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日 星期二

《像西方人一樣行動》理解西方人的行為和思考方式





2010年8月3日 下午5:16公開累計瀏覽次數 1313

《像西方人一樣行動》
理解西方人的行為和思考方式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141388.html
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海花)和一個純粹的西方人(傑夫)從中國人的角度出發,共同講述對西方的理解。配以生動形象的卡通漫畫,穿插奇聞軼事、古代智慧、現代商經、朋友和敵人的故事,角度新穎,語言別具風味,實用指導性強。
西方人也講面子嗎?關係在西方有多重要?他們也遵循論資排輩嗎?可以跟西方人說嗎?本書幫助您進一步欣賞和理解西方人的行為和思考方式,用一種更西方的態度對待事物,找到生活和工作的新方式。

作者簡介
張海花 天津出生,1990年北京大學英國語言文學系畢業後赴澳大利亞學習工作。在悉尼理工大學取得工商管理碩士和金融管理碩士學位,並獲得澳大利亞股票交易所投資諮詢師資格。先後在管理諮詢和投資銀行界任職。2002年遷回北京前在花旗銀行任職。現為寫作人和China Time Inc諮詢公司執行董事,奈斯比特中國研究院歐洲顧問委員會委員。
目 錄
導言
只有全世界的人們真正互相交流,地球村才能建立起來。——羅伯特·M.赫欽斯
剛寫完《像中國人一樣思考》,就有熱心的朋友建議我們再為中國讀者寫一本《像西方人一樣行動》。除了本職工作和生活之外,自覺才疏學淺,頗有些躊躇,一直不敢動筆。心想,如果能找到一本類似的書推薦給朋友們就堪稱完美了。搜索之後卻發現,雖然關注西方的作品眾多,卻找不到一本簡明扼要、從西方人自身出發如實解密西方和西方人的指南。
u 東方智慧,西方行動
u 超級大碗
u 本書獻給哪些讀者
u 推開西方世界之門
u 回答問題
u 關於作者
u 閱讀本書的收穫
第一章 當代西方
隔岸風景好,鄰家芳草綠。——佚名
我們生活在一個偉大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可以走出國門,在不同國度間自由旅行,還可以定居在原來只屬於外國人的地方,這個世界正變得越來越平
u 當代西方
u 歷史和文化對我們的塑造
u 世界與中國
u 西方思維洞見
u 西方人到底是誰?
u 時代劃分
u 總結
第二章 西方思維的八大核心要素
讓我們換個角度思考。——愛德華··博諾
一位獲得醫學學位的馬爾他年輕人,在牛津大學成為羅德學者(羅德獎學金是一個世界級的獎學金,有全球本科生諾貝爾獎的美譽,得獎者被稱為羅德學者——編者注),深入研究心理學與生理學。他後來還獲得了劍橋大學博士學位,在整個學習研究過程中,他一直在探索人類的思維方式。他就是蜚聲世界的愛德華..博諾,已經出版了82本著作,大部分時間在世界各地教導人們如何思考。
u 西方思維的八大核心要素
u 核心要素一——人人生而平等
u 核心要素二——人人生而不同
u 核心要素三——法治高於一切
u 核心要素四——交流,交流,再交流
u 核心要素五——愧疚文化
u 核心要素六——短期 vs 長期
u 核心要素七——競爭精神
u 核心要素八——演繹、線性邏輯思維
第三章 領導之道
領導是一段旅程,而不是一個終點。——約翰·多納霍
西方的領導者是一種能夠聚集人們實現一個共同目標的人。他們往往從自己獨特的生活經歷中發掘出領導技巧和熱情,以身作則,並傾力培養員工的領導才能,讓人們跟隨他的方向和願景前進。
u 領導之道
u 真正的領導者
u 全能領導的素質
u 領導風格
u 卓越企業的領導者
u 領導執行力六大要素
u 定義企業家
u 領導力的未來趨勢
u 蝴蝶效應
u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領導者
《像西方人一樣行動》原文
導言
東方智慧,西方行動

剛寫完《像中國人一樣思考》,就有熱心的朋友建議我們再為中國讀者寫一本《像西方人一樣行動》。除了本職工作和生活之外,自覺才疏學淺,頗有些躊躇,一直不敢動筆。心想,如果能找到一本類似的書推薦給朋友們就堪稱完美了。搜索之後卻發現,雖然關注西方的作品眾多,卻找不到一本簡明扼要、從西方人自身出發如實解密西方和西方人的指南。
海花依然清楚地記得20年前她第一次遠赴美國的海外商務之旅。那時她多麼希望可以在出國之前讀一本介紹西方和西方人的書,可以讓自己多少做些心理準備。她經東京轉機,手裡緊緊攥著美國老闆傳真給她的如何通過海關、換取登機牌、使用候機室以及如何銜接航班的長達4頁紙的詳細說明,在換乘了3個航班後才到達目的地。在日本時,似乎沒人能聽得懂她的英文或是中文;到達時她的腳腫得厲害(因為她穿了一雙為出國特意買的高跟皮鞋,對於長途飛行來說,這無疑是一項非常錯誤的選擇),加上時差的影響,她大有如魚離水之感。
隨後她受邀到老闆家赴晚宴。整晚大家都在討論一種叫做超級大碗的東西。海花則一直彬彬有禮,面帶微笑,卻沒法參與到這場十分奇怪的討論中。她暗自思忖著,美國人同中國人居然如此相像——都對飲食非常感興趣(因為應該與某種食物有關,對吧?)——然而,直到後來她才發現,大家討論的原來是在一個叫做超級大碗的體育場裡進行的足球賽!自然,當時她羞於啟齒,沒有勇氣當場提問。
超級大碗
多年以後,我們仍然找不到一本綜述當代西方思維和行為模式,以及社會潛規則的著作。我們聽到,看到,也親身經歷著有關西方的種種誤解和困惑。本該成功的合作因為文化的不同無疾而終;本應由中國人拔頭籌的領導工作卻被任命給西方人;而許多前途似錦的年青一代更是在國際大環境中走了太多彎路,錯過許多珍貴的機會。終於,我們鼓起勇氣想:也罷,抛磚引玉,舍我其誰?
本書獻給哪些讀者
那些追求卓越的中國人——一流的組織和個人是經過文化的碰撞和不斷的學習打造的。西方的思維框架和行為方式可以為我們提供一面鏡子。
神奇的鏡子
那些準備西遊的人們——莘莘學子和海外新移民初到異國他鄉,那裡可以成為你實現夢想的地方,但如果準備不足也會是無情的煉獄。如果能用開放的心態理解東西方差異,取西方文化之所長,就一定能夠成功。

那些與西方人共事,或在外企工作的人們——隨著中國在世界的崛起,越來越多的人們與西方人接觸,不論是領導他們,還是與他們合作,或是進入外企尋求事業的發展。雖然我們有許多相同的價值觀,然而深入瞭解對方的文化和行為方式有百利而無一害。
推開西方世界之門
西方人思考、生活和工作的方式和習慣往往與中國人形成鮮明對比。當一位中國人試圖去瞭解飛速發展變化的西方世界時,乍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共同的參數或清晰的系統,其實不然。如果透過現象深入觀察,會發現西方社會自有其隱含的遊戲規則和很強的邏輯性。
在這裡,我們把西方大門向您敞開,把那些密而不宣的遊戲規則和西方社會運作的基本原理如實地公之於眾,闡述西方人如何行動及其背後的各種主要原因與動力。我們用東西對比的方式透視西方社會,描述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真實故事和商務案例,也把一些在中國鮮為人知的重要國際範例和準則首次披露給讀者。
回答問題
如果您第一次出國學習、工作或生活,您如何才能迅速地在當地安頓下來?如何確保達成自己的目標?

與西方人交談時,詢問對方的年齡、工資等問題是否合適?有哪些是他們的禁忌話題?

面子對中國人非常重要。西方人也講面子嗎?他們是怎樣看待中國人的面子的?

西方人普遍具有較高的法律保護意識。如果他們在路上自己走路摔倒了,也會想辦法搞清楚是誰的責任,然後起訴他們。那麼,怎樣才能讓您避免捲入這樣的法律糾紛?

您從海外邀請了一位意向合作夥伴來中國。這是他第一次訪問北京,您會帶他去故宮、長城、頤和園和秀水街參觀嗎?會不會安排許多宴請活動?對西方人來說,什麼招待方式最恰當?西方人又有哪些習慣性的期待呢?

關係在西方有多重要?如何找到和建立真正重要的關係?如何以西方人能夠接受的方式有效地建立彼此間的信任?

西方國家講求什麼樣的工作效率?原因是什麼?

西方兒童的成長方式與中國兒童有什麼不同?

可以跟西方人說嗎?與其最佳的溝通方式是什麼?
在本書中,我們將幫助您回答所有這些乃至更多的問題。
關於作者
本書融合了東西方的視角,也整合了我們多年為跨文化溝通而生活和工作的心得。
傑夫是一位資深的國際商業實踐者。在成為澳大利亞一家國際律師事務所最年輕的合夥經理之一,並成功地從事了25年的法律工作後,他轉入了商業銀行和企業諮詢行業。除了自己的業務和在中澳兩國的投資外,他還擔任幾家上市公司和私人公司的董事。

15
年前,海花初到澳大利亞的悉尼時還是一個年輕的學生。像那個時代的許多人一樣,她在完全不瞭解當地文化.、毫無人脈關係的情況下到了異國他鄉。5年後,她被當地的一家投資公司聘為常務董事。後來,她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傑夫,也是她現在的商業合作夥伴。在回到北京生活之前,海花曾在花旗集團擔任財務顧問。她的客戶中有法官、律師、經理和澳大利亞的其他專業人士。2005年以後,海花一直在為西方的高層管理人員和政治家提供有關中國的跨文化諮詢。
在過去的10年中,我們以北京和悉尼為基地,為英、法、德、意、瑞士、加拿大和美國等國的客戶提供諮詢。而我們自己在共同的工作生活中也經常面臨各種各樣的文化差異所帶來的碰撞,不經意間為本書提供了很多素材和議題。
這些年來通過海花的中國視角和傑夫的西方思維,我們把自己和他人的經驗加以提煉,通過實踐逐漸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觀點和行事原則。本書中,我們與大家分享所有這些發現,深層剖析西方的核心價值和信仰與中國的不同之處。
閱讀本書的收穫
進一步欣賞和理解西方人的行為和思考方式,有原來如此的感覺;

用一種更西方的態度對待事物,找到生活和工作的新方式;

更好地領導、激勵和管理外籍雇員並建立更好的關係;

更好地為西方老闆工作並有效規劃您的職業生涯;

成功地融入西方國家並迅速在異國他鄉站穩腳跟;

顯著提高您的海外經營狀況和在西方市場的盈利能力,並取得指數級的高速增長;

在西方建立一個全球領先的品牌和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業務;

在需要時,像西方人一樣行動
如果說《像中國人一樣思考》是”——凝聚了我們對中國文化和中國人民智慧和柔美的頌揚;那麼《像西方人一樣行動》則是”——是我們對西方世界陽剛的行動力、科技的進步和現代化進程的反思和剖析。只有把它們結合在一起時,才能構成一幅完美的畫卷。希望這幅畫卷讓您有所觸動,融合東方智慧西方行動,與時俱進,成為地球村的世界公民!

