寫,有什麼天大的了不起呢?”他一再地說,他以後要請我到他家去,把這事好好談談。並堅持要我“開個頭”,以後再從長計議。
張漢公和我一談就是三個小時,主要是我二人對談。王一方君只在一旁照了好多照。我覺得應該是他睡午睡的時候了,雖然他還有說不盡的故事,而毫無倦容。最後還是我堅持他應回家休息。我要陪他一起下樓去。張公卻示意,要我先走,因為“門外還有人”。
這是張學良先生第一次和我見面。我個人在大學課堂裡,談了三、四十年的張學良了,這次才見到一個與我理想中完全不同的真的“張學良”,雖然我對他在歷史上的結論卻沒有多少改變。
在張授意下,王一方君送我上電梯,我走後,他二人才出門。
與張別後,劉紹唐又約我晚餐,為此事討論了很久,紹唐勸我寫下去。但是經驗和年齡都告訴我,我只能“開個頭”。其後我就去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把該館所藏有關張氏早年的書籍、檔案、新聞紀錄,和單篇文章,編了個參考書目,再根據其中要件仔細清查。這對一個七十歲的老童生,實在是個很大的包袱。所幸興致尚好,終於寫出以第一人稱的海城張氏的《關內源流》和《關外定居》的兩篇草稿,送請少帥增減和更正。
可是此時在臺北,我還有許多其他的雜務要處理。因為遠居異國,國內有許多邀請,萬裡飛行,參加不易,多半都回絕了!然既來了一次,順便在同一地區,多參加幾次學術會議,也是難得的機會嘛!此時在香港和大陸,我就接受了好幾個學術邀請會,需要參加。再者,平時到各地旅行總是三五天的事,這次不巧,我是住在我岳丈家裡,剛碰上他老人家病重住院。不久他就以九一高齡去世了!他的子女都在國外工作,求醫侍疾,來去匆匆。我助理後事也就責無旁貸了,所幸我這年有一年休假期,甚至可以申請退休。再者,岳丈死後遺留有房子、汽車、司機和阿媽,訂有合約,一時也辭退不了!我被迫鵲巢鳩佔,在臺北就做起“汽車階級”來了!
這時我也曾到張家請益,並把我的底稿送請他過目以便修正。當我車抵張府時,那個在張家門外巡邏的“便衣”,竟招手含笑鞠躬開門讓我進去。這大概因為我岳丈的汽車上,有一張“總統府通行證”的關係。這就使我想起,我的學生傅女士告我,她曾在張府門外被警衛驅逐的故事來。還是蘇秦說得好:人生富貴豈可忽略哉!無車無馬,怎能私闖公門。
張公看了我的草稿之後,雖也不無贊詞,但是他說他希望我做第一人稱(first person singular),他自己只做提供口述史料的“第三者”。這一來,那便和《李宗仁回憶錄》大異其趣了!
“為什麼呢?”我不免好奇地問他。他解釋說:「他不願傷害蔣夫人,蔣夫人待他太好了,甚至救了他的命,因此有許多話,在蔣夫人還活著的時候,他不願“直說”,只希望我讓他以“第三者口氣”發言。」
其後張公又派他的小助手王一方和一方的好友郭冠英,來約我到他家和一方家談笑餐敘了好多次。這時通過一方母親的敘述,張公和我才第一次知道,一方已過世的父親,王新衡先生和先岳吳開先,生前原是好友,同屬於國民黨的CC系。真是西諺所說的“世界太小”。
我這“第三者口吻”改動的工程不小。身邊既無書記,也缺少足夠的時間,我就到香港和大陸開會去了!一去經旬,回台時已耳目一新了!這時張公已獲得了人身自由。當局為宣佈此好消息,並要為他舉行個九旬大壽的慶祝會,需要九十位元元元“發起人”。張公把我的名字也放進去了!當他把此一好消息告我時。我為之大驚,問他能否將我的名字刪掉。張公還驚問何也?我說少帥九十高夀,在臺灣縱列出個兩百位發起人,也輪不到我。今日列名其中,會惹起寶島政學兩界不必要的反應。張公還笑我多心,連說不必顧慮。
果然就在此時,臺灣報紙登出了我為張公作傳的驚人消息。北京的報紙,隨之披露。接著,謠言傳出,國民黨秘書長宋楚瑜先生,也在查訊此事(後來宋兄還特地向我說明,他未嘗過問,想必另有權威)。此消息一經傳出,張學良先生首先就慌了,他剛剛重獲自由,難道又要回去?張公乃找我特別商量,要我二人發個“聯合聲明”,否認此事。
我告訴少帥,我斷無資格和他發什麼“聯合聲明”。先讓我單獨發個個人聲明,說我之認識張漢公,是我先岳和王新衡先生的友誼關係。但是我們也絕對沒有談過西安事變。發過這項聲明,我說我便立刻離開臺灣,新聞記者一定會再訪問你,那您就嚴正聲明絕無此事就好了!張公認為這倒不失為一個好主意。我們就這樣安排了!
這時原在臺灣出生的郭冠英也發慌了!他把我們錄的有限的錄音帶,匆忙地交我一份,帶回美國,另一份,就等著“警總”來查封了!其實這都是做賊心虛的空緊張。據說那時的臺灣當局,並無意要留難我們。言之可笑。但是經過這一場小風波,張學良回憶錄,也就和我個人絕緣了,雖然哥倫比亞大學裡的朋友們,對它還存有濃厚的興趣,加以哥大在學術界聲望高,張學良更是個傳奇人物,四美俱,二難並,由哥大出面主持此事,籌他個十萬八萬研究費,並非難事。
返美之後,我乃把這故事告訴了哥大年輕而有為的黎教授,黎君深通漢文漢語,是個研究近代中國的專家,因而黎對張學良也極有興趣。
我告訴黎君,張學良不久可能來紐約訪問,我將居間介紹他二人和一些相關學者見面,作詳細安排,就照《李宗仁回憶錄》的前例,找幾位年輕的、副教授級的青年有為學者,擔綱挑大樑,以期其成。黎安友教授是個有能力、有作為的青年教授,在美國漢學界中,中英文都是極好的。他聽到這消息,也大為高興。我們就這樣決定了!
果然不久,新獲自由的張少帥,就駕臨紐約。住在一位貝夫人家裡。貝家地處紐約市內最繁華,最高貴的五馬路中段,和蔣宋美齡居處相去咫尺。張少帥坐了五十年的大牢,這次忽然飛到世界最繁華的大都市來,紐約華人社區為之轟動,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自不在話下。他自己多少也有點飄飄然。畢竟是牢中囚徒,重見天日嘛!
在一個小型宴會裡,我就向他說出,哥倫比亞大學亞洲學部,有意邀請他談談合作寫傳的事。張公聞之大為興奮。他說他的一切交往全由貝夫人負責安排。回家之後,我立刻打電話給黎教授。黎立刻就選了幾個酒會的日期,讓張公選擇。黎再加約幾位哥大當局,大家見見面,第一次的酒會和餐會,由我做東。大家談出個眉目之後,再由哥大校方正式具函敦請,並簽訂合約。正式開工。
為此我就通知貝夫人,約好了日期,並在敝寓鄰近選擇了一家最好的中餐館,定下八百多元一桌,該館特製的,最好的酒席(因為我知道,張少帥在戰前家居午餐,都是一百銀元一頓。我那時是個中學生。我所繳納的伙食費是三十塊銀元一學期)。但是現在紐約做不到那麼好的中國酒席,就只好請少帥委屈點了!
約期前三日,我就打電話提醒貝夫人一下,到期我會親自開車來接。先到我家來一個閒談的酒會,酒後再去餐館用餐。誰知貝夫人竟然輕鬆地說:“漢公走了呀!”
我說:“我們不是約好的嗎?”
“他等不及就走了嘛!”
“走到哪兒去了?”我再問。
“到Florida去了哎!”她說。
“那他什麼時候回來呢?”我不必要地再問一聲。
“他不回紐約了!”她說:“直接回臺灣去。”
這對我真是五雷貫頂。但是我對一位七十歲的老太太,和九十歲的先生的失信,抱怨又有何用呢?但是我這席大客,請不請了呢?照請,那對其他的客人,也太尷尬了!宴會撤銷,對我自己也太尷尬了!不得已我乃打電話,把這一尷尬的情形,告訴老友黎教授,並商量如何收場。黎倒頗能理解,我乃把這桌大餐,臨時取消了,心頭真有說不出的滋味。
誰知事有意外,在大致一個月之後,一天我在紐約街頭,忽然碰到一位早年的中國學生,現在紐約一家華人教堂做牧師。他正在找我,並說他要請我吃飯,因為張學良將軍每個星期天,都在他的教堂做禮拜,他要約我同張見見面,因為他知道我對張有很大的興趣——在課堂裡曾說得很起勁嘛!
他這一邀請,真使我再來個五雷貫頂。回來後,我便立刻向貝夫人打電話,問她為什麼說不實之辭。貝太太說,邀請少帥的人太多了,怕他身段吃勿消,所以就藉口辭掉一切應酬。我要求與漢公直接通知。張公拿起電話就說:“德剛,你不是要請我吃飯嘛?我在等你邀請呢!”
聽到張公的抱怨,我真像汽車癟了胎似的,大歎一口。從何說起呢!
最後我們再重新約過,在原餐館,定了原樣的酒席。我又擬重掛電話給黎教授,一切照原計劃進行,不幸這時已近5月中旬,暑假開始了!哥大的重要教職員,都各有個人計劃,分別離校他去了!所幸原訂客人中袁家騮、吳健雄伉儷,和張公五十年前的舊識,劉廷芳先生和他的兒子劉國榮,還可應約前來,這時原在採訪張氏新聞的小郭,帶了部錄影機,也適時趕到。我就請他做攝影師,參加宴會,我開車,他照相,我們適時趕到紐約公園大道,接了張少帥和貝夫人,同來敝寓,先喝點雞尾酒,再同往餐館參加晚宴。張公在敝寓酒會之後,我們就直奔餐館了!
當我車抵餐館門前時,剛好有個停車車位,這時坐在後座的少帥就準備下車了!我請他稍待片刻,等我把汽車停好,再請他下車,車停好了,少帥忽然側身問我說:“德剛,你還會‘倒車’?”說得幾位在街邊等他的其他客人都笑了!他們都聽說,少帥會開汽車嘛!如今倒車有什麼可以驚訝的呢?
後來我才告訴那幾位好奇的朋友說,張氏當年所開的汽車,是30年代的汽車呀!那時的汽車可麻煩了!倒車要兩手兩足,四肢齊動!哪像諸位現時的寶車,倒車只要一手一足呢!少帥那時是位闊公子,美少年,開車不用考執照,下車不用自己“泊”,交給車夫就是了,還用擔心開倒車?
傳說中的張少帥,也曾親自開飛機,並曾帶著位義大利籍的女友,在北平(北京)天空翱翔;又說他在西安事變前,在1936年夏某日,他曾親自開飛機去延安(或保安),與周恩來秘密會談,奠定了共張之間的“聯合陣線”,云云。大致都是類似的想像之辭。
朋友們瞭解嗎?近現代中國是十年一變的,兩、三變之後就變得面目全非了!可憐我們的少帥,就在這大變動時代,卻坐了五十年不變的大牢,因此他的生活、思想,幾乎也五十年未變。一旦走出牢門,這大變了的花花世界,同五十年前的生活思想,就完全脫節了!就以男女關係來說吧!回憶少帥當年,身邊真是姬妾成隊,美女如雲。要啥有啥,誰敢不聽少帥的指揮?可是五十年之後,就只剩老太太,趙夫人一人了!如今飲食起居,安內攘外,一切都得聽夫人的話了!
“我有時發大脾氣,我太太還是讓我的。”漢公不免有時還在吹牛。
“平時不發脾氣呢?”我嬉皮笑臉地問他。
“那當然都由太太做主。”漢公誠懇地說。
時代畢竟變了!您縱是坐牢,個人生活方式,也得隨時代慢慢地改變噢。
趙夫人也曾告訴我說:“他被蔣關起來了,否則我同他也維持不下去。”這顯然也是趙夫人的由衷之言。
這晚這個“張作霖的兒子”興致特別好,在餐會上講了許多有關男女關係的笑話。把個一向端莊肅穆的“袁世凱的孫子”和孫媳,都笑得前仰後合。使這場酒會和餐會更顯得生氣勃勃。大家談笑一大陣之後,我和郭君,就要把他送回公園大道了!有關他寫回憶錄的事,因為有關人士全不在場,其他貴客,又全無興趣在張公和我們歡笑聲中,就留待異日了!
當我招呼餐館經理,前來結帳時,經理竟然笑笑說:“全免了!”真使我大吃一驚,不知所措。原來國榮是這家餐館的房東。他向經理笑笑揮揮手,餐費九百美元就全免了!客人皆大歡喜。主人當然更是打躬作揖!