第一章
當代西方

我們生活在一個偉大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可以走出國門,在不同國度間自由旅行,還可以定居在原來只屬於外國人的地方,這個世界正變得越來越平。經過人們幾十年的不斷遷徙,文化的交鋒與融合,特別是東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正在對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遠自絲綢之路起,西方人和西方文化就通過各種方式被中國吸納。隨著時代的變遷,中國在世界舞臺再次崛起,瞭解西方和西方人這一話題將再度與許多人密切相關。
在深入闡述西方人的行動力之前,我們先澄清一下西方西方人這兩個概念。本書中的西方指通常意義上的西方國家,大部分經濟合作組織成員和所謂的發達國家都屬於這一範疇。這些國家深受2000多年前的希臘和古羅馬文化影響,涵蓋的區域以地中海地區為中心,包括歐洲(東歐和西歐)、北美(美國和加拿大)以及澳大利亞、新西蘭等。他們都是中國的投資大戶,也是目前中國人在海外發展中主要進入的國家。
本書的西方不包括非洲、南美和中東地區,這些地區的文化同樣博大精深,可能需要另外的專著才能闡述清楚。
歷史和文化對我們的塑造
進步意味著改變,完美則是不斷地改變。
在我們的生活工作經歷中,東西方世界如此不同,以至於有時我們會想,西方人和中國人可能源自兩個不同的星球。然而幾個世紀以來,西方思想和哲學卻只認同人類思維和行動的共性。直到近些年,才有人在西方學術界正式提出西方人的潛在思維方式與中國人可能大相徑庭,並進行相關的研究和探索。理查.E.尼斯貝特(Richard E. Nisbett)就是其中之一。
他早年在美國接受了高等心理學教育,獲得了人類思維本性研究的博士學位。由於研究成果出色,他迅速成為學術界的新星,先後執教于耶魯大學和密歇根大學。他還曾榮獲眾多獎項,包括美國心理學會所頒發的傑出科學貢獻獎
在職業和教育生涯的早期,他一直認為,儘管世界各地人們的文化和信仰可能有所不同,但不管來自哪個國家,哪種文化,人們的認知思維過程都是相似的。
然而,在教學中,他開始接觸到來自中國、日本和其他亞洲國家的學生。他們讓他第一次意識到東方人與西方人的思維過程並不相同。例如在一個簡單的測試中,他讓學生們描述在很短時間內看到的一幅畫有魚缸的圖片——魚缸中有金魚在遊動,還有一些水草。他發現亞洲學生多會描述整個圖畫,說他們看到畫上有個魚缸,裡面有魚和水草。而美國學生則只記得畫中的主要部分——他們更多的是看到了一條魚。
與不同文化背景學生的接觸挑戰了他所接受的教育,動搖了多年學術成果的根基,他決定進行更多的研究。他把研究成果寫成了一本書——《思維的版圖:東西方思維差異及其原因》(The Geography of Thought)。這本書的結論顛覆了他自己以往關於思維共性的信念。類似於最近的許多著作,他得出結論:貫穿於西方幾千年歷史之中的古希臘和羅馬哲學決定了西方人的思維,同樣,幾千年來的儒家和道家思想也決定了中國文化以及中國人的思維和行為方式。中國人相信不斷的變化,對待事物採用由整體而局部的思變方式。而西方人則只把注意力放在獨立的物體或人上面,不把整體考慮在內,並認為只要瞭解支配人和事物行為的規律就可以掌控一切。
在書中,他提到了一個小測驗表明了中西方思維的巨大差異。
請將下列三幅圖中的兩個分成一組,並陳述你的理由:
雞、草、牛
當他把這些圖片展示給中國和美國孩子時,發現中國孩子喜歡根據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分組,奶牛吃青草,因此他們把奶牛和青草分為一組;而西方孩子多會把雞和奶牛分為一組,因為它們同屬於動物。他總結說,這樣的分組方式對西方人來說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因為他們是以類別和規則來看待世界的。對西方人來講,物體本身最重要,而該物體與周圍環境的關係,或它與整體的協調性則沒那麼重要。
世界與中國
中國正在以史無前例的速度不斷發展。
一位在中國生活工作的美國朋友最近在美國中西部進行了一次輕鬆的公路之旅,他想呼吸一些新鮮空氣,給自己一些思考的空間。途中他遇到了一家四口美國人,父親是當地一家工廠的工人,母親則在家照顧兩個上中學的孩子。在路邊一家小咖啡館中邂逅時,這一家四口對他在中國生活很吃驚,饒有興趣地問他是如何在這樣一個陌生且神秘的國度中生存下來的。
我們的朋友發現,除了道聼塗説和報紙、電視上的報導之外,他們對中國幾乎一無所知。那位父親憂心忡忡,擔心自己的工廠早晚會因為中國向美國出口越來越便宜的產品而倒閉。他問道:中國這麼一個第三世界的國家怎麼能夠這樣對待美國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甚至還威脅到了我的家庭呢?她又怎麼能夠為了生產廉價商品打壓美國而使他們自己的人民陷入貧窮之中?
我們的朋友察覺到了他們一家對中國的迅速崛起而產生的恐懼與憎恨。與他們一樣,還有許多人的腦海中依然是幾十年前的中國和受壓迫的人民,加上近期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各種負面報導,使多數美國人無法真正理解真實的中國。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們同時還會看到一些驚人的資料,反映中國令人瞠目的變革速度和規模。中國經濟的重組以及效率的提高使得中國的GDP1978年以來一直保持著舉世無雙的增長。在如此短暫的時間裡,中國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
西方人為這一快速發展而目瞪口呆,更重要的是,他們無法正確預測這樣的發展對自身的影響。許多西方人還因此產生了憎惡之情(這種情緒或將愈演愈烈),更有人懷疑中國的發展能持續多久。西方經濟學家在過去10年裡一直(錯誤地)預言中國即將崩潰。這是因為他們不理解也不相信中國及其經濟模式,他們嫉妒中國的成功。他們甚至自私地希望中國的發展已走到盡頭,希望中國走向毀滅。
我們的摯友,享譽世界的未來學家兼作家約翰.奈斯比特稱此情緒為“FUH因素”——恐懼(fear)、不確定(uncertainty)和憎恨(hatred)三個詞的英文首字母的縮寫。

機遇只青睞有準備的人。
與西方相比,中國一直都在對西方和西方人的瞭解上做著不懈的努力。我們也根據西方當代的經濟、時局與歷史背景,提出以下6西方思維洞見。它們可以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當代西方,為理解西方人的行為方式打下基礎。
西方思維洞見一: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成為資本家

傑夫記得自己小時候一直在搬家,全家人都在跟隨追尋創業夢想的父親四處遷徙。他的父親最初在銀行工作,但是很快就厭倦了那裡的條條框框、辦公室政治和爭吵。他知道銀行並不適合自己,便用微薄的積蓄買下了一家報刊經銷社——在澳大利亞的特許區域銷售報紙、雜誌和雜貨的小商鋪,開始了創業之路。他記得父母每天淩晨4點就要起床卷好報紙,在早飯之前送到附近社區訂閱報刊的每戶家庭,以便大家能夠儘早讀到報紙或者帶著報紙去上班。
傑夫清楚地記得母親那因為要卷好一份份報紙而變得粗糙且傷痕累累的手;工作中,父親不停地抽煙(這個習慣使得他在61歲的時候就早早離開了我們)的背影。每天早晨傑夫都會被後來添置的卷報機發出的雜訊吵醒,甚至40年後的今天,他偶爾還會在夢中聽到那熟悉的聲音。
父親雖然很辛苦,但卻覺得很快樂,因為自己自由地經營著一家小企業,成為了徹頭徹尾的資本家。在西方的字典中,資本家和每日幫他人賺錢的打工者的區別就是自由、行動的選擇權以及依靠自身資源和努力獲得成功的權利。傑夫上學的時候,父親的事業已經非常成功,從繁忙且辛苦的報刊經銷生意擴展到房地產開發,為家庭帶來了更多的收入和成功,因此他和兩個兄弟都能夠進入悉尼最昂貴的精英私立學校讀書。學校的孩子都來自那些在競爭
激烈的環境中勝出的富裕家庭。學校也教導孩子個體自由的重要性,告訴他們勤奮工作可以走向成功,成功會帶來財富,而財富會帶來幸福和選擇的自由。
幸福的選擇題

這種自由和個體主義正是所有西方人的終極目標,而西方文化推崇的正是每個人都有選擇權和塑造自己未來的能力。也正是這種價值觀和競爭精神激發了人們無時無刻不對競爭和勝利充滿渴望,這也正是西方人行動的核心基礎。
西方思維洞見二:以邏輯解釋一切

邏輯方式對待生活和工作是西方哲學和思維的另一核心。西方人善於從事物或現象中提取規律,並用清晰的方法推斷結果或引導事物的發展。
這種邏輯方法起源於2000多年前的希臘與羅馬文化。古希臘人非常關注物體以及它們的特徵,西元前300年左右的亞里斯多德為當今西方思想奠定了邏輯基礎。以他為首的哲學家們以邏輯推理解釋他們所看到以及所做的一切。
這種黑白分明,非對即錯的理性方式,以及拒絕承認過程中可能存在任何矛盾的執著延續到今天,使得大部分西方人以線性、單一的方式思考和行動。也就是說他們按照從AB的直線,一步步以符合邏輯的步驟思考和行動,這中間不能有任何矛盾,相信一個命題,一個理念或做事只有一種方法,一條途徑,非對即錯。
西方人在思考和行動時不像中國人那樣追求和諧,講求平衡,在變中求勝。他們喜歡從一個整體中把事物分離出來,只對該事物的本質特性進行邏輯分析,而毫不考慮周圍的環境和變數。他們通常都不能理解塞翁失馬的真正含意,因為從邏輯思維角度出發,中國人的多元化思維方式完全不可理喻,沒有任何章法可循。而多年來在相互溝通的時候,這一不同也帶來了許多的誤解與挫折。
西方思維洞見三:政治並非根本

我們在中國經商多年,深刻瞭解在中國,成功的關鍵要素之一是要得到中國各級政府的支持。西方國家選舉出的每屆政府也會影響到商界和人們的生活與工作,但程度要小得多。
比如在澳大利亞,人們並不認為公務員是一種精英的重要工作。傑夫大學畢業時,大家的首選都是進入著名的商業公司,如果無法得到這樣一份工作,那麼下一個選擇是去教書或者供職於某個機構。人們通常只有在無法得到上述所有工作的情況下才會考慮為政府工作,成為公務員。
西方*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精髓就是精練的小型政府,它應該只為人們提供工作、追求成功以及和平盛世的基礎服務。政府不會也不應當干涉個人自由,更毋論商界運作。
在幫助中國公司開展海外業務的時候,我們經常會應邀在國內跟他們去結交中國政府官員,這些公司也會要求結識外國政府要員。雖然在一些需要政府批准的敏感行業這樣的做*有所幫助,但這種行業的數量實在有限。西方絕大多數領域的人們都可以自由行事、投資,不需要政府的任何參與。西方國家也以能夠使公民在沒有政府干預或支援的情況下獲取最大成功而驕傲。
一個人的政治關係並非成功的關鍵。這一原則正是美國夢的基礎。自主追求夢想與成功,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止任何人實現自己的目標,不管這一目標看似多麼高不可攀。

1960
年,夏威夷大學的兩個學生墜入愛河。一個是具有英國血統的美國女性,另外一個則是出生於肯雅依靠獎學金生活的外國留學生。一年之後,他們完婚,並生下了一個小男孩。男孩的父親在他兩歲的時候回到了祖國肯雅,此後只在遭遇車禍辭世之前見過兒子一次。
他的母親後來嫁給了一個印尼人,帶他移居印尼。10歲時,男孩獨自回到夏威夷的檀香山,與外祖父母一起生活,進入一所當地學校就讀。直到1944年,母親才回到夏威夷,卻在一年後因癌症不幸辭世。
出身寒微卻天資聰穎的男孩幸運地考入洛杉磯大學,畢業後前往東海岸從事社區工作,又進入哈佛大學法學院就讀。後來他涉足政界,被選舉為美國參議院參議員。200811月,這個男孩——貝拉克.奧巴馬——當選為美國第44屆總統。
沒有任何家庭背景,沒有多少錢,來自美國最小、最不起眼的一個州,貝拉克.奧巴馬正是美國夢的最佳典範。
西方思維洞見四:公平與法治

與中國的情、理、法治相反,西方社會的運轉是以法、理、情為根基。法治是一切事物的核心。如果沒有法治,混亂的局面就不可避免,經濟和國家也將崩潰。法律同樣需要脫離政治,任何事物都不能淩駕於法律之上。沒有人能夠影響或者威脅到它。
大多數西方國家的法庭和裁決都採用判例制。法庭(法官,而非官員或者政治家)在幾十年前做出的裁決為類似的案例提供判決依據。法庭的級別越高,它們所做出的判例越重要。這種普通法系與中國形成對比,在中國,所有法律都由政府明文規定,因而也可以相應改變。
個人自由如此神聖,即使損害到整體社會的利益和進步也必須對其予以保護。不管個人背景如何,法律都必須保護你,公平地對待你。
以此作為生活和行動的基礎,人們無須太多擔心自己的社會地位或者面子,只要他們受到法律保護,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個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隨意行事。同樣,如果有人損害了你作為個體的既定權利,那麼你可以訴諸法律保護自己,哪怕是與政府對抗。有很多律師以此為生;也有許多人玩弄法律,推卸責任,為自己尋找替罪羊
傑夫本人曾就讀於澳大利亞最好的法學院,接受了法律和經濟雙學位教育。畢業後他進入了法律界,並成為最年輕的律師合夥人。這是所有年輕人的終極夢想,所有老師和家人也都為他驕傲。
法律“雙刃劍”

光陰荏苒。傑夫做法律工作已有30多年,他悲哀地發現,很多情況下,利用法律為自己服務的都是那些願意打官司的有錢人。一些大企業在法庭上屢屢獲勝,而那些無法承擔昂貴訴訟費用的個人或企業則往往以失敗告終。西方人的夢想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然而現實世界裡,金錢往往可以打敗公平,公平從某種程度上講只是奢望。
西方思維洞見五:關係固然重要,但也跟陌生人合作

在《像中國人一樣思考》中我們強調過,對於中國人來說,要想取得個人發展和成功,關係是多麼重要。通常來說,中國人不願意和陌生人做生意,關係的重要性在此不言而喻。
而在西方,關係卻沒那麼關鍵。因為有完善法律體系的保護,人們可以選擇與完全陌生的人做生意或者建立關係。西方的商業和企業文化也相當發達,商務行為準則非常完善,可以約束社會各個領域的人們和他們的行為。
我們發現一個重要的中國特色”——生意上的夥伴首先應該是朋友。在與中國人合作的時候,第一個重要步驟就是通過面對面的接觸培養友誼,特別是通過宴會或者社交等非正式場合。
許多西方人則希望把生意和友誼分開,他們不喜歡把生意和享受混在一起。許多人說永遠不要和親戚一起做生意。這種獨立性非常普遍,再次反映了西方強調個*利和自身努力,不希望受別人,包括家庭成員影響的傾向。西方人普遍認為每個人都必須依靠自己,獨自面對世界,尋找自己的道路。尋求個性、自由與獨立是成功的重要標誌。離開家庭獨自為名利打拼是受人尊敬的行為,是可貴的品質。
當然這有時也會發展成憤世嫉俗的態度,導致他們不相信任何人——不相信政府,不相信公司,甚至不相信自己的家庭。在西方人心中,真正重要的是實現自己想要的成功,而非他人定義的成功。永遠不要為他人活著,否則你會大失所望——可以真正依賴的人只有自己。
西方思維洞見六:透明度與直率性

在《像中國人一樣思考》一書中,我們曾提到中國人逢人只說三分話。但是西方人卻要告訴你100%,甚至130%的資訊!
請記住,當你面對一個西方人的時候,他嘴裡說出的往往是真相,因為他很難做到不直言不諱。入學伊始,他們就被老師教導要誠實,有什麼就說什麼已被莊嚴載入西方文明,不管別人是否會因此而感到尷尬或者受到傷害。
接受西方文化的人常常會固執己見,直言不諱。他們想到什麼就說什麼,追求他們定義中的直率與誠實,從來不考慮後果。這種現象是西方個人至上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人們認為誠實和直率是美德。如果一個人不開誠佈公,那麼他很有可能在撒謊。如果你不把所知或者所想和盤托出,那麼你就很可能會誤導他人。
換個角度講,如果你在與西方人溝通,清晰表達自己的全部想法是讓對方明白你真正意圖的關鍵。記住,他們只會關注你所說的,而不是你的表達方式或者言外之意。對他們來說,盡在不言中是完全陌生、絕對不可想像的。如果你客套地說:有空到家裡來坐坐。他們可能會認真地問:什麼時候?請給我你家的地址!
無論是宗教還是道德層面,欺騙都是有罪的。《十誡》中有一條就是:不可作假證陷害他人。這些原則在以基督教為基礎的西方文化中非常重要。它們為人們的交往與交流提供了一個道德準則,也是支撐現代*和資本主義的基石之一——言論自由。
海花現在還記得自己20多年前剛到澳大利亞的時候觀看的一期熱門電視訪談節目,她簡直被嚇壞了。整個節目都在取笑政府。兩個主持人更是把時間都用在了嘲笑總理多麼愚蠢上面!
言論自由也催生了當今新的難題——西方社會錯誤地認為,人們可以暢所欲言,隨心行事,哪怕以社會和國家的整體利益為代價。在追求新聞工作純潔性和言論自由的過程中,太多的道德理念與個*利可能會被踐踏。
法律的實施是為了保護個*利,比如說《反誹謗法》就是為了阻止人們或者媒體損害他人的名譽。但是在很多情況下,為了追求轟動效應,媒體在揭露事實的時候總是只關注負面消息。自由被當做提高報紙銷量和媒體大亨賺錢的藉口。西方人要學會掌握平衡,在保護權利的同時讓事實展現在陽光下。

正人先正己。
在探討西方人和中國人的種種不同之前,我們簡要地介紹一下讀者最有可能接觸的西方國家和西方人。有時也被看做西方的非洲、南美、印度、巴基斯坦、東盟國家、太平洋群島、日本和韓國不在此列。
它們是(排名不分先後):
美國

人口3億。
以勤勞智慧的美國精神為驕傲,華裔眾多。國旗有50顆白色五角星,象徵50個州;13道條紋代表最早的13個殖民地。毫無疑問,這是你可能遇到的最具影響力的一個群體。作為一個經濟強國,美國的文化以媒體、網路和軍事等途徑延伸到世界的各個角落,以獨特的美國方式影響著無數人。不過不要忘記,美國人對於西方和世界的影響只始於近200年,從文化和歷史的角度來看都與中國不可同日而語。中美是彼此第二大的交易夥伴,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權人。
它的特點包括:
最新、最大、最好;
好勝、坦率;
富有創造力和創新精神;
認為錢能解決一切問題;
對自己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和對未來,乃至自己命運的控制力深信不疑;
不管身在何處,通常喜歡按照自己的行為方式處事(並且認為這是唯一合理的方式)。
加拿大

人口3350萬。

80%
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有兩種官方語言:英語和法語。是世界上版圖第二大的國家。他們是被遺忘的美國北方鄰居,十分富有,人口較少,政治影響力也不大,但是土地和其他資源豐富,近年來有許多亞洲移民來此定居。太陽馬戲團是其最有名的文化重點出口企業
加拿大有點類似於美國(但千萬不要稱他們為美國人——這是一種侮辱),蒙特利爾附近的東海岸盛行法國文化,去這些地方的鄉下旅行,你會誤以為到了法國。
它的特點包括:
文化多元;
不像鄰居美國那樣好強;
擅長體育,尤其是冬季體育項目。
英國

人口6100萬。

90%
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是一個擁有四個截然不同且文化各異地區的驕傲國家。我們籠統地稱之為英國的地方,包括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
這個曾經強大的帝國也是當今世界最流行的語言——英語——的發源地。歷史上,英國人周遊世界,在廣闊的大陸和偏僻的小島都能看到英國殖民者的身影,因此也帶動了英語的傳播。它是世界上54個國家所組成的英聯邦的領導者。從盎格魯-撒克遜詩人、文藝復興的劇作家、18世紀的浪漫主義作家直至現代音樂,英國文化在世界範圍內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它的特點包括:
文化發達,影響力深遠;
氣候有些濕潤,這一特點也塑造了它的民族精神;
世界金融中心之一,在世界政治舞臺上具有影響力;
歐盟的領導者之一。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

澳大利亞人口2200萬,新西蘭400萬。
把這兩個國家放在一起似乎有些不合適,但是它們的大小、關係和重要性決定了這一點。它們都擁有豐富的資源,人們生活富裕,幸福指數較高。近年成為亞洲移民的首選。
在世界政治舞臺上無足輕重,但卻是旅行度假的好地方。環境整潔清新,人們友好坦率,不過分爭強好勝。它們的文化起源於其他國家(主要是英國文化),但在最近一個世紀中開始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
新西蘭提供全世界綿羊肉銷量的54%,平均每個人就擁有12只綿羊。而澳大利亞羊的數目則是人口的5倍。
它的特點包括:
地廣人稀;
清潔、綠色、富裕;
文化多元,深受亞洲影響;
喜歡戶外活動,擁有運動天賦和創造天賦。
德國

人口8200萬。
歐盟重要國家之一,文化發達,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人民驕傲,食物美味,技術卓越,生活嚴謹。歷史上許多著名的科學家和發明家均來自德國,包括愛因斯坦、維爾納.海森堡、漢斯.蓋格爾、約翰內斯.古騰堡等。
它在世界政治舞臺上發揮著巨大影響,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之一。環境整潔,綠色環保。有5000多種啤酒,甚至用那不是我的啤酒來表示與我無關嘻哈文化hip hop)發源地。
它的特點包括:
人們看起來可能有些冷漠,但實際非常好客;
富裕、繁榮;
最有系統,講求程式,秩序至上;
喜歡啤酒、香腸和高品質汽車。
法國

人口6400萬。
浪漫之都。以藝術、美食和獨特的情調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人。遊客人數遠遠超過其人口——2008年為8000萬。歐盟重要國家,文化發達,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極度驕傲,富有創造力,對食物、藝術品位極佳,懂得品讀他人,生活態度良好,獨立性強。
在世界政治舞臺上具有重要影響,對環保要求嚴格,為自己的成就感到驕傲,才能出眾,熱情洋溢。甚至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專門研製了一種特殊香水——“法國館香水,裝在一個形似法國地圖的瓶中。
它的特點包括:
人們儘管看上去有些不友好,但實際非常好客;
(自認為)是世界上最好、最偉大的民族;
富裕、繁榮;
喜歡葡萄酒,時尚品位出眾,善於鑒賞浪漫與美。
義大利

人口5800萬。

2000
年前它是西方文明的中心,對西方發展的影響超越了其他任何國家。近年來,在世界政治舞臺上的影響力有所減弱,不時發生短暫卻激烈的政治動盪。
食物獨特,生活舒適,生活態度隨意,是時尚的引領者。歌劇、時裝、美食和豪華車的故鄉。相信藝術久長而人生短暫,以其獨特的文化、美麗的風光、悠久的歷史、濃厚的宗教底蘊和藝術吸引遊人無數。
它的特點包括:
非常友好的國家,歷史悠久,風景如畫;
人們外向、有激情,喜高談闊論,情緒化而效率不高;
富裕,創意品牌(汽車、珠寶、時尚等)歷史悠久;
生活方式絕佳,對咖啡、美食等如宗教般崇拜。
西班牙

人口4050萬。
一個擁有悠久文化的國家。和英國一樣,在幾個世紀之前,憑藉強大的海軍進行海外擴張,在一些小國家建立殖民地。它的影響遠遠超越了自己的疆域,西班牙語在世界範圍內應用很廣。
食物很有特色,生活舒適,有著濃厚的宗教底蘊。在經濟和政治影響力方面稍遜於英國、法國和德國。人們習慣下午2點午餐後休息,黃昏時分再上班,而晚上9點或10點才用晚餐。
它的特點包括:
非常富有激情,友好;
富裕,以鬥牛和奔牛節而聞名;
葡萄酒非常美味,食物辛辣;
人們喜晝伏夜出。
荷蘭

人口1670萬。
鬱金香之國。有許多地方低於海平面,幸有堤壩的保護。風車和堤壩是其標誌性形象。每人有一輛自行車。擁有世界上最多的博物館,有1000多個。
同樣是一個曾經擁有強大海軍的國家,因為曾在亞洲和印度建立過殖民地而使自己的文化和價值觀廣為傳播,對世界有一定影響。近年在世界政治舞臺上的影響有限,但政局穩定、開明。是著名的最具企業家精神的國家之一,貿易歷史可以追溯到幾個世紀以前。

它的特點包括:
開放,友好,穩定;
富裕,注重保護*
歐洲重要的物流和創新基地。
斯堪的納維亞國家

人口:挪威460萬,瑞典900萬,芬蘭500萬,丹麥500萬。
我們把北歐包括挪威、瑞典、芬蘭和丹麥在內的這些重要國家歸在一起。
這些國家的人們個性鮮明、驕傲,生活在較為寒冷的歐洲北部地方。它們非常富裕,人民富有智慧和創造力。
挪威被稱為午夜太陽國,在北極以北的地區有六個月太陽不會落下,而剩下的六個月則見不到太陽。
瑞典人是歐洲最長壽的。有27人先後獲得諾貝爾獎,獲獎人數位居世界第五。中國是其最大的亞洲交易夥伴。
芬蘭雖然只有500萬人,卻有180萬個桑拿浴場。有美麗的自然景觀,是中國在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最大的交易夥伴。也擁有先進的綠色科技和很高的能源效率。
丹麥則擁有歐洲最長的購物步行街,占地達10萬平方米。《安徒生童話》是除《聖經》外被翻成最多語言的出版物。
它們的特點包括:
非常好客,開放,友好;
富裕,秩序井然;
政府以慷慨的福利政策和高稅收而聞名。
俄羅斯

人口1億。

73%
的人口分佈在城市。首都莫斯科是歐洲最大的城市,有1100萬人口。世界疆域最大的國家。有輝煌的航太事業。毗鄰的國家比任何國家都多。中國是其繼歐盟後最大的交易夥伴。
它的歐洲傳統與文化更傾向於西方,而非東方。幾個世紀以來,它一直保持著強國的地位。在政治動盪和蘇聯解體之後,它在世界政治舞臺上的影響力稍有減弱,但仍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國家之一。
它的特點包括:
非常強大、驕傲;
資源豐富,在歐洲和中東有著巨大影響力;
以口味絕佳的伏特加聞名於世;
人們刻苦耐勞。
比利時