誰知這場純社交的宴會,卻出了一個嚴重的反面後果。張學良在紐約玩得昏天黑地之時,那孤零零一人,在三藩市含飴弄孫的趙夫人,便在華文報上和私人情報圈中,得到了張少帥返老還童的小報告。趙氏緊急電召無效之後,還得禦駕親征,才把個九十歲的老頑童,抓了回去。這則有趣的故事,筆者這兒,也是得自傳聞。八十老翁,臥病在床,就不為少帥來做其無謂的小考證了!讀者士女如愛小道消息,一通電話,問題就豁然開朗了嘛!設有讀者,有此雅興,而探出真相,尚懇不遺在遠,略書數行惠我,以明真相,就期盼不盡了!
這則小故事,對筆者本人來說,也可算是,黃狗偷食,黑狗當災吧!原來張公來紐約數月,一直都住在貝夫人家裡,張公因年高耳背,交際不便,他在公私場合,一切都仰賴他居停女主人的扶助。男客人已年高九十,而女主人也七十大幾,還有什麼男女大防之可“防”的呢?因此出雙入對,他二人自己,和一般朋友們,都不以為異,尤其在紐約這種第一號國際大都市,這又有什麼稀罕呢?本來不是什麼新聞嘛!
千不該,萬不該,是張學良不該有張大嘴巴,他常常公開地說,什麼趙夫人可敬,貝夫人可愛!更糟的是張學良這個國際馳名的大Playboy又口無遮攔,專門歡喜講男女關係的笑話,甚至作了一首打油詩,掛在口邊,嘲笑自己什麼“自古英雄皆好色,若不好色非英雄。我雖不是英雄漢,卻也好色似英雄”!因此一犬吠影,百犬吠聲。“可敬的人”,聽到此小道消息,對“可愛的人”,就恨之骨髓了!
這原是女人間的“人情之常”。莎翁說:“女人呀!女人,你的名字就叫脆弱噢!”還不是這個意思?事實上,少帥爺在此出雙入對,大宴小酌,何日不然呢?只是那些宴會主人,趙夫人不認識罷了,我只因為認識趙夫人,並吃過她親手燒的蛋炒飯和魚翅湯,就變成當災的黑狗了!讀者諸士女,不妨試為在下設身處地想想,您如在那場合,您也跑不掉要當黑狗啊!夫復何言?
其後我又因事去了臺北一趟,按禮節,我原應該向張府作一次禮貌性的拜訪,但是卻被劉紹唐兄阻攔了!因為“五爺”(少帥的五弟張學森)曾向他提供過有關他兄嫂的很不尋常的故事,紹唐對我說:“他哥哥對你甚好,他嫂嫂對你深惡痛絕。”(學森似乎也同我直接說明?)我完全理解到,趙夫人因為一生都沒有安全感,對這一類事情的憎恨情結,我是完全理解和萬般同情的,但是我有什麼方法可以回避這種尷尬呢?回避不了,那就只有做“當災”的黑狗了!
後來山東來的王書君教授,應聘在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作訪問學者,他早也選中了張學良的傳記為研究主題,頗有其獨到之處。這原是張少帥的福氣吧!可惜的是,書君初來此邦,人生地不熟,很難申請到美國基金會的支持。沒有基金會的支援,搞漢英雙語研究,那幾乎就不可能的了!
總之,張學良口述自傳,在哥大,就這麼陰錯陽差地給耽誤了下去。更不幸的是張學良自己也小看了“口述歷史”這一行道。他自始至終,認為“口述歷史”就只是“我講你寫”這麼個簡單的程式。因此他認為他只要找一個錄音員,“我講你寫”,一部像李宗仁那樣的回憶錄,就可以出爐了!從一開始我就警告他,沒有那麼簡單,但我也看出他面從心違的神情。這項心態,不只張氏一個。從李宗仁以次的“回憶錄要人”無不如此。朋友,你要把一位世界級的回憶錄要人,訓練得服服帖帖的,來聽你“學者的話”,尤其是像少帥這樣,“一生都未聽過人話的人”(見少帥自述)談何容易,談何容易!?
另一錯誤,是他對美國學術界極其複雜的組織和運作,一無所知,而又強不知以為知,盲人騎瞎馬,就容易出事了!張學良在中國歷史上,雖還算不得是什麼世界級的大人物,但是在他名下鬧出的瀋陽事變和西安事變,卻是改寫了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兩大事件。是禍是福,雖今後千年都不會有“定論”,但是他卻是這兩大事變的主角。生前沒個“第一手”的交代,是太可惜的了!
還有,在西安事變前後,張與蔣宋兩家的經濟關係,也永遠是個迷。據顧維鈞先生告我,中原大戰期間,蔣、馮、閻、李都派有“專使”,長駐瀋陽,爭取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奉系張氏,參加他們內戰的陣營,據深知內容的顧氏告我,那時馮、閻的代表,所攜不過數千金,勉維食宿,而蔣總司令駐奉代表吳鐵城,卻身懷巨萬,與張的上下僚屬,一擲千金,酬應無虛夕;南京對張氏本人,則暗許至數百萬之巨,先付半數,余伺亂平再付。而少帥自己這時,則徜徉乎秦皇島上,作鼠首兩端的觀望。待時間成熟,條件如願,他就揮師入關,對內戰雙方,從事“武裝調停”。果然閻馮落荒而走,奉系就坐擁華北了!嗣後張氏偕眷作京滬之遊,與蔣府上下交往甚密,顧氏含笑告我說:“都為討債而來”!是耶,非耶?我與少帥往還,尚在交淺而不敢言深的初期階段,所以就未向他作深度的發問了!
(附注:“九一八”之前,顧曾長住瀋陽作少帥貴賓,深知內幕,與筆者所談幕後消息甚詳,亦頗足取信,筆者亦嘗以他事,向少帥試探,亦每經證實。)
以上只是冰山之一角而已,至於數十年來,教與學之間的史料與見聞,那真是,一部小小的車兒,如何載得起?若天假以年,以後有更多機緣與時間,再慢慢細述之吧!
在職業歷史家看來,西安事變的故事,經過數十年的發掘,已沒有什麼秘密可言。只是沒個當事人來“現身說法”一番,故事就沒有其應有的權威性了,張氏原有意,要親口來加以澄清的,深入的史家,聞一以知十,對張某的故事,原沒什麼不知之事,只是事由親口坦白,和盤托出,那才是職業史家規範的所謂“第一手史料”。如今結果還是一盤糊塗賬。何以如此呢?除陰陽家所迷信的“命也,運也”之外,那就不是兩萬字所能說得清楚的了!
主角已成古人,筆者不敏,曾看了他幾十年的戲,晚歲不知老之將至,還替他跑了一陣“龍套”,思之可笑,如今也年逾八旬,久病之餘,藥裹關心,對少帥故事,哪裡能說得完呢?
本篇全憑記憶執筆,冰天雪地,連身邊所積,盈箱累架的史料,也無力翻查。書被催成墨未濃,我們就暫時,說到此地為止吧!至懇知我的編者讀者,賜諒賜恕,為幸為感。
唐德剛
2003年農曆元旦於美國新澤西州寓所
第一章 身世:大帥起自草莽
張家發跡前
我們家的祖籍是河北大城,我們家本來是姓李的,是張家的女孩子嫁到李家去,生了個兒子,可是張家沒有後人,就把李家的孩子抱一個回來,過繼了一個,就姓張了!
這個族譜後來叫我給找到了!我年輕的時候淘氣,我們那裡的規矩,(男丁)過繼到另一家,還可以再娶一個太太。現在(到我這一輩時)原來的李家又沒有後人了,我回來就跟我父親商量,我父親說好,怎麼處理這個事情?
我說你把我過繼過去,我還可以(多)娶個太太呢!
我父親這個人,小的時候很聰明。我怎麼知道呢?我們家那兒有一個姓姜的,我們管他叫姜爺爺,他給我講的,那時候我還是小孩呢,他就告訴我,他說你爸爸呀……
我父親還在啟蒙的時候,這個姓姜的跟我父親的老師認識,常到他書房去。你在私塾裡待過吧?就是一個字一個字地念書。他說有一天呐,他們兩個人在面對面地說話,我父親站在地上念字,念到“禍福由之”這句話,那個“禍”字他不認識,老師就告訴他念“禍”。然後他就問第二個字(怎麼念)了,那姓姜的就在旁邊說話了:“禍”的反面,“禍”的反面。他就念下去:“福”。姓姜的就感到奇怪,他對我說,你爸爸這個小子,反應這麼快!那時你爸爸也就不過九、十歲的時候!
這是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還是那個姓姜的告訴我的。
我們那兒的鄉下,怕有賊來,為了防備,老百姓家都弄一個棒子,上面安一個紮槍頭,鐵頭,也不大,我們叫小紮槍。就擺在房間裡,萬一晚上有賊來呀!
有一天,父親上學,老師在學堂裡的一個門後面發現了這個玩意。老師就問了,那個紮槍頭,誰的呀?我父親說我的。那你拿這個玩意幹什麼?他說我昨天看見你拿板子打那個某某人的屁股,假如你今天打我,我就給你兩下子。老師就告訴我奶奶說,這個學生我可不教了,他要是給我那麼一下子,我就完了!
這都是那個姓姜的告訴我的。
[編者注] “你在私塾裡待過吧”的“你”,指張氏的談話對象唐德剛或郭冠英,全書多有這種情況,不另一一注明。
我們家裡在我父親年輕的時候,很苦很窮的。既然窮過苦過,為什麼人家說我的父親是土匪?
這也就是過年時候的事。
在我們那個地方有一個小土豪,姓王,有幾個錢,小土豪,不是頂有錢。那個人也不大正直,常去跑一個小賭場。
有個年輕的孩子家裡有錢,但歲數不大,不懂得事,跟這個姓王的兩人賭錢。年輕人把錢都輸了,輸光了,不光輸,還負那個姓王的,姓王的就逼他要現錢。年輕人說我輸光了,沒有現錢了!他說那不行,沒有錢,我上你家要。那個年輕人被他逼哭了!這時,我爺爺在旁邊就說話了:“算了吧,你都贏了那麼些了,就算了吧!”這下,那個姓王的不願意了,“礙著你什麼事情了,你管什麼?”這一下把我爺爺說火了,我爺爺也是很凶的一個人,那時候已經五十多歲了:“我說什麼?假如我要是說出來,你就在這站不住,你就待不了,你就癟了!”
這句話就翻了姓王的底兒了,他在那鬧鬼兒、做手腳,那麼,這個人就不吱聲了!
到下午了,大家都回家了,我爺爺和姓王的也回家,走在路上,姓王的就跟我爺爺說:“你要給我道歉,你管這個閒事幹嘛?”“你那個事情(指姓王的做手腳)我都看見了,你還瞞得過我?”說著兩人就吵起來了,那個說你得給我道歉,這個不但不道歉還罵他。於是,兩人就打起來了!我爺爺五十多歲的老頭打不過姓王的,人家是三十幾歲的年輕人,我爺爺就被打傷了!被打傷了我爺爺也還罵他,姓王的說,你好話好說我就饒了你,要不我就揍你!
後來,我爺爺就因為這個傷死了!
為了這事兒,我二伯父跟我父親就要報仇,要去打死那個姓王的。但是,那時候我們家沒有勢力呀!
當時有一個姓郝的,我們都喊他郝大爺,歲數很大了,是我父親的好朋友。過了好多年,他來找我,跟我嘟囔,說你爸爸拐走我一頭驢,你得賠我。
怎麼拐走一頭驢呢?
我這個二伯父很會跑的,身體好。我父親就不行了,跑不動。於是他就管這姓郝的借個驢,預備著哥倆到王家去報仇,完了騎那個驢好跑呀!
帶的是杆土槍,那時候的那種槍呀!不曉得你看過沒,扣著一個炮仗,不是點火繩的,就帶這麼一個槍去。
這個王家人口比較多,住著上房和下房,下房住著一個老太婆,人家住在上房,她住這兒。他們要翻牆進去時,因為這個牆是用石頭壘的,就嘩啦響了一下。這老太婆聽見了,出來一看,就喊有人、有人。
哥倆兒就捂著老太婆的嘴,不讓她喊,誰知一下把槍弄走火了,“砰”一下把老太婆打死了!槍一響,上房出來人了,我父親跟我二伯父兩個人就跑了,我父親是騎著驢跑的。
人家以為是土匪來了,就報官,說是“明火”。“明火”這兩個字懂不懂?就是搶劫的。
我父親逃走了,縣衙門就把我這個二伯父抓去,判了十年徒刑。因為打死人的是我父親,是他動槍的,所以我二伯父沒判死刑。
我父親是弟兄三個,我父親老三,我奶奶早就死掉了!
我的祖母呀!姓什麼我都不知道,有人說姓王,有人說不姓王,有人說姓邵,我不知道。我家裡的事情,除非我父親跟我說過的,我能知道,我父親沒跟我說過的我都不知道,家裡沒有旁人談這個事。
我父親也很少正兒八經地父子兩個談談家事,有的時候我父親隨便說的,我聽見了,不然我就不知道。那我所知道一點兒,就是我奶奶死的時候。
[編者注] 張學良的祖父張有財早年娶妻邵氏,生有一女,邵氏病逝後,張有財續娶本村寡婦王氏,生有二子一女,即作孚、作霖,女名不詳,另有一個王氏帶來的兒子作泰。
我們家上輩子的人,沒有一個是正經在床上死的,我父親一提到這事兒就掉眼淚。
我們家裡的人,實在地說,都是長得一表人才。我父親年輕的時候也是很漂亮,我的大爺,就是我的大伯父呀!很漂亮,是叫我爺爺給打死的。
我父親一講起我大爺這事,他就掉眼淚,他跟他大哥兩個人很好。他一說這事兒他就罵。他那時候才十九歲、二十歲。我的大爺和一個鄉下人的太太,他們倆有關係。我父親總罵,說這王八腦袋他當王八,管不住自己老婆,就告狀——向我爺爺那兒告狀去了!我爺爺火了,你知道,我們那地方的人都凶得很,他火了,他兒子做了不好的事,給他丟臉了!