人口1000萬。

2010
7月,歐盟輪值主席國。20世紀80年代風靡中國和西方的藍精靈的出產國。說荷蘭語、法語和德語。鑽石貿易中心,出產400多種口味的啤酒和高品質的巧克力。列城的“SPA水療一詞的發源地。人們充滿智慧。
瑞士

人口760萬。
水和空氣品質超群。宣揚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說德語、法語和義大利語,另有1%的人口說羅曼語。人均每年消耗23磅巧克力(美國人均11.3磅)。自1815年起宣佈中立,拒絕加入歐盟。
世界紅十字會(ICRC)、聯合國*委員會(UNCHR)、世界衛生組織(WHO)、世界貿易組織(WTO)和世界經濟論壇(WEF)都位於瑞士日內瓦。
奧地利

人口 820萬。
《藍色多瑙河》的故鄉,孕育了許多著名的藝術家——莫札特、海頓、舒伯特、施特勞斯、馬勒等。歐洲文化之都之一。
愛爾蘭

人口 420萬。
美麗迷人,與英國隔海相望,是北美通向歐洲的通道。有5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儘管愛爾蘭也有自己的語言——蓋爾語,但它卻是歐洲除英國之外唯一一個英語國家。都柏林原有的吉尼斯釀酒廠址有一份9000年的租約,每年租金恒久不變,為45愛爾蘭鎊。愛爾蘭意欲成為歐洲的矽谷,IT已成為其重要產業。
盧森堡

人口 49萬。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2007年居世界首位,近8萬美元。積極參與政治活動,是歐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聯合國西歐聯盟的創辦會員國。19世紀就有一位尤金.魯伯特到訪中國,並在武漢創辦了漢陽鐵廠。
時代劃分

事實勝於雄辯。
每個國家會稍有差別,但總體來說西方人分為以下幾類:
二戰”前的一代

1939
年,經濟大蕭條之後不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深深影響了這一代人。他們大多已經70多歲,因此你接觸這部分西方人的可能性較小。他們比較保守、謹慎,希望確保自己的後代永遠不要重演自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的經歷。
二戰”後的一代

1945
年,隨著廣島原子彈的爆炸,二戰結束了。戰後的光景非常艱難,雖然西方國家贏得了勝利,但也付出了沉重的經濟和生命代價。這一代是從艱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
20世紀50~60年代的“嬰兒潮一代”(Baby Boomer

二戰之後,人們開始休養生息,重建家園。好日子終於回來了,人們忙於生兒育女,恢復正常生活。嬰兒數量的激增大大推動了人口的增長。
現在,嬰兒潮一代都已經五六十歲了,許多人成為西方商業和政治領袖中的中堅力量。他們從小衣食無憂,因此對生活非常挑剔。他們接觸到的新技術相對後輩來講比較少。
由於他們在總人口中一直占絕大多數,因此許多產品和服務都是按照他們的需求設計的。他們從小接觸自由的概念,挑戰和反叛前輩所設的局限。他們經歷過迅速變遷、搖滾和甲殼蟲樂隊。和平與穩定是這一代人的主旋律,個人電腦和新技術也在此期間誕生了。
20世紀70~80年代的“X一代”(Generation X

“X
一代成長在其他前輩們的陰影下,頗有些憤世嫉俗。他們往往都會努力工作,明白天上不會掉餡餅。
他們成長的時代是資訊時代的黎明,與他人的交流溝通速度開始變得快捷。他們性子很急,但轉變也快。他們也成長在環境問題成為全球議題的時代,氣候惡化等自然現象隨處可見。
20世紀80~90年代的“Y一代”(Generation Y

現在2030歲的他們,從蹣跚學步開始就沉迷於網路、電視和電子遊戲。電腦、軟體等幾乎成為他們身體的自然延伸。許多人在學校的時候就擁有了移動設備和筆記型電腦,熟悉互聯網和手機的各種功能。他們精通都市生活方式,善於用指尖在網上獲取資訊。有些人已經走上了管理崗位,他們是未來的希望。
雖然想要全面瞭解他們還為時過早,但毫無疑問,他們會成為世界的棟樑。未來的世界挑戰無限,而他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到達那裡了。

總結

閃閃發光的不都是金子。
並非西方的月亮都比中國的圓,初出國門的中國人也許會很失望。
羅傑是美國一家大型銷售公司駐中國的管理者,公司經營重型機械和設備。他在全國各地都開展業務,並在過去5年中發展迅速,業績不俗。
為了獎勵優秀,羅傑代表公司邀請了90多名國內經銷商前往美國。他們將首先到達美國西海岸,然後前往拉斯維加斯參加該跨國公司的全球會議。
飛機在洛杉磯降落前,羅傑在飛機上跑來跑去,確保所有中國客人沒有違反美國海關規定攜帶超過10000美元的現金,否則後果嚴重。他看到大家迅速分成小組,把攜帶的現金平均分到每個人手中。
他們成功地通過了美國海關,然後又在機場花了一個小時把錢物歸原主,羅傑動用了自己所有的外交技巧來幫助解決一些賴帳的爭議。
人們想用抽煙來緩解緊張情緒,但是美國不允許在諸如機場之類的公共場合吸煙,因此他們沒有如願。
儘管他們都饑腸轆轆,也只能忍耐,因為機場中只有麥當勞、肯德基和星巴克之類的西餐連鎖店。對於他們的獎勵之旅來說這不是個好的開始,但最終他們都參觀了洛杉磯的景色和夜總會。
幾天之後大家乘坐大巴前往拉斯維加斯。途中,他們很快就隨著汽車的晃動入睡了。幾個小時之後,坐在汽車後部的人們開始聊天。有位級別最高的經理突然間停下打得山響的呼嚕醒來,他若有所思地看了一會兒窗外掠過的風景,對大家說:這個國家簡直太奇怪了。它號稱是最自由的國度,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但是到處都不能抽煙,到處都是規章制度,簡直讓人寸步難行。這裡還沒有卡拉OK,所謂的中國菜也很難吃!
第二章
西方思維的八大核心要素

一位獲得醫學學位的馬爾他年輕人,在牛津大學成為羅德學者(羅德獎學金是一個世界級的獎學金,有全球本科生諾貝爾獎的美譽,得獎者被稱為羅德學者——編者注),深入研究心理學與生理學。他後來還獲得了劍橋大學博士學位,在整個學習研究過程中,他一直在探索人類的思維方式。他就是蜚聲世界的愛德華..博諾,已經出版了82本著作,大部分時間在世界各地教導人們如何思考。
早在20世紀60年代,愛德華..博諾就提出了水準思考Lateral thinking)這一術語。他指出,(西方世界的)正常思維是根據經驗建立思維模式。這對於生活和工作來說是非常關鍵的,然而如果要培養新的想法,形成不同的視角,人們必須打破和脫離這些模式。在他的著作《水準思考法》(The Use of Lateral Thinking)中,他把這一過程命名為水準思考
在水準思考之前我們需要首先瞭解西方人的所謂正常思維究竟是怎樣的。與中國悠久的歷史不同,許多國家,像北美和澳大利亞只有短短幾百年的歷史。即使英國和歐洲大陸的歷史也沒有5000年這麼久,雖然來自這些地方的西方人對其他國家的悠久文化更加敏感,也更加充滿敬意。
西方文化多種多樣,在這裡我們不可能涵蓋所有影響西方人思維的哲學與教義。我們主要關注八個最為普遍、最為重要的概念,它們對於西方人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影響極為深遠。
這八個核心要素並非彼此獨立,事實上它們相互交織,也帶來了新的思想和新的思維模式。它們是:
人人生而平等;
人人生而不同;
法治高於一切;
交流,交流,再交流;
愧疚文化;
短期 vs 長期;
競爭精神;
演繹、線性邏輯思維。
核心要素一——人人生而平等