我大爺也不知道,在家裡頭吃中飯呢,我們那兒都是炕,他倒著臉子坐在炕上的桌邊兒,後背朝著門吃飯呢,我爺爺進來就給他一棒子。聽見那人告狀啊,他有氣,這一棒子就打在腰上了,一棒子就給打倒了,就擱這麼死了!
我父親一提這事兒就哭,說這王八腦袋自己當王八,管不了老婆還亂告狀。
那我二伯呢,是剿匪時被打死的,以後他家裡的人就住在我家,我父親給養著。
“那國家的玩意兒,能隨便給你麼”
我這個人睫毛長,比一般人長,你看到沒,是不是特別長一點?我們東北有一句話,說眼睫毛長的人不認親。
我的二伯父,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張學誠,他到過日本,在日本念過書,也是講武堂的學生,後來被我給槍斃了,因為他跟日本人勾結。所以,那就有好多日子家裡我都不敢回去,怕二伯母跟我吵。二伯父的二兒子,叫張學文,在東北軍裡當過團長、旅長,現在到加拿大去了!
我還有個姑,姑父姓楊,在我父親手底下,27師的時候,我父親當師長,他在手底下當騎兵團長。原來張作相是騎兵團長,他就接(替)的張作相。
我最不喜歡我的這個姑父,我後來當了27師師長,他知道我不會對他有好臉兒,連見我面兒都沒見,自己就走了!
我還有個姨,就是我母親的妹妹,她的兒子來找我,我做事情啦,他來跟我商量。他說你給個顧問呐,我說為什麼給你個顧問?顧問不是我給的呀!那是政府的職位。他說你給一個就行了唄,你能給旁人怎麼就不能給我?我說你能幹什麼,給你個顧問?你有什麼理由能當顧問,有什麼資格、有什麼功勞可以當顧問呐?他說你不認親。我說你要錢,我給你幾個錢,就行了唄。那國家的玩意兒,能隨便給你麼?他就說你這人一點也不認親,你一點忙也不幫我們,也不說點兒話。
我們家的親戚都說我不認親。
大帥本是草莽英雄
(王家那件事後)我父親沒辦法,就逃走了,逃到了毅軍。那時候毅軍是宋慶的部隊,當他的部下。
我父親年輕時候,也很會挑很會打的,人家挑他當護兵。那時候叫“戈什”,我想這可能是滿洲話,後來我父親的那些衛士還有叫“戈什”的。他們這個“戈什頭兒”叫“戈什達”,於學忠的爸爸就當頭兒,我父親給他當過部下。
我父親給宋慶當衛士,因為這個緣故,那個宋慶對我父親很好,很不錯,後來過了幾年,我父親就升官了,是外委,這個官就是現在的準尉。那時的綠營官制從前面數是副(將)參(將)遊(擊)都(司)守(備),後面就是千把外委兵,那個外委就是一個小官了!
升官了,就要榮耀回家,我父親就回到我們鄉下來了!
這時他離這個土匪的名聲就越來越近了!
剛到家裡,鄉下旁的人就給我父親送信,說王家的人看見你回來,上鄉政府報告去了,要抓你。沒辦法,我父親又跑,沒回軍營去,軍營在哪兒呀?在鴨綠江那兒,那時候宋慶駐到朝鮮去了!我父親也到過朝鮮,那時候跟日本打仗,就是甲午戰爭。
他沒辦法,就跑到一個地方。他認識那兒的一個人,一個獸醫,治馬的,他就跑到那兒避難去了,幫著人家,當一個下手,所以我父親會當(做)獸醫(活)。
就打這兒起,他反而起來了!
那時候的草莽英雄,凡是有馬的人,大多數都是有問題的,還有一種叫販馬的,就是偷人家馬來賣,都差不多,都經過這個獸醫,都在這個地方轉手。所以這獸醫呀!跟這些人最容易接觸。因此,我父親自然就認識一些草莽英雄。後來他們這些人,有些就成了我父親的朋友。
這時候正趕上義和團變亂,東北沒有政府了,政府人都跑了,地方都自保。村莊都自己自保了!
就是這個時候,我父親起來的,這就是人家說他是土匪的原因。
但是我父親並沒有當過打劫那樣的土匪。那他這叫什麼?他就是跟他那些朋友,有十幾個人,做“保險隊”。什麼叫保險?就是咱們唱戲的那話——坐地分贓。就是你這個村莊我給你保護,你那個村莊我給你保護,你每個月給我多少多少錢。如果有土匪來打你,有什麼旁人在這兒經過,我負責給你打,但是你拿錢。就這麼著,人家說我父親是土匪。其實他不是。他那時候大概有十幾個人,詳細的我不知道,我現在知道有張作相、張景惠,這是我知道的。
[編者注] 宋慶,1820—1902年,字祝三,山東蓬萊人,清代將領,手下軍隊號稱“毅軍”。於學忠,1890—1964年,字孝侯,山東蓬萊人,東北軍高級將領。張景惠,1871—1959年,字敘五,遼寧台安人,老奉系將領,“九一八”事變後曾出任偽滿洲國偽職。
接下來來了這麼一個人,叫海沙子,這是我父親最喜歡給我講的一段兒。
海沙子這個人勢力很大,我父親才有十幾條槍,這個人有二十多條槍,在那個地方勢力相當地大。他經過一個村寨,就是我出生的這個地方,叫八角台,現在叫台安縣。完了他就要錢,要過路費,管人要錢。我父親說那不行,我在這兒保護,你在這兒過要不要錢?那個人說要,你不給我錢就要打。我父親說,我呀!負責這個地方的責任,在這塊兒我拿人錢,咱倆一打的話就把這個村莊打得混亂了,咱倆對打好不好?我父親身上有傷就是這回落的。他說你的人在那邊,我的人在這邊,咱倆開槍對打,你把我打死呢,我這個地方就歸你,我把你打死呢,那你的部下歸我。
兩個人對打,我父親身上落了一槍傷,他一槍把那個海沙子打死了,海沙子的部下就都歸我父親了!
海沙子的第二個首領就是湯玉麟,湯玉麟不是我父親的老底柱,所以後來湯玉麟總是不大好,他就帶著海沙子底下的人投降了!我父親只有十幾條槍,再加上二十幾條,這時候就有了四十多條槍,那麼自己再弄點兒,就弄了五、六十條槍。
在當時呀!遼西那一帶有“四霸天”,四個霸天呐,我父親就成為“北霸天”,勢力相當大了!我不知道那其餘幾個是誰,那個馮庸曉得嗎?馮庸的父親就是馮德麟,也是一霸天。
後來,義和團這個事情完了,公家就要把這個地方有次序地清理,誰一說土匪、土匪,我父親被叫做土匪就這麼來的。人家說我父親是被招安的,投降的,這個至今我都不明白。
可是我父親還出去打仗呢,那時還沒招安呢,有土匪他還去打呢!我的小名叫雙喜,後來人家管我叫小六子,不叫雙喜了!為什麼叫雙喜呢?我父親出去打仗,打了個勝仗,回來(時)生的我,雙喜臨門,所以乳名就叫雙喜。
我父親被招安,那時的詳細情況我就不知道了!他們為什麼給他編了一個管帶?他頂多有一百多條槍,頂多!至於為什麼那時候他們那麼看重我父親,我也不曉得。可是一個管帶就相當於一個營了!招安的時候,我已經四五歲了,那時公家給了一部分軍隊。我就記得他那管帶裡頭有四個哨,這四個哨有的不是他的,是公家來的軍隊。朱子橋,你知道不?當過廣東主席,字子橋,他的名字我一下說不出來,我父親大概就歸他管,我那時候還小,記不得了!那孫烈臣,後來當吉林督軍,都是那時候派來的人,有公家的一部分人,有改編過來的,編了一個營。我父親就當管帶,我不明白為什麼給我父親個管帶,那時候他只有一百多個人呐。
做了管帶後,我父親駐防到新民府,那個新民府的知府姓增,叫增韞。
[編者注] 湯玉麟,1871—1937年,遼寧義縣人,老奉系高級將領。馮德麟,字麟閣,遼寧海城人,卒於1926年,東北早期的高級將領。朱子橋,1874—1941年,名慶瀾,字子橋,浙江山陰人,晚清及民國後曆在東北、四川、廣東等地任官。孫烈臣,1872—1924年,字占鼇,遼寧黑山人,老奉系高級將領。
父親有雄才
我父親那個人的脾氣很大,那時候新民府離奉天有一百二十里地,有日本人在那兒,我就是在新民府長大的。那裡有日本的娼妓,當兵的就去玩,結果和人家打架,把兵給打死兩個。打死兩個,我父親就火了,他的兵叫人給打死了呀!就辦交涉,一定叫人給償命,要兇手。那都是官府來辦交涉,交涉辦完了,一個人給賠償五百兩銀子。一個士兵,死了,人家日本賠償五百兩銀子,沒有償命。(那)他不要,我父親非要償命,把人打死了,給了五百兩銀子,我父親火了!過了兩三天他弄了一夥兒人,到那去把日本人打死三個。他想這沒關係呀!一個人五百兩銀子,我拿一千五百兩銀子就是了,你打死我兩個,我打死你三個,給你一千五百兩。
不過這事兒鬧得很厲害,軍隊就被調開了新民府,到了遼源州,遼源州在現在的吉林省內。我本來今天給你找了半天,怎麼找也找不到,把我累死也沒找到,我想把我家族的那個照片給你看看。
我的內人,我的原配,就是那時候訂下來的。
你知道那時候,人們對我父親都是敬而遠之,都是土匪軍隊嘛,都怕我父親。
後來蒙匪就起來了,陶克陶胡,知道這個人不?那不是鬧得很厲害嗎?一直到民國還鬧呢!陶克陶胡手底下有一個人叫牙什,他們兩個人是首領,都是蒙古人。那時候由黑龍江來的、吉林來的軍隊都打不了,又調來奉天的軍隊,也打不了!那把我父親調去,也參加打蒙匪。那麼我父親就把那蒙匪給打了!那苦可受大了,我父親一直把蒙匪給打敗,把蒙匪追得已經到外蒙了,把那牙什給打死了,逮著給殺了,把腦袋拿回來了,那時候都砍頭。所以我們家有功名啊,要我說,要不是前清亡了,我闊氣大了!
後來滿清政府就賞我父親一個功名,因為他把蒙匪給滅了!打完了,賞了他個功名,他不要,賞他功名他不要。那麼後來他就把那功名給分開了,給我奶奶一個誥封,就是我祖母哇,給她誥封。給我呢,是一個戶部郎中,花錢捐的,我知道,大概花了錢。戶部郎中是什麼玩意呢?我現在知道了,朝服我還穿過呢,就是財政部的一個科員,戶部郎中是五品呐,那時他們總跟我開玩笑,是皇上欽加的五品銜,我當小孩的時候,就戴紅頂子。
那個時候,我母親和父親拼命讓我念書呀!讓我將來當文官。要闊氣,當文官去。那我父親沒要這功名,就給我了!
現在跟你慢慢地就快講到民國了,還沒到民國呢,就革命了!
我接下來要講的這件事情,到現在我還不能夠知道,我很想找好多人問這件事,到底怎麼回事,但是還沒人知道。
我父親呢,他每年總是一次兩次地到省城,那時候總督就是趙爾巽。我父親沒有一個人可怕的,沒有怕的人,他就怕趙爾巽,就趙爾巽能說他。
他到奉天,正趕上革命,那時革命(軍)在奉天的軍隊(首領)叫藍天蔚,藍天蔚有一師,那時候不叫師,叫鎮。我忘了那時多少鎮了,忘了,大概有二十鎮吧!
這件事我慢慢地說出來,我很奇怪,我對這件事感到最奇怪。這裡面又插了許多的小故事。
我父親到奉天去是領餉,奉天那時候就有講武堂了,我後來也是講武堂(畢業)的。那時候的奉天講武堂裡有我父親的部下,包括張景惠都在那兒念書,大概有三十多個人。
他去見趙爾巽,趙爾巽告訴他,說你來得很好,我明天預備死了!我父親聽了很奇怪,你為什麼會死呀?你為什麼要死?他說,明天奉天的文武官員,就是藍天蔚等領著革命黨人,要推舉他當什麼委員會的委員長,就是都督一類的。趙爾巽說他們推舉我我不做,他們要舉立我,我就自己自盡,我就死。他是保皇黨,不過後來民國時不做官了,他弟弟趙爾豐你知道麼?後來在四川的家裡叫國民黨給殺的!
他說我預備死,我父親說你先別死,要死大家一塊都死!你告訴我怎麼回事,你告訴我。那趙爾巽就跟他講了,說他們明天要開會決定,那時候叫諮議會。我父親說好,你讓我明天去看看,你讓我看看,我看看怎麼一回事情。
第二天他就去開會了!
這個藍天蔚,我就不知道了,他是怎麼個人,是怎麼個事,這個人怎麼這麼沒出息,我就不知道他為什麼怎麼這樣子。
開會的時候,他兵臨城下呀!外頭都是他的軍隊呀!當時我父親也在臺上,大家就準備開會。那麼藍天蔚就宣佈出來,我要選趙某人當什麼什麼,大家贊成不贊成,誰不贊成、誰贊成?我父親就忽然站起來,把手槍“叭”就放在桌上:“我不贊成!”
這還了得,在主席臺上動槍了!
這時,藍天蔚一聲兒也沒吱,大家就啞口無言了,於是會也散了,給攪散了!
我父親就趕快進城,找趙爾巽去,告訴他說,我把會給攪散了,但是藍天蔚走開了,回到他的軍隊裡去,他一定會帶軍隊回來。你趕快給城關了,把城關了!
他(我父親)想他(藍)一定會帶軍隊回來,那麼你呀!把講武堂裡我那三十多個隊員(組織起來),給他們槍,我來保護這個城。趙爾巽說那好,我不但那樣,我把城裡我的衛隊、員警都交給你,由你指揮。他們來了,咱們打就是了!
這就奇怪了,我說的這段,我很希望有一個人能知道,他能知道當時的革命黨啊,就是錢公來(國民黨黨務指導員,曾做過張學良的秘書),你曉不曉得?中央委員,死掉了!
我很想知道這件事到底是怎麼個事情。
不但這樣,當時我父親就跟趙爾巽說,你給我命令,我把我的軍隊趕快調過來。從遼源州過來有好幾百里呀!他就連夜調他的軍隊。可這藍天蔚就(這麼)走了,這一段我就不明白,我怎麼也不明白,這藍天蔚帶著他的軍隊走了,就走了!他的軍隊那麼多,他有一個鎮呀!省城沒有多少人,他怕我父親把兵調來跟他打還是怎麼個事情?不曉得什麼意思,他走了!
那一陣子,我們住在新民府,藍天蔚退回(到)他的土地,得從新民府經過,他知道我們住在新民府。那時候我父親也有一小部分的軍隊駐在這兒,怕打仗預備著。
我母親也很凶啊,我十一歲我母親就死了!我那時候還是個小孩,不知道怎麼回事,我一點都不知道,我母親就跟我講啊,說今天晚上可能會出事。她給我三十塊大洋,用白布包著,圍在我腰上,給我系上,說今天晚上要打的時候,你就跑。我那時候有九歲、十歲吧,不知道怎麼回事,小孩子麼。我說,媽媽你呢?她說你別管我,你趕快跑,等著稍微平息點兒呢,你看哪個老頭好,跪下給人磕頭,把錢給人家,叫他帶你找你爸爸去。
後來我才明白:我媽媽預備著要自殺來的,要是人家打來,她把我放走,讓我跑,她就自殺。但我就不明白為什麼藍天蔚從新民府通過,就一直退到了他的地方,這一段事情就這樣平息了!
[編者注] 趙爾巽,1844—1927年,字次珊,漢軍正藍旗,山東泰安人。民國袁世凱稱帝時,封為“嵩山四友”之一。藍天蔚,1878—1921年,字秀豪,湖北黃陂人。關於這次攪會事件,及更多奉系史實,可參讀陶菊隱著《武夫當國: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1895—1928》。
我在這里加一段,就是現在趙爾巽的兒子趙世輝,是怎麼出世的?你知道為什麼他的小名叫天賜?
趙爾巽這老頭很有意思,他有個姨太太,那天晚上他說,明天我就要死了,今晚上我要幹一下子,但願能生個兒子。趙爾巽那時還沒兒子,結果,後來就這麼得了個兒子。
這以後,趙爾巽對我父親非常地看得起,本來我父親能起來,就是趙爾巽提拔起來的。那麼後來就民國了,後來編了個軍隊,就這麼起來的。
我們兄弟姐妹都一小訂的婚,很奇怪,就我這個三妹沒有訂婚。
我就簡短些說,到了北京,我父親當大元帥時(1927年),那時趙爾巽還在,趙爾巽就想給他兒子求婚,想娶我們家女兒。那我只有一個三妹了,我父親就沒答應。什麼原因呢?因為趙爾巽呐,我總跟他開玩笑,我就管趙爾巽叫爺爺,那麼我的妹妹也就管趙爾巽叫爺爺,那麼,他兒子高我妹妹一輩。我父親很講倫理,他就對這事不願意,沒答應。
不久哇,這個趙次帥,我們管他叫趙次帥,就病故了!我父親非常難過,為這件事情難過,說了好幾回。他說我呀!真覺得對不起他,好像我闊氣了,他想求婚我沒答應。我怕他誤會,好像這事我不肯。我不肯的原因不是為別的,就是因為輩數。我知道,我應該答應他。
等到回到奉天的時候,我父親也去世了!我就跟我母親(盧夫人)兩個商量:他們兩個老頭,都有這個心意,我是自由派的,就讓他們結婚好不好?我的母親很開通,很贊成,說這樣吧,咱們讓他們兩個會會面,對不對?他們如果自己願意,就好,如果不願意,我們也不能硬配。
那麼就請趙世輝到了奉天,結果他們倆很好,很願意,就這樣結合了!後來到臺灣來了,他們倆到我這兒來過。
她的兒子我很喜歡,她的兒子叫趙守文,是很了不起的醫生,當大夫的,婦科大夫。你沒看見過?她後來和白崇禧做了親,她的姑娘嫁給了白崇禧的兒子。
我和我兄弟姐妹總是開玩笑,我就講我和我三妹的笑話。
我三妹對我說,白崇禧的兒子很好,我說是很好。她說你看到過他嗎?你認識他?我說不認識。她說你不認識他,怎麼知道他很好哇,你怎麼知道?我說我怎麼知道他很好,能不好麼?我要有像你這樣的一個老丈母娘,我一腳就把你踹出去了!就沖你這丈母娘,他沒把你踹出去,我就知道他很好了!你住在白家那兒。
有人上美國回來,見到我跟我說,他說我到美國認識東北的一個人,陶鵬飛,你認識嗎?我笑了,我說我認識,我不但認識,還是我的學生,不但是我的學生,還是我的姑爺兒。他把眼睛一瞪,他是你姑爺兒?我看你好像他的姑爺兒。
[編者注] 白崇禧,1893—1966年,字健生,今廣西桂林人,國民黨高級將領。陶鵬飛,張學良長女閭瑛的丈夫。
我父親這個人啊,我就說我父親性格啊!
我有兩個長官,一個是蔣先生,一個是我父親。我對這兩個長官,我批評他們倆:我父親這人有雄才,大略不如蔣介公;介公呢?他有大略,雄才不如我父親。
我就說父親的雄才,說他這個人的性情,我給你說一兩件。我常跟我父親說,你這個作風啊!張勳那時在徐州召集開會,這段歷史上有的。召集開會,就是討論復辟。外頭傳呐,說他要復辟了!我父親也派(了)個代表,派他的一個參謀長(趙錫福)。
我父親說,因為這個,差點兒把你爹小命給送了!
有一次,我父親被人扔了炸彈,有三個人聯合炸他,結果其中兩個是自己把自己炸死了,剩下一個被逮住了!
“為什麼炸我,我跟你無仇無恨?”我父親問。
“你要復辟,你跟張勳兩個人開會,要搞復辟,所以我們才炸你!”
那時候張勳在開會議,召集各省要復辟。我父親說,那這個事你誤會了,我不但沒有參加,我還反對復辟。你們就因為這個,很可惜呀!可惜那兩個,就那麼犧牲了!
他說他們三個是同志。
我父親問,你還有旁的意思麼?
他說我沒旁的意思,我們也不恨你,我就恨復辟,我聽說你跟張勳了,要復辟,我是革命黨人,所以,我要把你炸死。
那你誤會了,大誤會,根本沒這件事。好!如果真是這麼回事,我現在就放你走,你出去打聽一下,假如說我有復辟的這個事情,你回來再炸我。
我再給你說一樣他的事情,他有幾樣事情我一講,頭髮都會站起來。
吳俊升知道不?黑龍江督軍。吳俊升是我五弟弟的幹爸爸,我喊他吳大爺。正月初三初四,反正是他來給我父親拜年的時候,我們也給吳大爺拜年。
他來的時候就預備好了,就是現在的本票,我們那個時候叫“扉子”,五千塊錢一張,他給我們一人一張。
我父親一見就火了!我父親管他叫吳大哥,他說:“吳大哥!你這是幹什麼?你這就不對了,過年了小孩給你拜年,給錢可以,你怎麼一個人給這麼多錢?”吳俊升說:“大帥呀!我的錢,我的一切還不都是大帥給的?都是你給的。”
我父親立刻就把臉繃起來了:“你說的是真話?”吳俊升看我父親把臉沉下來了,他一愣:“那我說的還能假嗎?”我父親說:“你可要說真話呀!既然你這樣說,你不要給他們錢,你呀!回到黑龍江好好地做事,不要讓黑龍江老百姓罵我的祖宗。”
這吳俊升趴地上就給我父親磕個頭,跪在地上就把頭磕了!
我就說,我父親能夠對付他們,你聽他說這個話,多厲害!我當時在旁邊站著,看得毛骨悚然。
他們不是拜把子的。
我父親是27師師長,馮德麟是28師師長,奉天原來有五路軍,吳俊升是後五路的統領,後來編了29師師長,和我父親可以說沒直接部屬的關係。不過我父親當督軍,那麼就是29師的師長也怕他。
[編者注] 1916年6月9日,張勳召集各省督軍舉行了第一次徐州會議,謀求新霸主地位,直至張勳復辟失敗,徐州會議先後召開四次。吳俊升,1863—1928年,字興權,山東曆城人,老奉系高級將領,死於“皇姑屯”事件。
第二章 年少時:將門父子情
少年聰慧
我父親非常艱苦,很艱苦,有好幾個原因,一個是我十一歲時,我母親死了!
我母親跟我父親受了好多年苦,苦到什麼程度?兩、三天沒吃到飯,沒有飯吃,就是我父親逃走那個時候。可是我十一歲,媽死了,所以我父親對我很特別,這是第一個。
第二點呢?我母親扔下我們三個人,我姐姐首芳、我一個,還有我一個弟弟,三個人。我是跟我姐姐也不和,跟我弟弟也不和,我都不喜歡。
那回,我大概是十五周歲吧!我父親一個人跟我說,他說呀!你曉得嗎?你媽媽死的時候留下幾萬塊錢,那個錢在你姐姐手裡頭,那個錢應該你們三個人分,不是你姐姐自己的,是你們三個人的,那也有你一份。
我瞅瞅我爸爸,笑了,我說那幾個錢算個什麼玩意兒?別說那幾個錢,就是你那個錢,我也沒看在眼裡。我爸爸把眼睛瞪得圓了,瞅瞅我。我說我能掙,我比你掙得多,我自己會掙。
我父親看著我,說,你好大的口氣。
我姐姐跟我第五個母親不大和睦。她寫了一封信給我父親,訴說我家裡的種種不公,我父親看了又生氣又難過,便把我找去了,拿信給我看。他說,好吧!我待你們姐弟三人不公平,那給你們幾個錢,你們自己去過吧!咱們也不用見面了!我說,爸爸,你生什麼氣呢?你著什麼急呢?她是個女兒,過幾年要出嫁了,她不是我們張家的人。你要看我呀!我是你兒子。你有事你不靠我?你管那些幹什麼?別理她得了,過兩年她不得走啊!你生什麼氣呀?有事情你可以都跟我說。我都是十五、六歲了!
那時我差不多十六歲,我父親就覺得我很奇怪,看我這個人很怪。
我父親在的時候,我們不敢吃好的,叫他看見了就打。
平常吃飯,廚房裡就開四個菜。我最怕我父親的就是吃飯,有兩件事兒。第一件事,他喜歡吃的菜,他就給你夾,哎呀!要說他吃的那玩藝兒,我可真不能吃!蠶蛹,吃過沒?他最喜歡吃那個。給我,我簡直不能吃,沒法吃!還有,他喜歡吃那個臭鴨蛋;第二件事,吃飯你可不能掉東西,飯粒掉桌子上,得揀起來吃了!掉地下,你也得揀起來吃了!這是最怕的!