太陽為每一個人而升起。

人人生而平等是西方社會的共同理想,西方人為這種平等和自由感到驕傲,他們堅信沒有任何人比其他人更好、更重要。只要下定決心,他們可以取得任何成就,靠自己來建構人生;只要夠努力,一切皆有可能。這種平等的觀念在西方商業社會也非常流行。員工的目標就是成為明星員工,依靠自己的價值而非關係脫穎而出,獲得重用。職業的發展不在於你認識誰,而在於你個人的行動與能力。
許多人相信自立是成功的關鍵,對於群體、關係以及等級的遵從和依賴不是主流思想。他們以不依靠任何人,甚至自己的父母和家人為榮。
我們曾與一位中國朋友有過激烈的爭論。他說我們每個人一出生手中就有了一副牌。你的父母是誰,你出生在城市還是農村,所受的教育和周圍的關係等都是決定輸贏的一張張牌。這副牌決定了你的未來,因為你別無選擇,只能盡最大努力根據自己發到的牌去生活。
然而在西方,你所擁有的不僅僅是這一副牌,因為你大可以選擇拒絕接受手中的牌,脫離開家庭、人際關係和地區的限制和影響。你可以(甚至常常被鼓勵)從家庭中獨立出來,塑造自己的生活,完全憑藉自己的能力去獲取一切。
我們並不是說等級制度和不公正待遇在西方社會完全不存在。也有許多西方人感覺陷入貧困、種族歧視的泥沼之中。但是區別在於,人人生而平等的原則鼓勵著人們獨立打拼,去爭取應得的待遇。
一個出身寒微的人就是絕佳的例子。他是公車司機和裁縫的兒子,1929年經濟大蕭條剛剛開始的時候,出生在猶他州群山環抱的一個小農場。他很小就懷著離開安寧小鎮的夢想進入了附近的學校。
上中學時他覺得課程十分無聊,便輟學加入海軍遊歷世界。外面的精彩世界讓他驚歎不已,也讓他意識到學歷妨礙了自己的進一步發展。於是他先後進入猶他大學、康奈爾大學和哈佛大學學習,並且從IBM和柯達公司獲得了商業經驗。他甚至還一度作為最年輕的政治候選人進入政界,但是沒能當選。在迅速意識到政客的生涯並不適合自己之後,他成為約翰.甘迺迪政府*長行政助理,此後還在林登.詹森政府擔任衛生教育與福利部長特別助理。
之後,仍在尋求個人成功的他離開了政府,成立了一家諮詢公司,開始分析美國的社會問題與發展趨勢。根據十多年的研究發現,他在1982年出版了《大趨勢》一書,該書佔據《紐約時報》暢銷榜長達兩年之久,全球銷量達到創歷史紀錄的1400萬冊。此後,他還創作了多本暢銷書,最近他與妻子桃莉絲合著的新書《中國大趨勢——新社會的八大支柱》也已在中國和世界許多國家出版。他就是未來學大師約翰?奈斯比特。
在追求卓越和滿足求知欲的過程中,約翰.奈斯比特不僅實現了為自己設定的近乎苛刻的個人目標,還使得整個世界受益——他對於未來的思考和睿智分析給了我們所有人更清晰的視角。
核心要素二——人人生而不同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西方社會非常重視人的個體性,每個人的自我都受到極大的支持與合理化。每個人都渴望獨立自主,認為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就意味著要從其他的一切中獨立出來,變成一個獨特的個體。西方人通常都認為,作為個體行事以及從群體中脫穎而出非常重要,這一點與我們上面討論過的平等觀念是密切相關的。
而西方人的獨立從很小就開始了。孩子一生下來便會離開母親,睡在自己的小床上,然後在大約6個月的時候搬入自己的房間。如果晚上睡不著,家長也不會長時間陪著,而是讓他們自己哭泣著入睡,直到他們學會接受自己獨處的現實為止。
外國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也鮮明地體現了這一要素。如果正在蹣跚學步的中國孩子摔倒了,周圍所有的大人都會急忙跑過去扶起孩子或者抱著哄他。而在西方,大部分人都只會看著孩子,鼓勵他自己站起來,告訴他說:沒關係,你自己能行。” 在許多事情上,西方父母也會儘量讓孩子自己做選擇,小到什麼樣的衣服、進行什麼體育運動,大到上哪所學校、讀什麼專業,而不像大部分中國父母那樣凡事替孩子做主。
尼斯貝特在《思維的版圖》一書中指出,大部分西方人具有如下特徵:
每個人都具有獨一無二的特性,並且希望能夠區別於其他個體;
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希望常常有所選擇;
每個人都在追求個人目標,而群體關係會妨礙這些個人目標的實現;
個人感覺良好和個人的成功對於身心健康最為重要;
喜歡平等的關係,而非等級關係;
相信同樣的原則適用於所有人——不應給予任何人任何特殊待遇。
從歷史上尋根溯源的話,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是西方思維的基礎,而古希臘文化對於西方個體主義心態的塑造起了重大作用。與中國以農耕為主不同,古希臘人以漁業和貿易為生。在地中海地區的多民族環境中生存,也使他們善於抵抗外來者的入侵。
這樣的環境塑造了他們的個體主義精神和抗爭態度。他們必須同時勝任士兵和商人兩種角色,生活中也常常充滿辯論與解決爭議的機會。
他們也非常關注具體的事物,並試圖將事物分門別類,建立各種規則來加以控制。
西元前469年,出生於寒微家庭的蘇格拉底是希臘乃至整個西方世界的偉大哲學家之一,他在邏輯和理性思維的方面有著卓越貢獻。他提出的蘇格拉底法通過辯論和分析一系列的問題消除矛盾。他有句名言:我知道你不會相信我,但人類的最卓越之處正在於質疑自己與他人!
他挑戰常規,挑戰人們的一切觀點,因此經常引發別人的不滿,以至於最終被捕入獄並殉難。這位偉人的一生,一直以身作則地過著與眾不同的生活,教導人們勇於提出問題,挑戰人生。他的邏輯和理性思維理論成為西方哲學的基礎。
核心要素三——法治高於一切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聖經》裡的這句名言反映了西方人早期解決爭議的方法。如果你損害了我的利益,那麼我也要損害你的利益——這樣才公平,才能做出適當的補救。
這個準則也已經成為西方法律的基礎,如果我因為你的行為(不管有意還是無意)受到傷害,那麼我就有權利在法律上要求你做出賠償。西方人對自己的權利以及公平深信不疑。如果沒有合適的法律框架來約束人們的行為,維持社會規範,那麼生活和秩序都將被打破,更重要的是,個*利和自由將會受到嚴重破壞。
有了法律的保護,人們可以不必去把太多心思和精力花在維護各種人際關係或擔心上當受騙上——反正可以隨時請律師幫忙討回公道。
如果沒有法律的保障,那麼我們所列出的諸如人人平等和個體性等權利和核心因素也就變得毫無意義。西方人訴諸法律保障自己的基本權利,因此法律已經不只是解決爭議的方式。法律和個人的法律權益為每個人提供了一個保障體系,確保人人都得到相同的待遇,並且能夠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實現個人目標與成功。
西方法律體系的基石之一就是法律不僅適用於個人,也同樣適用於立法者。行政與司法權是分離的,解釋、執行法律的是法庭上的法官。
這裡要再次感謝希臘與羅馬文明為現代西方法律體系打下的基礎。羅馬人希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們設立了法庭審理程式以及社會與財產法,並且賦予了企業法律地位以維持其連貫性。
正如約翰.奈斯比特在暢銷書《亞洲大趨勢》中對東西方進行對比時指出的:西方社會認為只有法治可以阻止政府粗魯地對待人們的商業活動,保護他們個人以及公民自由。沒有這種完善的法律體系以及對於個的尊重,商業的安全性就無法得到保障。
大家是否想過,為什麼星巴克和其他外帶咖啡館的杯子外面都有一個紙套以免你被熱咖啡燙傷,並且用大大的字體標明這是一杯飲料?
這是因為1992年的一個夜晚,在美國新墨西哥州阿爾伯克爾基市,79歲的斯特拉.利伯克(Stella Liebeck)和孫子開車出遊時,打算在附近的麥當勞餐廳買一些外帶食物和咖啡。
他們把車停在了麥當勞的外賣窗口,斯特拉點了一杯價值49美分的熱咖啡。付完錢拿到食物和咖啡之後,孫子把車開到停車場,等奶奶把咖啡放在膝蓋中間,加入糖和奶油。就在斯特拉把咖啡蓋拉向自己,努力打開它的時候,滾燙的咖啡灑滿了她的雙腿和腹股溝,斯特拉不得不匆忙尋求急救,醫生說她的身體燙傷達到3度。後來她在醫院裡住了8天,進行皮膚移植。還在此後的兩年中為了修復受傷的腿和腹股溝接受了多次治療。
當然必須有人為她的受傷負責。斯特拉要求麥當勞為她支付1.1萬美元的醫療費,而麥當勞拒絕了她的索賠,只同意拿出800美元。
斯特拉起訴了麥當勞,事實上幾乎所有的美國公民都會這樣做。這次斯特拉索賠2萬美元,仍被麥當勞拒絕了。一位中間人後來建議雙方以22.5萬美元和解,在麥當勞再次拒絕後,這一案件進入了正式的審理程式。
法官和陪審團兩年後裁決,儘管紙杯上印有小心燙傷的警告,但警告字體不夠醒目,內容也不夠充分。斯特拉獲得20萬美元的個人賠償,但由於她自己也負有部分責任,這一數額被減少到了16萬美元。此外,他們還判決麥當勞付給她270萬美元的懲罰性賠償,以懲罰、警告其過錯。
這一案件當時在美國和世界許多地方引起了強烈反響。法官無法認同陪審團的決定,於是把懲罰性賠償費降低為48萬美元,給予斯特拉共計64萬美元的賠償。這一裁決引發了麥當勞和斯特拉的共同上訴,但是雙方後來進行了庭外和解,具體數額沒有公開,但據說少於60萬美元。自此之後,所有的餐飲公司紛紛開始使用標有明顯標記和警告的熱飲外賣杯子。
核心要素四——交流,交流,再交流
誠實就是最好的策略。

我們在《像中國人一樣思考》一書中曾經提到,中國人在交流的時候常會逢人只說三分話。但是,坦率地交流、誠實和坦白是西方社會公認的美德,也是他們待人接物的預設方式,被西方人虔誠地奉行。
坦率地交流是西方社會人與人打交道的關鍵。欺騙可能會帶來破壞性的後果,因為無論如何人們總會根據你的行動尋求真相。如果一個西方人認為他所得到的不是事實,或者意識到自己受到了欺騙,那麼這很可能意味著彼此關係的終結。
除了少數特別天真的人,西方人普遍認為說謊或者不坦率的人永遠無法改變自己的行為。西方有句諺語:美洲豹身上的斑點永遠也去不掉。也就是中文裡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旦失去了別人的信任,此人的信譽就會受到嚴重影響,很難再恢復別人對他的信任和原有的關係——在生意圈中更是如此。
2009年底,在美國佛羅裡達州,一位著名的體育明星在離家不到500米的地方開車撞到了樹上。這一意外本身並沒有任何爭議之處,震驚西方世界的卻是這一事件引發了關於老虎伍茲的性醜聞以及與其家庭的一系列糾紛指控與辯駁。
在這裡我們不去評判他是否真的陷入那些被媒體長篇累牘報導的婚外情之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德標準,即使在西方,這也被看做是私人家庭事務。震驚整個美國的則是在過去10年中,大家都誤以為他是一位誠實、熱愛家庭的人,勤勉對待自己所熱愛的運動,他的健康形象深入人心,是一位值得所有人效仿的傑出典範。他還獲得了眾多國際品牌公司的認可,是世界各地一些頂級產品與慈善活動的形象大使
隨著傳奇的逐漸破滅,人們發現他和他的團隊一直在隱藏與他有染的女性,付給她們錢,以保證他的名聲不受影響,維持健康、誠實、熱愛家庭的公眾形象。
所有這些都與事實大相徑庭。他誤導了整個國家。而他的欺騙行為恰好違背了西方人認為最寶貴的傳統——坦率和誠信。多年來,他和他的顧問肯定知道他的公共形象與真相之間有多麼矛盾。使人們深感失望的正是他們這種毫不關心的態度和對於事實的掩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大家都會記得他多年來精心策劃的欺騙以及依靠虛假的公眾形象獲利的行為。
坦率、誠實的交流態度的另一個表現就是以坦率乃至尖銳的方式公開批評人或事,這一點與中國截然不同。他們認為,如果你的想法或者主張足夠友好的話,批評只會幫助它改進提高;如果它本身是有缺陷的,那麼這些不足將會很快被坦率、誠實的審查所揭露。
西方人一個非常基本的思想是對一個問題優缺點的公開辯論可以揭露事實的真相。《思維的版圖》一書中提到,在20世紀90年代,美國誕生了44位諾貝爾獎得主,而日本只有一位,儘管日本在科研資金方面的人均投入一點兒也不亞於美國。科研資金投入只有日本二分之一的德國也誕生了5位諾貝爾獎得主,就連投入更少的法國也有3位。
許多人認為,日本的這種現像是因為儒家思想的影響,人們處於對長者或更高級別的人們的尊敬而噤口不言,也因為普遍缺少鼓勵辯論以及學術競爭的文化氛圍。真實地評價和公開評判被認為是非常粗魯不敬的行為,與資深科學家或者老師進行平等坦誠的辯論也是不被接受的。而在美國,不論是傑出科學家,還是親密的朋友之間,都會進行活躍的公開辯論,在科學期刊上評論彼此的理論和主張。在他們看來,這種挑戰並不針對個人,而是為了形成更好、更完善的理論,從而探尋真理。
而這種態度在中國很難有立足之地,因為甚至連老子都說過: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核心要素五——愧疚文化
己所欲,施與人。

西方人擁有的是愧疚文化。宗教和精神力量相互融合,為人們設立了管理自己的一系列規範。它們也延伸到商業中,規範著企業如何行事。
如果違背了這些規則,即使沒有人知道,人們也會產生愧疚感,認為自己違背了對上帝的忠誠。當人們做了錯事,他們會與上帝進行對話,努力尋求上帝的原諒,而不是關心自己是否丟了面子。
在中國文化中,面子的影響無處不在。我們在《像中國人一樣思考》一書中寫過,面子是一個人的聲譽和社會地位,以及在別人眼中所樹立的形象——在某種程度上類似於一個人的品牌,但又不僅如此。它構成了中國特色的主要部分。它無聲無形,很難量化,但是人們生活和工作中的每個方面都經常取決於他們的面子。在中國,你必須學會在適當的時候給人面子,還要切記任何時候都不能讓別人沒面子,因為這比使對方遭受身體上的傷害更糟糕。
而在西方,人們則更注重應得的平等待遇。更重要的是個人對於生活的道德態度,它所反映的是你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地位,和別人沒有關係,也無須公開展示。儘管一個人的聲譽也很重要,但是影響一個人公眾形象的是他或者她的道德態度,是人們用來指導自己生活和工作的一系列內部準則。人們努力追求坦率、誠實與平等,做事時不希望占別人的便宜,而是尊敬別人的權利。
這種態度源於西方人在學校、教會或家庭所接受的教育和宗教影響。
摩西是基督教和猶太教最重要的先知之一。他出生在埃及的一個希伯來奴隸家庭,由於是男嬰,按規定要被殺掉。他被偷偷放在一個小木筏中順河而下才躲過一劫。剛好法老王的公主在下游不遠的地方發現了他,公主救起他,並在埃及宮廷中把他養大。
摩西長大後逃亡過紅海,成為一個牧羊人,後來做了一名牧師。最終他功績卓著,領導族人過紅海,出埃及,逃避埃及軍隊的追捕。他在西奈山下祈禱,請求上帝為他指路。他帶回的《十誡》被稱為西方歷史上第二部成文法律,體現了平等的人神契約精神:誰要毀約,誰就會受到上帝的懲罰。同時,人們也有神不佑我,我即棄之的權利。
《十誡》作為《聖經》中的基本行為準則,影響深遠,它是以色列人一切立法的基礎,也是西方文明核心的道德觀。
我是耶和華——你的上帝,除了我之外你不可有別的神;
不可製造和敬拜偶像;
不可妄稱耶和華——上帝之名;
當紀念安息日,守為聖日;
當孝敬父母;
不可殺人;
不可姦淫;
不可偷盜;
不可作假證陷害他人;
不可貪戀他*子、僕婢和財物。
——《十誡》
核心要素六——短期vs長期