我告訴你,你絕對沒想到我窮的時候,到怎麼窮啊?連買牙膏的錢都沒有了,我窮到這個時候。抗戰的時候,在貴州,我腰裡一個錢也沒有。公家應該什麼都管,但是牙膏這事兒得自己花錢買,就沒那個錢買牙膏。大夥吃飯,就是煮一鍋菜。也不能說苦,要說苦(也)不能說苦,是儉樸。
我父親頑固透了,頑固到什麼程度?到民國了,他不允許我剪辮子。
我父親當將軍的時候,那時候有個袁金鎧,到現在我都感激這個袁金鎧,他幫我好大的忙。我的老師跟我父親有關係,是我父親家鄉的,原來我父親小孩子時跟他念書,我父親對我的(這個)老師很看重,叫楊景鎮。他出了一個題目做古文,我這個古文把他惹火了,他跟我父親說你這個兒子我教不了,我不教了!我父親非常火。
那時候,我父親當將軍了,他的秘書長就是袁金鎧,為這件事,我非常感謝他。我父親要預備鞭子打我,給老師看,要打我,為什麼老師走了?我那時候已經十七、八歲了,那篇文章的全篇我記不得了,還記個大意。袁金鎧就問,為什麼生那麼大的氣?我父親說我這兒子太不爭氣,寫文章罵老師。
袁金鎧說,學生寫文章罵老師,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問我父親,你看過他這篇文章沒?我父親說我沒看。他說,好不好要來看看,我們看看好不好?就跟我要文章,我就拿出來了!什麼文章?老師的題目是《民主國之害甚於君主》,我一開頭頭一句還記得呢!我在裡面發揮好多,我到最後說,*國之害甚於君主,說這話的人是坐井觀天。老師說這句話是罵他。
這文章拿來一看,袁金鎧就說,唉呀!這個先生教不了這個學生,這學生不是這個先生可以教的。
我父親氣就消下來了,就不想打了!
後來我父親就說,你們是不是給我介紹一個先生?這樣我就不跟那個老師念了!
我就跟著另一個先生,那個先生姓白,白永貞,後來代理過奉天的省長,他教了我一年多,不到兩年,就跟我父親去說,他說你不要你兒子念書了,他不是念書的料,不是一個坐屋念書的人,他要幹什麼,你讓他幹什麼好了!
後來這個白永貞就辭館走開了!
[編者注] 袁金鎧,1869—1946年,字潔珊,遼陽人。
本想學救人,卻變成殺人
我父親想把我造就成一個文人。我也很奇怪呀!我這個人根本是想學救人,沒學成救人,結果後來變成殺人。我要學醫的,我到現在還喜歡醫生。我父親很好,他也不吱聲,也不說不贊成,可他不說我也沒辦法。後來我就學造藥、製藥,還想學農校。
我的後來和青年會關係很大,我認識一個人,叫陳英,青年人,當過奉天車輛局局長。那時我身體也不太好,其實我都不知道我能活這麼大歲數,我說感謝上帝,我的一切都是上帝給的。我年輕的時候還吐血,他就跟我說,你這是有肺病。
我年輕的時候——我跟你說天下事情,一會兒我太太要急了找我,你別笑話我怕老婆呀!——我本來是不想當軍人的,我自己知道,我這個人是想幹什麼呢?你知道?我是想做一個自由職業者,畫畫呀、當醫生呀什麼的,隨隨便便,我要幹什麼就幹什麼。還有,我說這句話你別笑話,自古英雄多好色,我還喜歡跟女人在一塊堆兒玩,我想自自由由的,可是我一有政治的事情在身上就不同了,後來就不同了,那時候我是想這個。
我父親這個人,很有意思,他也不說反對,但是他不讓我去走那個路,我也沒辦法,所以我說這是上帝的旨意。當然我這個當軍人呢!我自己現在想,因為我和父親的關係,不但於東三省,甚至於世界都發生了變化。不是我當軍人,不是我管東北,也沒有這些,說起來太多呀!我說是上帝的意旨。
我沒跟你講過,我跟(別)人都講過,陳英,就是陳自雄。
我就跟一個青年會的幹事兩個很好,我想逃走,要跑到美國去,我不管我父親了!我那個青年會幹事他是贊成我的,那個人說好吧!我幫你忙。他替我把船票都買好了,我到現在還記得,七十塊多美金買一張船票,那時候我自個弄的七十多塊美金,他給我船票買好了,他幫我忙啊!上美國去。船票都買了,三點的船票。
我上了他的當。他這傢伙真是會誨人,他跟我說你這個身體不好,我身體那時候很不好了,他說你英文也不是那麼好,你這個什麼數學這一套你都不懂,你上美國去能行嗎?那時候中國人還不能做工呀!他說我給你介紹一個教會人家。你幫人家打雜自給自活,你再念書。
我說好!
我跟他一直很好,他說你到了美國,那時候學生不能做事呢!他說我給你介紹到教會的人家裡去,你住在人家。我沒錢呀!住在人家裡,給人家幫幫忙。
後來陳英就知道了,他說你這人傻瓜,你到講武堂去,我還照樣去講武堂去教你呀!你還照樣可以學呀!(這樣)我就進了講武堂,在那兒當的軍人。
我現在是個基督徒了,這些事啊!不能說是迷信,這都是上帝的安排。
我就是這麼樣起來的。
本來天下的事情變化多端,我就說這個變化,日本人呀也看中我了,日本答應我進日本陸軍大學,那我非常高興呵!到日本陸軍大學去學習,我也不會日文,日本陸軍大學有這樣一個規矩,貴族這樣的人,可以帶著一個人,叫伴讀,都答應我這樣了!我就要上了日本的陸軍大學,得意得很,第一次奉直戰爭就起來了!要不是這個事,我就到日本去了,如果這樣到了日本陸軍大學,後來的事就又有了變化,我就變成派到日本去的了,當然就跟日本合作了,到日本留學回來的,那麼怎麼樣變化不知道,但是肯定會有變化。
後來這個陳英啊!這個人很好,他說你那麼辦,你就對不起你爸爸。他說你那麼做,真要走了的話,你不傷你父親心嗎?換句話說,那也做不好呵!我給你出個主意吧!那個時候他很聰明,我那個時候,什麼幾何、化學我都不懂,我就到他的學校去學。他就勸我,他說你跟你父親說你要學軍事,他一定願意。他就要逼你學軍事。那你到了美國以後,他管著你了?
主意不錯,好,他這個辦法想得好,我父親他這個當可上大了!
我就學軍事,這笑話就多了!
我考保定軍官學校考上了,我跟陳誠兄同學,他也第八期,不過我沒去。
那時辦講武堂了,講武堂的教育長熙洽是陳英的好朋友。陳英說,你到講武堂當學生去,我還照樣教你化學、物理。你當軍人,把身體鍛煉好一點,將來什麼都可以幹呐。
我說,好吧!
我去跟我父親說,我父親大吃一驚啊!他說什麼,你要上講武堂?你別給我丟人了,你去了幾天干不了,再出來?父親是講武堂的堂長,他就怕我丟人。當然,我這人就怕別人說這話,我說,什麼?人能幹的,我就能幹了!假使你那些人,那些學生都幹不了了,那我不是一樣的,大家都幹不了;要是都能幹了,我就能幹了!
他們都笑我,說你得了!這把我氣壞了!
我父親甚至答應說,你在講武堂要能畢業的話,回來我就給你當營長。
[編者注] 1919年3月,張作霖將原東三省講武堂改為東三省陸軍講武堂,張作相任堂長,熙洽為教育長。第一期從1919年5月入學,1920年4月畢業,張學良為一期生。
好了,我頭一個月就考了個第一,第二個月又考了個第一。
因為什麼考了個第一?也不是我出色,因為講武堂的學員都是軍人麼,我是個學生啊!我記憶力非常強啊想當初。現在老了,我到現在,那功課要緊的地方還能背下來呢。那麼在學校裡就鬧風頭了,就說這些教官因為我的地位關係呀!和我勾結作弊。
忽然這一天,我們教育長就上堂了,他就宣佈說,因為學生當中傳說教官們作弊,我今天來就是要驗證來了!叫我們把座位都調了,大家彼此座位都調了!
他出了四個題。
我們是兩個教育班,我們這個班差不多一百多個人,沒有一個人答完全了,就我一個人答全了,四個題,我都答完全了,都答對了!他當時在堂上,說我這可沒作弊呀!你們看,你們誰也沒答完。
本來大家還沒注意我、特別關注我,這麼一來,我在講武堂,在同學之中,在教官之中,就引人矚目了!我就這麼樣同郭松齡結成了朋友,這郭松齡也看中我了!
那個時候,張作相是東三省講武堂的堂長,我父親的兵權都在張作相那兒,我後來當軍人,一直都是張作相把我提拔起來的,張作相和我父親是拜把子,我們不是一家。
張作相是27師師長兼奉天衛隊旅旅長,本來他想讓出這旅長職務的,就因為我,他不讓了!我在學堂裡還沒畢業呢。到第三期快畢業的時候,我就當了他衛隊旅第二團團長,那會我還在學校,還沒到任呢。不但當了團長,他的旅裡有事情,什麼參謀出缺了、副官出缺了、旅裡還有什麼問題了,他都要問我,要我過問。我那時候沒出學校呢!那我毫不客氣,沒有顧忌,就等於我當旅長了一樣。
所以,我在講武堂當學員,從我當衛隊旅長開始,我實際上成了張作相的代理旅長,他僅是名義上的旅長,我一直跟在他後頭晉升,他是師長,我當旅長,他當督軍,我就當他的師長,直到拿到軍權,我都不知道怎麼拿到的。
他老先生當師長的時候,很節儉。我們那裡,吃雞蛋有種吃法叫炒雞蛋醬,就是把雞蛋擱點醬炒鹹了就飯吃,他老人家早晨吃雞蛋醬的時候,一個雞蛋還要剩一點兒留著中午再吃呢!
畢業後,我二十歲就正式當團長了!當團長的時候,我那些部下、那些小兵跟我開玩笑,管我叫“黃嘴鴨子團長”,意思就是還嫩著呢!我那個團的第二營營長,是當年我父親的一個號兵,他當了我的第二營營長,我小時候他抱著我玩過,(現在)我當他團長了!
他這小子總跟我開玩笑。
我非常認真,當團長的時候,外頭出操,我就在操場上站著不動彈,他跟我小聲說,他說團長啊!你回家玩去好不好?你不走,我們也不能走。他姓趙,我總說趙營長,你要再這樣,別說我罰你啊!結果我這個營長打仗,頭一仗就被打死了,我很想他。
我們家的祖籍是河北大城,我們家本來是姓李的,是張家的女孩子嫁到李家去,生了個兒子,可是張家沒有後人,就把李家的孩子抱一個回來,過繼了一個,就姓張了!
這個族譜後來叫我給找到了!我年輕的時候淘氣,我們那裡的規矩,(男丁)過繼到另一家,還可以再娶一個太太。現在(到我這一輩時)原來的李家又沒有後人了,我回來就跟我父親商量,我父親說好,怎麼處理這個事情?
我說你把我過繼過去,我還可以(多)娶個太太呢!
我父親這個人,小的時候很聰明。我怎麼知道呢?我們家那兒有一個姓姜的,我們管他叫姜爺爺,他給我講的,那時候我還是小孩呢,他就告訴我,他說你爸爸呀……
我父親還在啟蒙的時候,這個姓姜的跟我父親的老師認識,常到他書房去。你在私塾裡待過吧?就是一個字一個字地念書。他說有一天呐,他們兩個人在面對面地說話,我父親站在地上念字,念到“禍福由之”這句話,那個“禍”字他不認識,老師就告訴他念“禍”。然後他就問第二個字(怎麼念)了,那姓姜的就在旁邊說話了:“禍”的反面,“禍”的反面。他就念下去:“福”。姓姜的就感到奇怪,他對我說,你爸爸這個小子,反應這麼快!那時你爸爸也就不過九、十歲的時候!
這是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還是那個姓姜的告訴我的。
我們那兒的鄉下,怕有賊來,為了防備,老百姓家都弄一個棒子,上面安一個紮槍頭,鐵頭,也不大,我們叫小紮槍。就擺在房間裡,萬一晚上有賊來呀!
有一天,父親上學,老師在學堂裡的一個門後面發現了這個玩意。老師就問了,那個紮槍頭,誰的呀?我父親說我的。那你拿這個玩意幹什麼?他說我昨天看見你拿板子打那個某某人的屁股,假如你今天打我,我就給你兩下子。老師就告訴我奶奶說,這個學生我可不教了,他要是給我那麼一下子,我就完了!
這都是那個姓姜的告訴我的。
[編者注] “你在私塾裡待過吧”的“你”,指張氏的談話對象唐德剛或郭冠英,全書多有這種情況,不另一一注明。
我們家裡在我父親年輕的時候,很苦很窮的。既然窮過苦過,為什麼人家說我的父親是土匪?
這也就是過年時候的事。
在我們那個地方有一個小土豪,姓王,有幾個錢,小土豪,不是頂有錢。那個人也不大正直,常去跑一個小賭場。
有個年輕的孩子家裡有錢,但歲數不大,不懂得事,跟這個姓王的兩人賭錢。年輕人把錢都輸了,輸光了,不光輸,還負那個姓王的,姓王的就逼他要現錢。年輕人說我輸光了,沒有現錢了!他說那不行,沒有錢,我上你家要。那個年輕人被他逼哭了!這時,我爺爺在旁邊就說話了:“算了吧,你都贏了那麼些了,就算了吧!”這下,那個姓王的不願意了,“礙著你什麼事情了,你管什麼?”這一下把我爺爺說火了,我爺爺也是很凶的一個人,那時候已經五十多歲了:“我說什麼?假如我要是說出來,你就在這站不住,你就待不了,你就癟了!”
這句話就翻了姓王的底兒了,他在那鬧鬼兒、做手腳,那麼,這個人就不吱聲了!
到下午了,大家都回家了,我爺爺和姓王的也回家,走在路上,姓王的就跟我爺爺說:“你要給我道歉,你管這個閒事幹嘛?”“你那個事情(指姓王的做手腳)我都看見了,你還瞞得過我?”說著兩人就吵起來了,那個說你得給我道歉,這個不但不道歉還罵他。於是,兩人就打起來了!我爺爺五十多歲的老頭打不過姓王的,人家是三十幾歲的年輕人,我爺爺就被打傷了!被打傷了我爺爺也還罵他,姓王的說,你好話好說我就饒了你,要不我就揍你!
後來,我爺爺就因為這個傷死了!
為了這事兒,我二伯父跟我父親就要報仇,要去打死那個姓王的。但是,那時候我們家沒有勢力呀!
當時有一個姓郝的,我們都喊他郝大爺,歲數很大了,是我父親的好朋友。過了好多年,他來找我,跟我嘟囔,說你爸爸拐走我一頭驢,你得賠我。
怎麼拐走一頭驢呢?
我這個二伯父很會跑的,身體好。我父親就不行了,跑不動。於是他就管這姓郝的借個驢,預備著哥倆到王家去報仇,完了騎那個驢好跑呀!
帶的是杆土槍,那時候的那種槍呀!不曉得你看過沒,扣著一個炮仗,不是點火繩的,就帶這麼一個槍去。
這個王家人口比較多,住著上房和下房,下房住著一個老太婆,人家住在上房,她住這兒。他們要翻牆進去時,因為這個牆是用石頭壘的,就嘩啦響了一下。這老太婆聽見了,出來一看,就喊有人、有人。
哥倆兒就捂著老太婆的嘴,不讓她喊,誰知一下把槍弄走火了,“砰”一下把老太婆打死了!槍一響,上房出來人了,我父親跟我二伯父兩個人就跑了,我父親是騎著驢跑的。
人家以為是土匪來了,就報官,說是“明火”。“明火”這兩個字懂不懂?就是搶劫的。
我父親逃走了,縣衙門就把我這個二伯父抓去,判了十年徒刑。因為打死人的是我父親,是他動槍的,所以我二伯父沒判死刑。
我父親是弟兄三個,我父親老三,我奶奶早就死掉了!
我的祖母呀!姓什麼我都不知道,有人說姓王,有人說不姓王,有人說姓邵,我不知道。我家裡的事情,除非我父親跟我說過的,我能知道,我父親沒跟我說過的我都不知道,家裡沒有旁人談這個事。
我父親也很少正兒八經地父子兩個談談家事,有的時候我父親隨便說的,我聽見了,不然我就不知道。那我所知道一點兒,就是我奶奶死的時候。
[編者注] 張學良的祖父張有財早年娶妻邵氏,生有一女,邵氏病逝後,張有財續娶本村寡婦王氏,生有二子一女,即作孚、作霖,女名不詳,另有一個王氏帶來的兒子作泰。
我們家上輩子的人,沒有一個是正經在床上死的,我父親一提到這事兒就掉眼淚。
我們家裡的人,實在地說,都是長得一表人才。我父親年輕的時候也是很漂亮,我的大爺,就是我的大伯父呀!很漂亮,是叫我爺爺給打死的。
我父親一講起我大爺這事,他就掉眼淚,他跟他大哥兩個人很好。他一說這事兒他就罵。他那時候才十九歲、二十歲。我的大爺和一個鄉下人的太太,他們倆有關係。我父親總罵,說這王八腦袋他當王八,管不住自己老婆,就告狀——向我爺爺那兒告狀去了!我爺爺火了,你知道,我們那地方的人都凶得很,他火了,他兒子做了不好的事,給他丟臉了!
我大爺也不知道,在家裡頭吃中飯呢,我們那兒都是炕,他倒著臉子坐在炕上的桌邊兒,後背朝著門吃飯呢,我爺爺進來就給他一棒子。聽見那人告狀啊,他有氣,這一棒子就打在腰上了,一棒子就給打倒了,就擱這麼死了!
我父親一提這事兒就哭,說這王八腦袋自己當王八,管不了老婆還亂告狀。
那我二伯呢,是剿匪時被打死的,以後他家裡的人就住在我家,我父親給養著。
“那國家的玩意兒,能隨便給你麼”
我這個人睫毛長,比一般人長,你看到沒,是不是特別長一點?我們東北有一句話,說眼睫毛長的人不認親。
我的二伯父,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叫張學誠,他到過日本,在日本念過書,也是講武堂的學生,後來被我給槍斃了,因為他跟日本人勾結。所以,那就有好多日子家裡我都不敢回去,怕二伯母跟我吵。二伯父的二兒子,叫張學文,在東北軍裡當過團長、旅長,現在到加拿大去了!
我還有個姑,姑父姓楊,在我父親手底下,27師的時候,我父親當師長,他在手底下當騎兵團長。原來張作相是騎兵團長,他就接(替)的張作相。
我最不喜歡我的這個姑父,我後來當了27師師長,他知道我不會對他有好臉兒,連見我面兒都沒見,自己就走了!
我還有個姨,就是我母親的妹妹,她的兒子來找我,我做事情啦,他來跟我商量。他說你給個顧問呐,我說為什麼給你個顧問?顧問不是我給的呀!那是政府的職位。他說你給一個就行了唄,你能給旁人怎麼就不能給我?我說你能幹什麼,給你個顧問?你有什麼理由能當顧問,有什麼資格、有什麼功勞可以當顧問呐?他說你不認親。我說你要錢,我給你幾個錢,就行了唄。那國家的玩意兒,能隨便給你麼?他就說你這人一點也不認親,你一點忙也不幫我們,也不說點兒話。
我們家的親戚都說我不認親。
大帥本是草莽英雄
(王家那件事後)我父親沒辦法,就逃走了,逃到了毅軍。那時候毅軍是宋慶的部隊,當他的部下。
我父親年輕時候,也很會挑很會打的,人家挑他當護兵。那時候叫“戈什”,我想這可能是滿洲話,後來我父親的那些衛士還有叫“戈什”的。他們這個“戈什頭兒”叫“戈什達”,於學忠的爸爸就當頭兒,我父親給他當過部下。
我父親給宋慶當衛士,因為這個緣故,那個宋慶對我父親很好,很不錯,後來過了幾年,我父親就升官了,是外委,這個官就是現在的準尉。那時的綠營官制從前面數是副(將)參(將)遊(擊)都(司)守(備),後面就是千把外委兵,那個外委就是一個小官了!
升官了,就要榮耀回家,我父親就回到我們鄉下來了!
這時他離這個土匪的名聲就越來越近了!
剛到家裡,鄉下旁的人就給我父親送信,說王家的人看見你回來,上鄉政府報告去了,要抓你。沒辦法,我父親又跑,沒回軍營去,軍營在哪兒呀?在鴨綠江那兒,那時候宋慶駐到朝鮮去了!我父親也到過朝鮮,那時候跟日本打仗,就是甲午戰爭。
他沒辦法,就跑到一個地方。他認識那兒的一個人,一個獸醫,治馬的,他就跑到那兒避難去了,幫著人家,當一個下手,所以我父親會當(做)獸醫(活)。
就打這兒起,他反而起來了!
那時候的草莽英雄,凡是有馬的人,大多數都是有問題的,還有一種叫販馬的,就是偷人家馬來賣,都差不多,都經過這個獸醫,都在這個地方轉手。所以這獸醫呀!跟這些人最容易接觸。因此,我父親自然就認識一些草莽英雄。後來他們這些人,有些就成了我父親的朋友。
這時候正趕上義和團變亂,東北沒有政府了,政府人都跑了,地方都自保。村莊都自己自保了!
就是這個時候,我父親起來的,這就是人家說他是土匪的原因。
但是我父親並沒有當過打劫那樣的土匪。那他這叫什麼?他就是跟他那些朋友,有十幾個人,做“保險隊”。什麼叫保險?就是咱們唱戲的那話——坐地分贓。就是你這個村莊我給你保護,你那個村莊我給你保護,你每個月給我多少多少錢。如果有土匪來打你,有什麼旁人在這兒經過,我負責給你打,但是你拿錢。就這麼著,人家說我父親是土匪。其實他不是。他那時候大概有十幾個人,詳細的我不知道,我現在知道有張作相、張景惠,這是我知道的。
[編者注] 宋慶,1820—1902年,字祝三,山東蓬萊人,清代將領,手下軍隊號稱“毅軍”。於學忠,1890—1964年,字孝侯,山東蓬萊人,東北軍高級將領。張景惠,1871—1959年,字敘五,遼寧台安人,老奉系將領,“九一八”事變後曾出任偽滿洲國偽職。
接下來來了這麼一個人,叫海沙子,這是我父親最喜歡給我講的一段兒。
海沙子這個人勢力很大,我父親才有十幾條槍,這個人有二十多條槍,在那個地方勢力相當地大。他經過一個村寨,就是我出生的這個地方,叫八角台,現在叫台安縣。完了他就要錢,要過路費,管人要錢。我父親說那不行,我在這兒保護,你在這兒過要不要錢?那個人說要,你不給我錢就要打。我父親說,我呀!負責這個地方的責任,在這塊兒我拿人錢,咱倆一打的話就把這個村莊打得混亂了,咱倆對打好不好?我父親身上有傷就是這回落的。他說你的人在那邊,我的人在這邊,咱倆開槍對打,你把我打死呢,我這個地方就歸你,我把你打死呢,那你的部下歸我。
兩個人對打,我父親身上落了一槍傷,他一槍把那個海沙子打死了,海沙子的部下就都歸我父親了!
海沙子的第二個首領就是湯玉麟,湯玉麟不是我父親的老底柱,所以後來湯玉麟總是不大好,他就帶著海沙子底下的人投降了!我父親只有十幾條槍,再加上二十幾條,這時候就有了四十多條槍,那麼自己再弄點兒,就弄了五、六十條槍。
在當時呀!遼西那一帶有“四霸天”,四個霸天呐,我父親就成為“北霸天”,勢力相當大了!我不知道那其餘幾個是誰,那個馮庸曉得嗎?馮庸的父親就是馮德麟,也是一霸天。
後來,義和團這個事情完了,公家就要把這個地方有次序地清理,誰一說土匪、土匪,我父親被叫做土匪就這麼來的。人家說我父親是被招安的,投降的,這個至今我都不明白。
可是我父親還出去打仗呢,那時還沒招安呢,有土匪他還去打呢!我的小名叫雙喜,後來人家管我叫小六子,不叫雙喜了!為什麼叫雙喜呢?我父親出去打仗,打了個勝仗,回來(時)生的我,雙喜臨門,所以乳名就叫雙喜。
我父親被招安,那時的詳細情況我就不知道了!他們為什麼給他編了一個管帶?他頂多有一百多條槍,頂多!至於為什麼那時候他們那麼看重我父親,我也不曉得。可是一個管帶就相當於一個營了!招安的時候,我已經四五歲了,那時公家給了一部分軍隊。我就記得他那管帶裡頭有四個哨,這四個哨有的不是他的,是公家來的軍隊。朱子橋,你知道不?當過廣東主席,字子橋,他的名字我一下說不出來,我父親大概就歸他管,我那時候還小,記不得了!那孫烈臣,後來當吉林督軍,都是那時候派來的人,有公家的一部分人,有改編過來的,編了一個營。我父親就當管帶,我不明白為什麼給我父親個管帶,那時候他只有一百多個人呐。
做了管帶後,我父親駐防到新民府,那個新民府的知府姓增,叫增韞。
[編者注] 湯玉麟,1871—1937年,遼寧義縣人,老奉系高級將領。馮德麟,字麟閣,遼寧海城人,卒於1926年,東北早期的高級將領。朱子橋,1874—1941年,名慶瀾,字子橋,浙江山陰人,晚清及民國後曆在東北、四川、廣東等地任官。孫烈臣,1872—1924年,字占鼇,遼寧黑山人,老奉系高級將領。
父親有雄才
我父親那個人的脾氣很大,那時候新民府離奉天有一百二十里地,有日本人在那兒,我就是在新民府長大的。那裡有日本的娼妓,當兵的就去玩,結果和人家打架,把兵給打死兩個。打死兩個,我父親就火了,他的兵叫人給打死了呀!就辦交涉,一定叫人給償命,要兇手。那都是官府來辦交涉,交涉辦完了,一個人給賠償五百兩銀子。一個士兵,死了,人家日本賠償五百兩銀子,沒有償命。(那)他不要,我父親非要償命,把人打死了,給了五百兩銀子,我父親火了!過了兩三天他弄了一夥兒人,到那去把日本人打死三個。他想這沒關係呀!一個人五百兩銀子,我拿一千五百兩銀子就是了,你打死我兩個,我打死你三個,給你一千五百兩。
不過這事兒鬧得很厲害,軍隊就被調開了新民府,到了遼源州,遼源州在現在的吉林省內。我本來今天給你找了半天,怎麼找也找不到,把我累死也沒找到,我想把我家族的那個照片給你看看。
我的內人,我的原配,就是那時候訂下來的。
你知道那時候,人們對我父親都是敬而遠之,都是土匪軍隊嘛,都怕我父親。
後來蒙匪就起來了,陶克陶胡,知道這個人不?那不是鬧得很厲害嗎?一直到民國還鬧呢!陶克陶胡手底下有一個人叫牙什,他們兩個人是首領,都是蒙古人。那時候由黑龍江來的、吉林來的軍隊都打不了,又調來奉天的軍隊,也打不了!那把我父親調去,也參加打蒙匪。那麼我父親就把那蒙匪給打了!那苦可受大了,我父親一直把蒙匪給打敗,把蒙匪追得已經到外蒙了,把那牙什給打死了,逮著給殺了,把腦袋拿回來了,那時候都砍頭。所以我們家有功名啊,要我說,要不是前清亡了,我闊氣大了!