只要目的正當,可以不擇手段。

2008年夏天的一個深夜,雷曼兄弟公司的投資銀行家們圍坐在會議室再次召開高級經理會議。過去幾年即使按照他們的標準來看生活也很令人滿意。公司的利潤大幅上升,他們的獎金也水漲船高。即使在初級經理們中間,每年百萬美元的獎金也非常普遍。
這次會議是為了討論如何把公司發放的日益增長的住房貸款集中起來打包作為金融工具銷售給美國甚至海外的投資者,以獲取更多的利潤(和獎金)。
在低利率時代,美國政府多年來一直在鼓勵公民貸款買房,但是這種做法使得金融體系開始扭曲。諸如雷曼兄弟之類的銀行被允許整合一些無法償還的購房貸款,把它們打包作為金融產品進行銷售(以謀求更大利潤)。
律師、銀行家和經紀人在短時間裡大發其財,以至於沒有一位管理者或者政府官員做好了終止這一做法的準備,更何況它還幫助人們購買到了原本負擔不起的房子。
隨著經濟發展速度減緩,利率開始提高,失去工作的人們已不再能夠償還原本並不昂貴的房屋貸款。於是壞賬開始出現,世界經濟陷入幾十年來的最低谷。
1987年至2006年擔任美聯儲主席的艾倫.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所建立的鬆散的監管體系也導致了這次幾十年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他篤信自由市場以及允許金融體系進行自我調控。看到這一政策所導致的後果以及金融體系崩潰之後,他在200810月的一次國會聽證會上說:“……我過於相信自由市場的自我糾正能力,沒有能夠預測無節制的抵押貸款的自我毀滅力……”
關於他的自由市場信念,格林斯潘說道:我發現了它的一個瑕疵。我不知道這有多麼嚴重,或者會持續多久。但是這一事實讓我非常痛苦。
簡單點說,他說的是銀行沒有能夠維護股東的利益,維持財政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相反,這些銀行的管理者只關心和滿足自己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多獎金的私欲。
追求業績、追求成功是資本主義的支柱,然而現在已成為它最為嚴重的缺陷。全球金融危機使得這種對待生活和商業的短視觀暴露無遺。在個*利至上和不惜一切代價追求成功的背景下,很難改變這種行事方法和觀點。西方迫切需要一個平衡,對於財富的貪得無厭應該受到整體利益的約束。
資本主義的基礎就是實現個人和企業利潤的最大化並聚集財富。在過去幾十年裡,銀行家、會計師和經濟學家一直以年、季度、月甚至天為單位比較公司間的投資機遇或者業績。尋求高回報,提升與業績掛鉤的獎金以及吸引越來越多的投資,這個追逐成功的競賽驅使人們日益追求短期利益,而犧牲了社區和社會的長期需求,許多社會問題被拋諸腦後。
當然也有反其道而行之的成功者,最著名的例子是沃倫.巴菲特創建的伯克希爾公司。如果你在1956年以1萬美元入股,今天就變成了大約2.7億美元。這一在人類投資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業績正是以發現上市公司股價與其內在價值的差異進行長期投資而達到的。巴菲特與他的合夥人,另一位當代投資大師查理.芒格從不理會股價短期內每日的漲跌;也不過多地關心經濟形勢的短期變化。
表面上華爾街的基金經理們都接受他們的理論,而且對他們表現出極大的尊重,但在實際操作上卻根本是南轅北轍,依舊採取短視的策略投資運作。
這一現象不只反映在商界,就連政府和總統也只有很短的時間去創立政績,實現目標,這嚴重限制了他們設立長期目標的意願。許多西方政府每隔3年就要舉行一次選舉。美國總統的任期為4年,而且不管他多麼成功、多麼受民眾歡迎,最多都只能連任兩屆。
核心要素七——競爭精神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西方崇尚人人平等,西方人普遍具有與生俱來的競爭意識。成功往往不是通過關係獲得:無論是支持你的家庭,還是保護你的良師益友,都不能幫你避免競爭。為了實現目標,人們往往不惜一切代價參與競爭。
傑夫在悉尼長大,先後在當地的公立學校和精英私立中學學習。作為兩所學校課程的一部分,體育是必修課。體育不僅包括體育教育,還包括如足球和板球等團體運動項目。
競爭從入學第一天就開始了。首先,要與你的同班同學競爭,以進入最好的球隊。要想成為佼佼者,就要進入學校最好的球隊。而一旦加入球隊,競爭取決於你在球場上的表現,以及週末跟其他校隊比賽時的表現。你總是在被別人評價,與你的隊友相互競爭。球隊必須取勝,以保持或提高以往的比賽成績。在同學、老師,特別是父母的眼中,失敗是不能接受的,你一定要成功。
與其他球隊比賽時,你的父母會站在球場邊上大聲為你加油,強烈支持你的一舉一動。許多家長會因支援子女或其團隊太過激烈而被要求離開現場,因為他們造成了幹擾,有些父母甚至會因此動起手來。
這一態度在西方幾乎被制度化了,每個人在學校都必須參加一個體育團體,球隊一般按年齡分組,也按水準分為不同的等級,有時從A組一直排到F組。競爭的不僅是技術水準,還有參加體育運動的意願。
不僅是運動使得競爭精神成為西方的核心要素。商界的團隊和競爭更是隨處可見。最有競爭力的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史蒂夫.約伯斯的成功秘訣之一,就是盡可能地引進最佳和最忠誠的人才幫助自己。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他建立了一支在他們的領域中最棒的團隊。進入蘋果公司的競爭一直十分激烈,當約伯斯發現有人不能按照最高的標準工作時,他會立即終止他們的工作。
約伯斯的專家團隊都在為出類拔萃和引起他的注意而競爭。所有人都努力在競爭激烈的IT領域生產出最好的產品。他們在充滿創新設計理念的環境中求生存,不僅催生了蘋果的Macintosh電腦、iPodiPhone,還有他在20世紀90年代初以1000萬美元購買的皮克斯影視公司(Pixar),生產和製作了如《玩具總動員》和《海底總動員》等多個動畫大片,以74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迪士尼。
這種競爭精神在政界來說,更成為生存所必需的工具。總是有兩個或更多的政黨為贏得選民的支持而不停地競爭,互相指責。儘管有不少人談論雙贏。
核心要素八——演繹、線性邏輯思維

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西方人多採用邏輯方式對待生活和工作,以線性方式思考,每次只能關注一個問題,或問題的一部分。這與中國人的圓通和縱觀事物的全域能力形成鮮明的對比。
希臘哲學家亞裡斯多德於西元前322年就開創了這種分析問題的邏輯方法。這種推理可分為幾個步驟:列出問題或主題——研究提議——通過檢查相反的觀點測試此建議——重新評估,尋找證據來支持這一觀點——辯論任何相反證據的真實性——就這一問題得出結論。
這一方法在以撒.牛頓(16431727年)的發展下形成了現代西方思想的基礎。他指出,分析是調查的主要方式,我們可以用因果序列來解釋一切。與中國人尋求陰陽平衡不同,西方人以世界是一台機器,一個發條為出發點,為萬事尋求答案。
傑夫曾多次參與外商在中國的商務會談。西方人往往會照搬西方的邏輯方式,遵照商務第一Business First)的原則,在會議一開始就直接進入正題討論業務,希望在談好生意後再與對方建立關係,更為放鬆地對彼此進行瞭解。而中方則往往對先瞭解他們未來的合作夥伴更感興趣。中國人從陰陽的角度考慮大框架內的所有問題,而西方人則獨立、片面地看待每一個問題。
傑夫到會前通常會花幾個小時提前準備好問題清單,一般會先在會談中處理小問題——雙方往往經過長時間的你進我退逐個討論他清單上的問題。然而令他們不解的是,問題都解決後,中方卻常常會在下一次會談時再次提出前面那些已經解決的問題。
這在西方人看來既浪費時間又不合情理。實際上在西方人忙著逐項解決問題時,中方則忙於考慮全域;西方人在一個問題上達成共識後就把它丟在一邊不再考慮,而中方則認為那只是整體框架裡的一個組成部分,如果影響到大局,還要再拿出來繼續共同討論。
這令西方人心生疑慮,有時甚至完全困惑。當會議接近尾聲時,他們根本不知道討論在往什麼方向發展,因為通常他們會計畫在一次會議中至少就35個最重要的問題達成共識。這樣一來,他們根本不知道哪個問題可以從自己的清單上勾掉了。
第三章