後來滿清政府就賞我父親一個功名,因為他把蒙匪給滅了!打完了,賞了他個功名,他不要,賞他功名他不要。那麼後來他就把那功名給分開了,給我奶奶一個誥封,就是我祖母哇,給她誥封。給我呢,是一個戶部郎中,花錢捐的,我知道,大概花了錢。戶部郎中是什麼玩意呢?我現在知道了,朝服我還穿過呢,就是財政部的一個科員,戶部郎中是五品呐,那時他們總跟我開玩笑,是皇上欽加的五品銜,我當小孩的時候,就戴紅頂子。
那個時候,我母親和父親拼命讓我念書呀!讓我將來當文官。要闊氣,當文官去。那我父親沒要這功名,就給我了!
現在跟你慢慢地就快講到民國了,還沒到民國呢,就革命了!
我接下來要講的這件事情,到現在我還不能夠知道,我很想找好多人問這件事,到底怎麼回事,但是還沒人知道。
我父親呢,他每年總是一次兩次地到省城,那時候總督就是趙爾巽。我父親沒有一個人可怕的,沒有怕的人,他就怕趙爾巽,就趙爾巽能說他。
他到奉天,正趕上革命,那時革命(軍)在奉天的軍隊(首領)叫藍天蔚,藍天蔚有一師,那時候不叫師,叫鎮。我忘了那時多少鎮了,忘了,大概有二十鎮吧!
這件事我慢慢地說出來,我很奇怪,我對這件事感到最奇怪。這裡面又插了許多的小故事。
我父親到奉天去是領餉,奉天那時候就有講武堂了,我後來也是講武堂(畢業)的。那時候的奉天講武堂裡有我父親的部下,包括張景惠都在那兒念書,大概有三十多個人。
他去見趙爾巽,趙爾巽告訴他,說你來得很好,我明天預備死了!我父親聽了很奇怪,你為什麼會死呀?你為什麼要死?他說,明天奉天的文武官員,就是藍天蔚等領著革命黨人,要推舉他當什麼委員會的委員長,就是都督一類的。趙爾巽說他們推舉我我不做,他們要舉立我,我就自己自盡,我就死。他是保皇黨,不過後來民國時不做官了,他弟弟趙爾豐你知道麼?後來在四川的家裡叫國民黨給殺的!
他說我預備死,我父親說你先別死,要死大家一塊都死!你告訴我怎麼回事,你告訴我。那趙爾巽就跟他講了,說他們明天要開會決定,那時候叫諮議會。我父親說好,你讓我明天去看看,你讓我看看,我看看怎麼一回事情。
第二天他就去開會了!
這個藍天蔚,我就不知道了,他是怎麼個人,是怎麼個事,這個人怎麼這麼沒出息,我就不知道他為什麼怎麼這樣子。
開會的時候,他兵臨城下呀!外頭都是他的軍隊呀!當時我父親也在臺上,大家就準備開會。那麼藍天蔚就宣佈出來,我要選趙某人當什麼什麼,大家贊成不贊成,誰不贊成、誰贊成?我父親就忽然站起來,把手槍“叭”就放在桌上:“我不贊成!”
這還了得,在主席臺上動槍了!
這時,藍天蔚一聲兒也沒吱,大家就啞口無言了,於是會也散了,給攪散了!
我父親就趕快進城,找趙爾巽去,告訴他說,我把會給攪散了,但是藍天蔚走開了,回到他的軍隊裡去,他一定會帶軍隊回來。你趕快給城關了,把城關了!
他(我父親)想他(藍)一定會帶軍隊回來,那麼你呀!把講武堂裡我那三十多個隊員(組織起來),給他們槍,我來保護這個城。趙爾巽說那好,我不但那樣,我把城裡我的衛隊、員警都交給你,由你指揮。他們來了,咱們打就是了!
這就奇怪了,我說的這段,我很希望有一個人能知道,他能知道當時的革命黨啊,就是錢公來(國民黨黨務指導員,曾做過張學良的秘書),你曉不曉得?中央委員,死掉了!
我很想知道這件事到底是怎麼個事情。
不但這樣,當時我父親就跟趙爾巽說,你給我命令,我把我的軍隊趕快調過來。從遼源州過來有好幾百里呀!他就連夜調他的軍隊。可這藍天蔚就(這麼)走了,這一段我就不明白,我怎麼也不明白,這藍天蔚帶著他的軍隊走了,就走了!他的軍隊那麼多,他有一個鎮呀!省城沒有多少人,他怕我父親把兵調來跟他打還是怎麼個事情?不曉得什麼意思,他走了!
那一陣子,我們住在新民府,藍天蔚退回(到)他的土地,得從新民府經過,他知道我們住在新民府。那時候我父親也有一小部分的軍隊駐在這兒,怕打仗預備著。
我母親也很凶啊,我十一歲我母親就死了!我那時候還是個小孩,不知道怎麼回事,我一點都不知道,我母親就跟我講啊,說今天晚上可能會出事。她給我三十塊大洋,用白布包著,圍在我腰上,給我系上,說今天晚上要打的時候,你就跑。我那時候有九歲、十歲吧,不知道怎麼回事,小孩子麼。我說,媽媽你呢?她說你別管我,你趕快跑,等著稍微平息點兒呢,你看哪個老頭好,跪下給人磕頭,把錢給人家,叫他帶你找你爸爸去。
後來我才明白:我媽媽預備著要自殺來的,要是人家打來,她把我放走,讓我跑,她就自殺。但我就不明白為什麼藍天蔚從新民府通過,就一直退到了他的地方,這一段事情就這樣平息了!
[編者注] 趙爾巽,1844—1927年,字次珊,漢軍正藍旗,山東泰安人。民國袁世凱稱帝時,封為“嵩山四友”之一。藍天蔚,1878—1921年,字秀豪,湖北黃陂人。關於這次攪會事件,及更多奉系史實,可參讀陶菊隱著《武夫當國: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1895—1928》。
我在這里加一段,就是現在趙爾巽的兒子趙世輝,是怎麼出世的?你知道為什麼他的小名叫天賜?
趙爾巽這老頭很有意思,他有個姨太太,那天晚上他說,明天我就要死了,今晚上我要幹一下子,但願能生個兒子。趙爾巽那時還沒兒子,結果,後來就這麼得了個兒子。
這以後,趙爾巽對我父親非常地看得起,本來我父親能起來,就是趙爾巽提拔起來的。那麼後來就民國了,後來編了個軍隊,就這麼起來的。
我們兄弟姐妹都一小訂的婚,很奇怪,就我這個三妹沒有訂婚。
我就簡短些說,到了北京,我父親當大元帥時(1927年),那時趙爾巽還在,趙爾巽就想給他兒子求婚,想娶我們家女兒。那我只有一個三妹了,我父親就沒答應。什麼原因呢?因為趙爾巽呐,我總跟他開玩笑,我就管趙爾巽叫爺爺,那麼我的妹妹也就管趙爾巽叫爺爺,那麼,他兒子高我妹妹一輩。我父親很講倫理,他就對這事不願意,沒答應。
不久哇,這個趙次帥,我們管他叫趙次帥,就病故了!我父親非常難過,為這件事情難過,說了好幾回。他說我呀!真覺得對不起他,好像我闊氣了,他想求婚我沒答應。我怕他誤會,好像這事我不肯。我不肯的原因不是為別的,就是因為輩數。我知道,我應該答應他。
等到回到奉天的時候,我父親也去世了!我就跟我母親(盧夫人)兩個商量:他們兩個老頭,都有這個心意,我是自由派的,就讓他們結婚好不好?我的母親很開通,很贊成,說這樣吧,咱們讓他們兩個會會面,對不對?他們如果自己願意,就好,如果不願意,我們也不能硬配。
那麼就請趙世輝到了奉天,結果他們倆很好,很願意,就這樣結合了!後來到臺灣來了,他們倆到我這兒來過。
她的兒子我很喜歡,她的兒子叫趙守文,是很了不起的醫生,當大夫的,婦科大夫。你沒看見過?她後來和白崇禧做了親,她的姑娘嫁給了白崇禧的兒子。
我和我兄弟姐妹總是開玩笑,我就講我和我三妹的笑話。
我三妹對我說,白崇禧的兒子很好,我說是很好。她說你看到過他嗎?你認識他?我說不認識。她說你不認識他,怎麼知道他很好哇,你怎麼知道?我說我怎麼知道他很好,能不好麼?我要有像你這樣的一個老丈母娘,我一腳就把你踹出去了!就沖你這丈母娘,他沒把你踹出去,我就知道他很好了!你住在白家那兒。
有人上美國回來,見到我跟我說,他說我到美國認識東北的一個人,陶鵬飛,你認識嗎?我笑了,我說我認識,我不但認識,還是我的學生,不但是我的學生,還是我的姑爺兒。他把眼睛一瞪,他是你姑爺兒?我看你好像他的姑爺兒。
[編者注] 白崇禧,1893—1966年,字健生,今廣西桂林人,國民黨高級將領。陶鵬飛,張學良長女閭瑛的丈夫。
我父親這個人啊,我就說我父親性格啊!
我有兩個長官,一個是蔣先生,一個是我父親。我對這兩個長官,我批評他們倆:我父親這人有雄才,大略不如蔣介公;介公呢?他有大略,雄才不如我父親。
我就說父親的雄才,說他這個人的性情,我給你說一兩件。我常跟我父親說,你這個作風啊!張勳那時在徐州召集開會,這段歷史上有的。召集開會,就是討論復辟。外頭傳呐,說他要復辟了!我父親也派(了)個代表,派他的一個參謀長(趙錫福)。
我父親說,因為這個,差點兒把你爹小命給送了!
有一次,我父親被人扔了炸彈,有三個人聯合炸他,結果其中兩個是自己把自己炸死了,剩下一個被逮住了!
“為什麼炸我,我跟你無仇無恨?”我父親問。
“你要復辟,你跟張勳兩個人開會,要搞復辟,所以我們才炸你!”
那時候張勳在開會議,召集各省要復辟。我父親說,那這個事你誤會了,我不但沒有參加,我還反對復辟。你們就因為這個,很可惜呀!可惜那兩個,就那麼犧牲了!
他說他們三個是同志。
我父親問,你還有旁的意思麼?
他說我沒旁的意思,我們也不恨你,我就恨復辟,我聽說你跟張勳了,要復辟,我是革命黨人,所以,我要把你炸死。
那你誤會了,大誤會,根本沒這件事。好!如果真是這麼回事,我現在就放你走,你出去打聽一下,假如說我有復辟的這個事情,你回來再炸我。
我再給你說一樣他的事情,他有幾樣事情我一講,頭髮都會站起來。
吳俊升知道不?黑龍江督軍。吳俊升是我五弟弟的幹爸爸,我喊他吳大爺。正月初三初四,反正是他來給我父親拜年的時候,我們也給吳大爺拜年。
他來的時候就預備好了,就是現在的本票,我們那個時候叫“扉子”,五千塊錢一張,他給我們一人一張。
我父親一見就火了!我父親管他叫吳大哥,他說:“吳大哥!你這是幹什麼?你這就不對了,過年了小孩給你拜年,給錢可以,你怎麼一個人給這麼多錢?”吳俊升說:“大帥呀!我的錢,我的一切還不都是大帥給的?都是你給的。”
我父親立刻就把臉繃起來了:“你說的是真話?”吳俊升看我父親把臉沉下來了,他一愣:“那我說的還能假嗎?”我父親說:“你可要說真話呀!既然你這樣說,你不要給他們錢,你呀!回到黑龍江好好地做事,不要讓黑龍江老百姓罵我的祖宗。”
這吳俊升趴地上就給我父親磕個頭,跪在地上就把頭磕了!
我就說,我父親能夠對付他們,你聽他說這個話,多厲害!我當時在旁邊站著,看得毛骨悚然。
他們不是拜把子的。
我父親是27師師長,馮德麟是28師師長,奉天原來有五路軍,吳俊升是後五路的統領,後來編了29師師長,和我父親可以說沒直接部屬的關係。不過我父親當督軍,那麼就是29師的師長也怕他。
[編者注] 1916年6月9日,張勳召集各省督軍舉行了第一次徐州會議,謀求新霸主地位,直至張勳復辟失敗,徐州會議先後召開四次。吳俊升,1863—1928年,字興權,山東曆城人,老奉系高級將領,死於“皇姑屯”事件。
第二章 年少時:將門父子情
少年聰慧
我父親非常艱苦,很艱苦,有好幾個原因,一個是我十一歲時,我母親死了!