領導之道
西方的領導者是一種能夠聚集人們實現一個共同目標的人。他們往往從自己獨特的生活經歷中發掘出領導技巧和熱情,以身作則,並傾力培養員工的領導才能,讓人們跟隨他的方向和願景前進。
在領導力的研究與實踐上,各國均唯美國馬首是瞻。20世紀以來,美國的領導力理論研究經歷了特質理論、風格理論、情境與權變理論和變革型領導力理論四個主要階段。20世紀30年代開始,研究者主要從事的是領導者的特質研究,認為領導力與人的某些特質有關;40年代末至60年代末,主要進行的是領導風格理論的研究,認為領導效能與領導行為、領導風格有關;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出現領導情境與權變理論,認為有效的領導受不同情境的影響;而80年代以來則是變革型領導力理論佔據主導地位。
領導力的定義是引導、指導和影響別人的能力。而在許多中國人看來,誰有權威或權力,誰就會自然而然地成為領導,個人能力並不十分重要。這種領導的權力可以通過政治權力、金錢、關係、*和強制等方式獲得。而這種地位通常不會受到質疑或挑戰,人們更加看重的是領導們的地位和資歷,而不是他們自身的能力。
隨著國際交流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進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真正的領導力進行認真的思考,挑戰舊有的模式和觀念。而越來越多真正的領導者也開始出現在中國的各行各業中。
真正的領導者
做領導者和做你自己是同義詞。
美國成立之初,一個男孩出生在一個農民家的小木屋裡。他只上過18個月的學,曾有一段時間隨波逐流地過著日子,一事無成。後來通過自學成為一個小鎮的鄉村律師,並試圖與朋友合夥經商。18個月後生意就破產了。他想到了從政,但在第一次地方選舉中一敗塗地。2年後,他再次經商,但很快又破產了。
與初戀女友訂婚後,他的命運似乎出現了轉機,然而不久以後他的女友突然不幸亡故。幾年後他結了婚,妻子共生了4個兒子,卻只有一個長大成人。36歲時,他的精神徹底崩潰,不得不臥床6個月之久。
康復之後,他競選當地政府一個職位,仍然沒有成功。競選國會議員的努力也以失敗告終。多次的失敗並沒有改變他從政的決心,終於在38歲時,他當選任期2年的國會議員。屆滿幾年後他試圖再次從政,又在2次選舉中接連敗北。46歲時他競選參議院議員,也同樣落選。
51歲時他終於被提名為共和黨第三名總統候選人。他就是1860年當選美國第16屆總統的亞伯拉罕?林肯。
如果輕言放棄,林肯就不會成為美國歷史上最成功的總統之一。他與生活中的恐懼、抑鬱和失敗作鬥爭,為人類的不平等而鬥爭,是一個真正的領導者!
全能領導的素質
如果你能用行動激發他人夢想得更多,學習更多,做更多事或者成為更偉大的人,你就是一個領導者。
雖然廣受推崇的領導力理念和風格可能會隨時間而改變,但以下這些領導者的素質卻受到人們的一致認同:
全能領導素質 ——令人尊重
領導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下屬必須發自內心地尊重領導。領導者受人景仰,不僅是因為他在權威的位置上,更是因為他有能力博得手下的尊重。有人說,他們只為令自己信服尊敬的領導工作,這樣的領導說到做到,以身作則。換句話說是照我做的做,而不只是照我說的做
領導者的行為和為人處世的方式極大地影響著下屬對他所作指示的反應。作為領導者,他必須遵循內心的呼喚,正像林肯所說:最重要的是,在關鍵的時刻能夠堅持原則。如果在危機和挑戰中能保持專注和堅定,那麼周圍的人也會照做,而且會心悅誠服地接受領導。
全能領導素質二——是變革促進者
我們生活在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裡。領導者不僅自己要有應變能力,還要培養團隊的應變能力。領導者要有說服力,並幫助團隊應對變化,創造性地尋求應變的辦法。
領導者要有洞察力和遠見,知道需要做出什麼樣的改變,會用一種令人信服的方式與團隊成員進行溝通。領導者需要以開放的心態接納新思想,為了團隊利益和目標的實現保持足夠的靈活性。
全能領導素質三——善與團隊合作
所有領導者都需要有團隊。最重要的是要認識到管理活動並不是,而是關於我們,即整個團隊的活動。不同類型和大小的團隊需要不同的技巧。但基本要求大同小異:
能夠幫助和指導別人;
幫助團隊每個成員實現自我發展;
願意學習新事物,並幫助他人學習;
通過下放權力賦予團隊成員足夠的權力;
指導和鼓勵團隊成員;
鼓舞和激發爭取成功的積極性;
建立一支志同道合、能力勝過領導的隊伍;
鼓勵團隊成員提出挑戰和表達不同的想法,並進行建設性的批評;
平衡團隊成員間的關係,特別是在那些成績斐然的成員之間;
創建良好的團隊氛圍,使團隊處於最佳狀態,使成員感到舒適和快樂;
瞭解團隊的實力和弱點,關注每個團隊成員的能力;
會做每個團隊成員的工作,或瞭解每項工作的要求和條件。
全能領導素質四——擁有高價值標準
領導者是團隊的榜樣,具有團隊推崇和認同的價值標準,和團隊的目標保持一致。全能領導者應具備以下基本價值觀念:
智慧;
愛心;
勇敢;
職業操守;
道德;
誠信;
謙虛;
始終如一;
執著、頑強;
冷靜;
熱情、積極;
負責任;
可信任;
良好的幽默感。
全能領導素質五——長於溝通,平等待人
如果不能進行有效的交流,就沒法成為一個好的領導者。溝通是必要的,也是最為重要的素質。通過有效的溝通,領導者才有能力鼓舞和激勵大家。
善於溝通的人是那些善於傾聽的人,他們更多的是聽別人說而不是對別人說。西方有句諺語:上帝給了我們兩隻耳朵和一個嘴巴,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
領導團隊必須有開放的交流,允許人們有建設性地提出不同的意見和見解。這並不意味著領導者必須同意每個人的想法,但要營造一個相互信任和開放的氛圍,讓大家勇於表達自己的看法,不會因害怕批評報復而不敢講。
全能領導素質六——具有使命感
亞伯拉罕.林肯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不斷向前的使命感。努力奮鬥是每個人的責任,我對這樣的責任懷有一份舍我其誰的信念。
真正的領導強烈渴望而且堅信能夠實現更遠大的目標,而不僅僅是賺錢。領導者常常要比一般人有更多的忍耐力,方能拋開個人的私利,追求自己所設定的遠大目標。
如果團隊成員知道他們所做的不只是為了得到薪水,而是為了實現意義重大、鼓舞人心的目標,很多人會忽視領導的一些缺點。
一個領導者要真實地展示自己以及自己的夢想,給團隊描繪一個一切會變得更美好的願景。為了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帶領大家踏踏實實地工作。
蘋果公司設計小組成員之一的安迪.赫茨菲爾德說:我們的目標從來不是打敗競爭對手或賺更多的錢,而是盡可能地做偉大的事,哪怕只是稍微偉大一點兒。
領導風格
自私的人或者將一切成果都據為己有的人不可能成為一名偉大的領導者。
讓我們來看看蘋果公司的創始人和領導者史蒂夫.約伯斯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約伯斯出身微寒,在生命的第一周就被親生父母送給別人撫養。附近郊區的一對藍領夫妻收養了他,把他當作親生子一樣養育。後來他們搬到了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一個農場遍佈的安靜的鄉村小鎮,也就是後來有名的矽谷。
他的生活開始得很艱難,從小就是別人眼中的問題少年。他沒有生在一個有權力、有影響力和富裕的家庭,事實上,他的父母既沒有錢也沒有興趣經商。但他卻非常幸運,占盡了天時和地利。在電視才剛剛進入美國的時候,他的鄰居介紹他加入了電子行業,並教給了他電子產品的基礎知識。
後來他進了大學,但在第一個學期後就退學了。他從一個地方漂流到另外一個地方,在朋友家的地板上過夜,體驗著另類的生活方式。為了掙錢,他在生產流行視頻遊戲的雅達利公司找了一份工作,但很快就辭了職,與一個兒時的朋友前往印度,去尋找真正的文明。
做過藥物試驗、剃了光頭、加入佛教的史蒂夫.約伯斯本希望改頭換面,卻陷入更多的麻煩,不得不返回家鄉。他偶遇一個老同學史蒂夫.沃茲尼亞克。沃茲尼亞克出於個人興趣製造了一款個人電腦,但對經商興趣不大。約伯斯認為與他合夥是個不錯的主意,於是他們在父母的車庫創建了一家小公司,稱之為蘋果電腦公司。為籌措資金,約伯斯賣掉了他的大眾小型巴士,沃茲尼亞克賣掉了他的計算器。那是1976年,約伯斯21歲,沃茲尼亞克26歲。
30年後,在這位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的帶領下,蘋果公司成為世界上領先的、最有創意的電腦公司。他並沒有一直在公司任職,1985年被迫離開,直到1996年,他才又重返公司,因為那些專業投資者和經理經營不善,在他被迫離職後,蘋果一蹶不振,成了一個既不能盈利又缺乏創造力的電腦製造商。在史蒂夫.約伯斯的嚴格卻又充滿激情的領導下,公司很快重振雄風,恢復了昔日的創新精神。
蘋果又成為了業界的領跑者,成為價值2000億美元的世界財富500之一。如果你讀過約伯斯的傳記,可能會覺得他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怪物。但他贏得了員工的無比尊重和忠誠,是一個非凡的領導者。甚至有人說,他們不是在為公司工作,而是為約伯斯個人工作。
即使他的領導風格令人側目,如果我們挖掘他的領導素質,可能有:
果斷決策;
富有激情,執著和無比的自信;
善於為員工樹立榜樣,讓員工知道他的期望值;
打造了一支志同道合的專家團隊;
希望他的團隊對他永遠忠誠,同時他也永遠忠於團隊;
用任何人都能使用的簡單方法創造複雜的高科技產品;
設計新產品時,追求的是完美,而不是利潤;
富有魅力,超凡的市場行銷及推銷才華;
追求卓越,有所作為。
卓越企業的領導者
老闆創造恐懼,領導者創造自信。
西方有很多學者致力於分析如何成就優秀公司,以及優秀公司如何進一步發展成為頂級的卓越公司。
吉姆?柯林斯寫了一部著名的《從優秀到卓越》(From Good to Great),是他和他的研究小組對1435家全球經濟效益最佳企業為期5年的研究成果。他定義的卓越是,在過去15年裡,企業累計股票收益率要超過股市平均水準至少3倍。實際上,最後勝出的11個從優秀到卓越的公司平均累計股票收益率是股市平均水準的69倍,比傑克.韋爾奇執政時期的通用電氣還高2倍多。
在專案研究早期,柯林斯有意忽視領導者的作用。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資料贏得了勝利,他驚奇地發現,領導者是卓越企業最重要的關鍵。
樹立榜樣,不是影響他人的主要手段,而是唯一途徑。
領導執行力一 ——善於做難做的決策

做決策——更準確地說是做難做的決策是執行力的關鍵。在高效的機構中,例行的或容易做的決定,通常由經理做出。只有遇到無法應對的問題或挑戰時他們才會去找高級執行官。領導者不論做什麼決定,都會被認為是一個正確的決定,而結果只有在一段時間以後才能出現。
斯蒂芬.萊因史密斯博士在世界銀行擔任了10年的組織發展高級顧問。19861987年間,他任雷根總統的美蘇關係協調員,享受大使的外交級別,負責重啟美蘇文化、教育和民間往來等工作。
作為研究全球領導力的一流專家,他向我們解釋說,領導者與眾不同的一點是他們能在眾多的競爭目標元素和錯綜複雜的情景下做出難做的決定。好像一個人站在交叉路口,他可以向左或向右轉,而不會馬上知道選擇的方向是否正確。只有在一個方向走了很長時間以後,他才可能知道結果。但作為一個企業來講,走錯方向的代價有可能是非常慘重的。
在他與大衛.L.達特裡奇和皮特.C.開羅合著的《頭腦、決心與膽識:世界頂級公司如何開發完美領袖》(Head, Heart and Guts: How the World's Best Companies Develop Complete Leaders)一書中,他指出,真正難做的決定從未有過明確的答案。一個完美的領導者會遵循自己內在的目標和價值觀(聽從自己的內心),綜合所有資訊,依據邏輯推理(運用大腦的智慧)和以往經驗來大膽做出看似冒險的決策(有膽識)。有時候不要對一件事進行太多的分析,最好宏觀地瞭解情況,然後決定什麼答案最符合你的核心價值和方向。
領導執行力二——創造開放的環境,追求卓越

在一個機構中工作,中國人一般會奉行中庸的金科玉律,在與大家保持一致的同時尋找自己在群體中的最佳位置。這意味著員工會完全遵循領導者的信念和管理方法,很少挑戰常規或充當出頭鳥
這種文化可能無法使追求卓越的思想得到發展。我們有位在美國頂尖大學拿到DNA(去氧核糖核酸,是遺傳信息的載體,基因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蛋白質工程等生物技術的基礎)研究博士學位的朋友,在北京成立了一家DNA科研技術公司。
當問起她如何避免這一現象時,她說,從公司創立起,就努力創造一種開放的環境,讓每位員工都感到被信任和尊重。在進行頭腦風暴等需要大家充分發揮創意,自由發言的活動時,她會從公司以外邀請資深的諮詢師引領會議,而自己則不出席,以免下屬感到壓力。
領導執行力三——凝聚最優秀的員工

沒有一位領導者會說,他們獨自建立了公司,自己做了一切。領導者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真正認清和相信自己,充分瞭解自己的強項和弱項。這樣才能聘請最好的人才,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建立一支優秀的團隊。
領導者也知道,一旦聘請到有才華的員工,要善待他們,針對不同員工給予適當的鼓勵(有時不只是金錢上的),使他們願意長期效勞。領導者會親力親為,不斷挑戰自我,也懂得如何激發員工的積極性,放權讓勝任的員工做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在適當的時機表現出對他們的尊重,並與之分享榮譽。
傑夫的一個客戶是一家非常活躍的澳大利亞上市公司,該公司的總裁是一位有遠見、有決心的澳大利亞華裔企業家。她的智慧在於她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長處,也善於放手自己存在不足的領域。她聘請了各領域的專家,他們的專業技能和知識遠在她之上。但她從來沒有害怕讓他們負責,而是與他們進行有效愉快的合作。在短短的4年間,公司由零資產發展到接近1億美元資產。
領導執行力四——授權藝

有了優秀的團隊,領導者必須讓整個組織保持有清晰的使命,並讓團隊的每個成員感染其持久的熱情。如果說自身的素質成就了領導者,那麼授權藝術則是傳遞領導力的必不可少的媒介。
比爾.喬治和彼得.西蒙斯合著的《真北:125位全球頂尖領袖的領導力告白》(True North: Discover Your Authentic Leadership)是一部不可不讀的領導力巨作。在書中他們指出領導的精髓與孔子的儒家思想是相容、相似和相通的。他們還指出了以下六種授權方法:
1. 出現——對於團隊來說,你的出現將會給他們巨大的激勵。
2. 吸引人們——最懂授權的領導往往懂得如何吸引別人。他們有能力與員工深入溝通,建立起深層的關係。而這種經歷會給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3. 幫助團隊——如果有任何成員遇到問題,無論是個人還是職業方面的,如果領導者能為他們提供幫助或建議,會讓他們感到一種高度的授權。
4. 挑戰團隊——有時領導者需要挑戰團隊成員,以使其進一步思索如何更好地完成某項任務。這種挑戰比一味稱讚對方更能激發深層的互動。
5. 鼓勵大膽突破——懂得瞭解人們是否已經準備好承擔一些更大的挑戰,同時也讓他們知道自己會在必要的情況下提供支援。我們有位朋友在一家國際知名的體育機構擔任亞洲地區執行董事。他提起自己授權的心得就是讓員工不斷成長,接受更大的挑戰。然而他也會給他們一些錦囊妙計。當他們有些不知所措時,會打開錦囊尋找支持。這會讓員工意識到自己並不是孤軍作戰,困難時會有人給他們巨大的鼓舞。
6. 用共同的使命感激發所有人——想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通常大家都會有不同的目標。真正的領導者能夠讓團隊在實現組織目標的同時滿足個人需求,開創出同心協力的局面。
領導執行力五——專一和化繁為簡的能力

當今的環境為我們提供了許許多多成功的機會和方式。抓住每一個好機會固然誘人,但每件事都做、每個領域都涉獵是不可能的。卓越的領導者成功的秘訣就是堅持做自己擅長的事,讓公司業務專一卻不失靈活。他們根據需要不斷地調整和改變,但從不背離自己和公司的核心價值與專長。
1958年,比爾.戈爾和他的妻子維芙在自家地下室創立了戈爾公司。他們生產的主要產品是最初用於電子產品市場的耐用聚合物。1969年,他們的兒子鮑勃.戈爾發現了一種用途廣泛的新聚合物——聚四氟乙烯,從此公司開始大量生產應用於醫療、紡織和工業市場的新產品。
公司逐漸發展壯大,戈爾特斯也成為全球領先的知名品牌。50年後,戈爾成為美國最大的私營企業之一。他們的成功在於將專一簡單的理想轉變為對全球顧客有價值的成果。除了眾所周知的冬季和戶外服裝,該公司還有:
20億美元的年銷售額和超過8000名的雇員;
上千種基於同一種材料的產品;
在全球擁有超過2000項的專利,包括電子、醫療設備和聚合物加工等各種領域;
2500多萬種醫療移植物,幫助世界各地的患者活得更長久、更健康。
領導執行力——挑戰現狀,合理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