我母親跟我父親受了好多年苦,苦到什麼程度?兩、三天沒吃到飯,沒有飯吃,就是我父親逃走那個時候。可是我十一歲,媽死了,所以我父親對我很特別,這是第一個。
第二點呢?我母親扔下我們三個人,我姐姐首芳、我一個,還有我一個弟弟,三個人。我是跟我姐姐也不和,跟我弟弟也不和,我都不喜歡。
那回,我大概是十五周歲吧!我父親一個人跟我說,他說呀!你曉得嗎?你媽媽死的時候留下幾萬塊錢,那個錢在你姐姐手裡頭,那個錢應該你們三個人分,不是你姐姐自己的,是你們三個人的,那也有你一份。
我瞅瞅我爸爸,笑了,我說那幾個錢算個什麼玩意兒?別說那幾個錢,就是你那個錢,我也沒看在眼裡。我爸爸把眼睛瞪得圓了,瞅瞅我。我說我能掙,我比你掙得多,我自己會掙。
我父親看著我,說,你好大的口氣。
我姐姐跟我第五個母親不大和睦。她寫了一封信給我父親,訴說我家裡的種種不公,我父親看了又生氣又難過,便把我找去了,拿信給我看。他說,好吧!我待你們姐弟三人不公平,那給你們幾個錢,你們自己去過吧!咱們也不用見面了!我說,爸爸,你生什麼氣呢?你著什麼急呢?她是個女兒,過幾年要出嫁了,她不是我們張家的人。你要看我呀!我是你兒子。你有事你不靠我?你管那些幹什麼?別理她得了,過兩年她不得走啊!你生什麼氣呀?有事情你可以都跟我說。我都是十五、六歲了!
那時我差不多十六歲,我父親就覺得我很奇怪,看我這個人很怪。
我父親在的時候,我們不敢吃好的,叫他看見了就打。
平常吃飯,廚房裡就開四個菜。我最怕我父親的就是吃飯,有兩件事兒。第一件事,他喜歡吃的菜,他就給你夾,哎呀!要說他吃的那玩藝兒,我可真不能吃!蠶蛹,吃過沒?他最喜歡吃那個。給我,我簡直不能吃,沒法吃!還有,他喜歡吃那個臭鴨蛋;第二件事,吃飯你可不能掉東西,飯粒掉桌子上,得揀起來吃了!掉地下,你也得揀起來吃了!這是最怕的!
我告訴你,你絕對沒想到我窮的時候,到怎麼窮啊?連買牙膏的錢都沒有了,我窮到這個時候。抗戰的時候,在貴州,我腰裡一個錢也沒有。公家應該什麼都管,但是牙膏這事兒得自己花錢買,就沒那個錢買牙膏。大夥吃飯,就是煮一鍋菜。也不能說苦,要說苦(也)不能說苦,是儉樸。
我父親頑固透了,頑固到什麼程度?到民國了,他不允許我剪辮子。
我父親當將軍的時候,那時候有個袁金鎧,到現在我都感激這個袁金鎧,他幫我好大的忙。我的老師跟我父親有關係,是我父親家鄉的,原來我父親小孩子時跟他念書,我父親對我的(這個)老師很看重,叫楊景鎮。他出了一個題目做古文,我這個古文把他惹火了,他跟我父親說你這個兒子我教不了,我不教了!我父親非常火。
那時候,我父親當將軍了,他的秘書長就是袁金鎧,為這件事,我非常感謝他。我父親要預備鞭子打我,給老師看,要打我,為什麼老師走了?我那時候已經十七、八歲了,那篇文章的全篇我記不得了,還記個大意。袁金鎧就問,為什麼生那麼大的氣?我父親說我這兒子太不爭氣,寫文章罵老師。
袁金鎧說,學生寫文章罵老師,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問我父親,你看過他這篇文章沒?我父親說我沒看。他說,好不好要來看看,我們看看好不好?就跟我要文章,我就拿出來了!什麼文章?老師的題目是《民主國之害甚於君主》,我一開頭頭一句還記得呢!我在裡面發揮好多,我到最後說,*國之害甚於君主,說這話的人是坐井觀天。老師說這句話是罵他。
這文章拿來一看,袁金鎧就說,唉呀!這個先生教不了這個學生,這學生不是這個先生可以教的。
我父親氣就消下來了,就不想打了!
後來我父親就說,你們是不是給我介紹一個先生?這樣我就不跟那個老師念了!
我就跟著另一個先生,那個先生姓白,白永貞,後來代理過奉天的省長,他教了我一年多,不到兩年,就跟我父親去說,他說你不要你兒子念書了,他不是念書的料,不是一個坐屋念書的人,他要幹什麼,你讓他幹什麼好了!
後來這個白永貞就辭館走開了!
[編者注] 袁金鎧,1869—1946年,字潔珊,遼陽人。
本想學救人,卻變成殺人
我父親想把我造就成一個文人。我也很奇怪呀!我這個人根本是想學救人,沒學成救人,結果後來變成殺人。我要學醫的,我到現在還喜歡醫生。我父親很好,他也不吱聲,也不說不贊成,可他不說我也沒辦法。後來我就學造藥、製藥,還想學農校。
我的後來和青年會關係很大,我認識一個人,叫陳英,青年人,當過奉天車輛局局長。那時我身體也不太好,其實我都不知道我能活這麼大歲數,我說感謝上帝,我的一切都是上帝給的。我年輕的時候還吐血,他就跟我說,你這是有肺病。
我年輕的時候——我跟你說天下事情,一會兒我太太要急了找我,你別笑話我怕老婆呀!——我本來是不想當軍人的,我自己知道,我這個人是想幹什麼呢?你知道?我是想做一個自由職業者,畫畫呀、當醫生呀什麼的,隨隨便便,我要幹什麼就幹什麼。還有,我說這句話你別笑話,自古英雄多好色,我還喜歡跟女人在一塊堆兒玩,我想自自由由的,可是我一有政治的事情在身上就不同了,後來就不同了,那時候我是想這個。
我父親這個人,很有意思,他也不說反對,但是他不讓我去走那個路,我也沒辦法,所以我說這是上帝的旨意。當然我這個當軍人呢!我自己現在想,因為我和父親的關係,不但於東三省,甚至於世界都發生了變化。不是我當軍人,不是我管東北,也沒有這些,說起來太多呀!我說是上帝的意旨。
我沒跟你講過,我跟(別)人都講過,陳英,就是陳自雄。
我就跟一個青年會的幹事兩個很好,我想逃走,要跑到美國去,我不管我父親了!我那個青年會幹事他是贊成我的,那個人說好吧!我幫你忙。他替我把船票都買好了,我到現在還記得,七十塊多美金買一張船票,那時候我自個弄的七十多塊美金,他給我船票買好了,他幫我忙啊!上美國去。船票都買了,三點的船票。
我上了他的當。他這傢伙真是會誨人,他跟我說你這個身體不好,我身體那時候很不好了,他說你英文也不是那麼好,你這個什麼數學這一套你都不懂,你上美國去能行嗎?那時候中國人還不能做工呀!他說我給你介紹一個教會人家。你幫人家打雜自給自活,你再念書。
我說好!
我跟他一直很好,他說你到了美國,那時候學生不能做事呢!他說我給你介紹到教會的人家裡去,你住在人家。我沒錢呀!住在人家裡,給人家幫幫忙。
後來陳英就知道了,他說你這人傻瓜,你到講武堂去,我還照樣去講武堂去教你呀!你還照樣可以學呀!(這樣)我就進了講武堂,在那兒當的軍人。
我現在是個基督徒了,這些事啊!不能說是迷信,這都是上帝的安排。
我就是這麼樣起來的。
本來天下的事情變化多端,我就說這個變化,日本人呀也看中我了,日本答應我進日本陸軍大學,那我非常高興呵!到日本陸軍大學去學習,我也不會日文,日本陸軍大學有這樣一個規矩,貴族這樣的人,可以帶著一個人,叫伴讀,都答應我這樣了!我就要上了日本的陸軍大學,得意得很,第一次奉直戰爭就起來了!要不是這個事,我就到日本去了,如果這樣到了日本陸軍大學,後來的事就又有了變化,我就變成派到日本去的了,當然就跟日本合作了,到日本留學回來的,那麼怎麼樣變化不知道,但是肯定會有變化。
後來這個陳英啊!這個人很好,他說你那麼辦,你就對不起你爸爸。他說你那麼做,真要走了的話,你不傷你父親心嗎?換句話說,那也做不好呵!我給你出個主意吧!那個時候他很聰明,我那個時候,什麼幾何、化學我都不懂,我就到他的學校去學。他就勸我,他說你跟你父親說你要學軍事,他一定願意。他就要逼你學軍事。那你到了美國以後,他管著你了?
主意不錯,好,他這個辦法想得好,我父親他這個當可上大了!
我就學軍事,這笑話就多了!
我考保定軍官學校考上了,我跟陳誠兄同學,他也第八期,不過我沒去。
那時辦講武堂了,講武堂的教育長熙洽是陳英的好朋友。陳英說,你到講武堂當學生去,我還照樣教你化學、物理。你當軍人,把身體鍛煉好一點,將來什麼都可以幹呐。
我說,好吧!
我去跟我父親說,我父親大吃一驚啊!他說什麼,你要上講武堂?你別給我丟人了,你去了幾天干不了,再出來?父親是講武堂的堂長,他就怕我丟人。當然,我這人就怕別人說這話,我說,什麼?人能幹的,我就能幹了!假使你那些人,那些學生都幹不了了,那我不是一樣的,大家都幹不了;要是都能幹了,我就能幹了!
他們都笑我,說你得了!這把我氣壞了!
我父親甚至答應說,你在講武堂要能畢業的話,回來我就給你當營長。
[編者注] 1919年3月,張作霖將原東三省講武堂改為東三省陸軍講武堂,張作相任堂長,熙洽為教育長。第一期從1919年5月入學,1920年4月畢業,張學良為一期生。
好了,我頭一個月就考了個第一,第二個月又考了個第一。
因為什麼考了個第一?也不是我出色,因為講武堂的學員都是軍人麼,我是個學生啊!我記憶力非常強啊想當初。現在老了,我到現在,那功課要緊的地方還能背下來呢。那麼在學校裡就鬧風頭了,就說這些教官因為我的地位關係呀!和我勾結作弊。
忽然這一天,我們教育長就上堂了,他就宣佈說,因為學生當中傳說教官們作弊,我今天來就是要驗證來了!叫我們把座位都調了,大家彼此座位都調了!
他出了四個題。
我們是兩個教育班,我們這個班差不多一百多個人,沒有一個人答完全了,就我一個人答全了,四個題,我都答完全了,都答對了!他當時在堂上,說我這可沒作弊呀!你們看,你們誰也沒答完。
本來大家還沒注意我、特別關注我,這麼一來,我在講武堂,在同學之中,在教官之中,就引人矚目了!我就這麼樣同郭松齡結成了朋友,這郭松齡也看中我了!
那個時候,張作相是東三省講武堂的堂長,我父親的兵權都在張作相那兒,我後來當軍人,一直都是張作相把我提拔起來的,張作相和我父親是拜把子,我們不是一家。
張作相是27師師長兼奉天衛隊旅旅長,本來他想讓出這旅長職務的,就因為我,他不讓了!我在學堂裡還沒畢業呢。到第三期快畢業的時候,我就當了他衛隊旅第二團團長,那會我還在學校,還沒到任呢。不但當了團長,他的旅裡有事情,什麼參謀出缺了、副官出缺了、旅裡還有什麼問題了,他都要問我,要我過問。我那時候沒出學校呢!那我毫不客氣,沒有顧忌,就等於我當旅長了一樣。
所以,我在講武堂當學員,從我當衛隊旅長開始,我實際上成了張作相的代理旅長,他僅是名義上的旅長,我一直跟在他後頭晉升,他是師長,我當旅長,他當督軍,我就當他的師長,直到拿到軍權,我都不知道怎麼拿到的。
他老先生當師長的時候,很節儉。我們那裡,吃雞蛋有種吃法叫炒雞蛋醬,就是把雞蛋擱點醬炒鹹了就飯吃,他老人家早晨吃雞蛋醬的時候,一個雞蛋還要剩一點兒留著中午再吃呢!
畢業後,我二十歲就正式當團長了!當團長的時候,我那些部下、那些小兵跟我開玩笑,管我叫“黃嘴鴨子團長”,意思就是還嫩著呢!我那個團的第二營營長,是當年我父親的一個號兵,他當了我的第二營營長,我小時候他抱著我玩過,(現在)我當他團長了!
他這小子總跟我開玩笑。
我非常認真,當團長的時候,外頭出操,我就在操場上站著不動彈,他跟我小聲說,他說團長啊!你回家玩去好不好?你不走,我們也不能走。他姓趙,我總說趙營長,你要再這樣,別說我罰你啊!結果我這個營長打仗,頭一仗就被打死了,我很想他。
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