有些領導者認為,太多的資訊可能會混淆視聽,影響預期的結果。他們希望每個員工做自己的工作,不提任何問題,不發揮主觀能動性。
假如蘋果公司和戈爾公司都採納這種思想的話,他們將仍然只是做小生意的地方公司,與我們的生活不會有任何關聯,也不能改善數百萬人的生活。這些富有創造力的成功公司激勵領導和員工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始終在尋找實現目標的最佳途徑。
對所有領導者來說,最重要的一點是如何讓自己的領導效力發揮到最大,從而幫助整個團隊實現最佳的業績。真正的領導者知道,手中掌握的權力越大,使用的權力就應該越小。他們在運用權力時大都會採用一種微妙的方式。他們也不會背離內心的道德原則,被權力衝昏頭腦而牟取私利。
定義企業家

半杯水,樂觀的人認為是半滿,悲觀的人認為是半空。

正如查理斯.狄更斯所說,我們面臨著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信任的紀元,也是懷疑的紀元;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我們面前應有盡有,我們面前一無所有
而這個時代的企業家是把半杯水說成半滿的人,他們具有把創意引入市場必需的技巧、熱誠、行動力和積極性。他們被描述為:
那些寧可自己開辦一家小企業也不願給別人當雇員的人,那些承受著所有投資、創意、出售貨物或提供服務所帶來的風險和回報的人,那些有能力開創新思想和商業進程的人。
企業家是真正的領導者,而取得成功的關鍵是準確掌握推出新思路和新變化的時機。正如中國古語精准概括的那樣,占盡天時、地利、人和
暢銷書作家瑪律科姆.格拉德威爾在他寫的一本叫做《異類》(Outliers)的書中,分析了史上記載的世界75位元最富有的人,並用美元估算了他們的財富。名單包括數千年前的國王和王后(包括埃及豔後)以及當代美國和世界上的億萬富翁。令人驚訝的是,該名單中有14位元全部出生於美國19世紀中期的9年裡。在此期間,美國經歷了史上最大的經濟變革。大量人口從歐洲湧入美國並向西部移民,從而帶動了基礎設施建設、大規模生產和資源開發。那是一個大規模的工業變革時代,所有以往的傳統經濟規則都被打破,重組。這個富人名單說明,真正有關係的是當變革發生時你多大年紀
當今世界的發展,特別是中國的變化與美國的19世紀中期具有明顯的相似性。中國正在經歷歷史上最偉大的經濟變革。企業家們都將獲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的成功機會。
領導力的未來趨勢

未來已經來臨,只是分佈不均。

我們生活在一個非常時代。世界變化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快,我們正在進入科技時代,沒人知道,10年或20年後世界將會是什麼樣子。全球化正在影響世界各國,中國、巴西、俄羅斯和印度的迅速崛起對西方各行業和西方的政界領導者影響巨大。
當前的主要挑戰是什麼?領導者們又是怎樣應對的?
挑戰一 ——雇員必須承擔更多的責任

許多公司正在尋找方法使他們的員工更加投入。他們發現,一些最成功的公司會使每個員工都有主人翁意識。他們認為,員工是公司的利益相關者,應該為自己的決定負責。除了稱謂(我是某公司總裁),當他們介紹自己時,他們會說:我負責……”
2010年,前文提到的戈爾公司連續第13年在《財富》雜誌美國前100名最佳雇主的年度名單上榜上有名。在歐洲也已連續4年被倫敦《星期日泰晤士報》提名為英國最佳雇主
戈爾公司一直以團隊為基礎,以平面網路結構鼓勵員工承擔責任——沒有傳統的組織結構圖,沒有指揮鏈,也沒有預定的溝通管道。
相反,戈爾公司的員工彼此之間直接交流,為自己多元團隊的其他成員負責。他們鼓勵自主創新,讓所有專案涉及的人員參與決策。他們還圍繞專案組織團隊,領導者不斷湧現出來。所有人都被稱為夥伴Associate),並得到家人般的對待。每當一個業務部門的員工人數超過150人時,將會另行組建新的團隊,以確保團隊裡的每個人都彼此認識。這種村落般的組合不僅增強了生產力和創造力,還有助於增強員工的滿意度和忠誠度。
挑戰二——如何衡量重要指標和發展程度

正如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所說:可以衡量的事物不一定有價值……有價值的東西不一定能被衡量。
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後,我們看到了把重點盲目地放在短期收益增長和一小部分人的獎金上時發生了什麼。當只考慮提高數字和表面增長而並不理解其真正後果時又發生了什麼。
領導者越來越意識到在確定方向時,不能再只關注經濟數字,而要注重結果。有許多推動成功的潛在內部因素值得投入更多的努力,而不僅僅是那些可以用數位和百分比測量的東西。
同樣,經濟增長會隨著當今迅速變化的環境而改變——不能只依賴老辦法做事了。有趣的是,為尋找新的答案,有些西方的商學院開始教授孔子開創的儒家理論,學習中國人的智慧和成功經驗。
挑戰三——管理年青一代

西方管理者有一個共識,對剛剛參加工作的年青一代很頭痛。現任領導者和年青一代之間的文化衝突導致彼此溝通存在障礙,由此導致年青一代的效率低下。管理者之間的討論反映了其中一些問題:
當我收到一份年輕人交上來的文件,發現裡面有不恰當的拼寫和語法錯誤時,我總是退回這樣的檔,要求他們校對、修改過錯別字之後再交給我。他們的反應常常令我感到困惑,諸如得了吧!’‘你在開玩笑嗎?’‘你知道我想說什麼!,我最喜歡的一句是這是電子版本,您老只需按一下拼寫檢查鍵!(來源:道恩.戴克教授)
與老一輩不同,新一代人似乎感覺自己不應該只做基本的工作。有些*力意識高漲,認為上班第一天就應該參加商務旅行、管理某個部門,甚至出席董事會議。但是,人們也該看到與年青一代共事有以下優點:
他們沒有恐懼感,行動前不過多思考,這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成功;
具有全球意識和社會意識,從而影響其他員工更有責任感,更加積極地工作;
坦率直言,你可以詢問他們的想法,他們會告訴你,而無須猜測;
天然地具有社交包容性,是很好的團隊成員;
具有超強的電子技術認知和技能,有可能為公司創造新的溝通方式,簡化流程。
挑戰四——重新定義失敗

即使在西方,失敗沒有關係也並不是人們普遍接受的箴言。承擔風險仍然是領導者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領導者必須不斷挖掘自身和團隊的潛力,避免自滿,勇於變革。如果思維充斥著對失敗的恐懼,那麼亞伯拉罕.林肯就永遠不會成為美國最偉大的總統,愛迪生也永遠不會發明出燈泡,我們就會舉步維艱,難有創新。
對失敗是需要加以衡量和分析的,但失敗並非一件壞事,它是不可避免的,它告訴人們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最偉大的藝術家和最成功的企業家總是甘冒失敗的風險。
理查.布蘭森在功成名就前曾在其嘗試的43個行當中接連失敗。他的第一次成功是16歲時出版了雜誌《學生》,接下來在1970年創辦唱片郵購業務,然後在1972年開辦維珍唱片連鎖店,並逐步發展壯大。現在他已在全球擁有360個品牌產業。
對於失敗,要想辦法應對,但不必恐懼。西方有一種共識,那就是變化無法預測,未來無法控制。這個未來並不是由平行獨立的個體組成,而是由無數相互聯繫、多元共存、不斷變化的動態系統組成。商界和思想界的領軍人物已開始將目光投向東方,尋求一種新的戰略思維方式,以應對未來挑戰的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當你被要求做不可能做到的事》一書的作者安東尼.樂斯托爾蒂就使用中國的陰陽學說(還有戰場推演和認知科學等戰略思維工具)幫助美國財富500強企業來策劃未來。
蝴蝶效應
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隻蹄鐵;壞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爭;輸了一場戰爭,亡了一個帝國。

愛德華.洛倫茲是一個氣象學家,1961年,他在向電腦輸入測算天氣預報的數值時只輸入了0.506,而不是跟往常一樣的0.506127。然後他去倒了一杯咖啡,回來卻發現電腦中出現了完全不同的氣象預報。197912月,洛倫茲在華盛頓的美國科學促進會講演中提出:一隻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有可能會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捲風。其原因在於:蝴蝶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並引起微弱氣流的產生,而微弱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它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由此引起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洛倫茲把這種現象戲稱做蝴蝶效應,意即一件表面上看來毫無關係、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帶來巨大的改變。
蝴蝶效應與領導力有何關聯?一個壞的微小的機制,如果領導者不加以及時地引導、調節,會帶來非常大的危害;而一個好的微小的機制,只要正確引導,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將會產生轟動效應,或企業內的變革與革命
很多人可能已經不記得一個叫做倫敦巴林銀行的國際銀行了,在20世紀90年代它是非常巨大、非常繁榮的銀行,在世界各地設有辦事處,並因有英國女王的儲蓄而聞名於世。
在它遠離總部的新加坡辦事處,衍生產品交易員尼克.利森私自做了一些未經批准的投機*,使自己和銀行陷入了越來越多的問題之中。他盡全力試圖去平倉挽回損失,但事實越來越絕望。利森最後決定孤注一擲,在市場上做了大額短期交易,押注日本股市第二天會漲停。不料第二天早晨,神戶爆發大地震,他的投入隨之全部化為烏有。他使銀行損失了13億美元,是其外匯儲備的2倍。利森在辦公桌上留了一張對不起的字條後就消失了。
巴林銀行為了生存掙扎了數周,最終仍是因蝴蝶效應而宣告破產。一個員工的行為居然拖垮了英格蘭最古老的商業銀行,一家在拿破崙戰爭、兩次世界大戰和經濟大蕭條中都得以倖存的銀行。
在我們寫這一章時,豐田公司的品牌正在遭受最嚴重的損害,我們也將其歸咎於蝴蝶效應。巨大的自動生產程式中不知哪一處指令存在的一個小小的失誤,導致駕駛者失去了寶貴的生命,成批的汽車被召回。而最令人擔心的是,豐田曾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可靠的汽車品牌之一。如果情況繼續惡化,人們將對日本汽車行業,乃至日本的品牌不再信任。
蝴蝶早就在那裡扇動翅膀了——豐田美國的工廠數年前就知道這一問題的存在。然而領導者們忽視了這一微弱信號,沒有及時處理此類情況,進一步提高產品的安全可靠性。幾年後的今天,他們嘗到了自己親手製造的颶風的苦果。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領導者
行動勝於雄辯。

領導力是建立在重要的個人價值與深刻的歷史背景下的。今天的領導者,無論其自身願意與否,都是在日益增長的國際影響下成長起來的。不論在中國還是西方,我們都需要使新老領導方式不斷融合。
26年前,美國的安.梅德洛克不能再忍受媒體每天的負面新聞,決定成立一個非營利組織,把身邊的無名英雄和他們做的積極、正面、激動人心的事情傳播開來,改變人們對生活和世界的消極態度。她從自己的社區開始,與幾個朋友一起,尋找身邊的領導者,把他們的故事通過媒體和其他方式傳播開來,激勵更多的人們。這就是長頸鹿組織(www.giraffe.org)。現在,她們已在世界上28個國家設立了分部,在幾千位得到英雄稱號的人群中,既有後來榮獲諾貝爾和平獎的尤努斯博士,也有很多看似平凡的普通人——一位12歲的男孩,創作了一首《百代歌》,他發下宏願,要與全世界所有的孩子們一起歌唱,讓世界聽到他們對大自然的愛和改變全球變暖的渴望;核電站工作者,因為他們的盡職盡責,人們才有安全舒適的生活;一位勇敢的非洲女性,因為自己兒時受到強暴,為了不讓更多的女孩有同樣的遭遇,頂住各種壓力創辦女子學校,為孩子們提供心靈和身體的庇護所……
當海花問到76歲的安,如何成為這樣令人欽佩敬仰的領導者時,她回答說:當時我就是有這樣一個簡單的念頭!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真正的領導者,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領導方式,不要把應得的權力拱手相讓。無論走到人生和事業的哪個階段,我們都能發揮自己與眾不同的重要作用,做一隻帶來積極效應的美麗蝴蝶
接受和瞭解自己,相信未來由你自己塑造——每個領導者都曾經在平凡的職業道路上起步。成功的領導沒有捷徑,我們翹首以待分享你成功的榮耀和為社會,為企業,為團隊和自己帶來的成長!
全書選載完畢








free counter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