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日 星期二

《換個活法》臨終前會後悔的25件事

2010年8月3日 下午2:10公開累計瀏覽次數 1847
《換個活法》
臨終前會後悔的25件事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131673.html
作者簡介
 
  大津秀一,日本最年輕的臨終關懷醫師(1976年出生),目前就職于東京世田谷區的松原城市診療所,對住院和住家的癌症患者實施臨終關懷。除此之外,他還通過演講和寫書等活動不斷地研究臨終關懷、生死等問題。
本書集合作者多年來的行醫經驗,從上千例臨終病患的人生至悔中總結出25個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提醒人們從生活方式上入手,重新開啟積極的人生。該書所提到的種種後悔之例,均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常犯的,卻又總是被忽視的。無數讀者從中受到啟發和鼓舞,體會到生命的寶貴和活著的價值。
本書另附錄有韓小蕙、方方、肖復興等著名作家抒發的人生永遠的悔以及一批年輕作家描述的生活中的悵恨事。意在讓大家都能從中走出,換個活法,換種人生。
《換個活法》 第一部分

如果我們都能意識到,我們在這世上的日子是有限的,生命終有結束的一天,於是,我們把每一天都當成最後一天來度過,那麼遺憾一定會減少。
因為我們知道人生苦短,不可重來,有時候等運氣等了一生,任千帆過盡;而當你累了、倦了,它卻倏然而至。由於沒主動把握,機會稍縱即逝,令人遺憾終生。
前面說過,我大概陪伴了上千人走到生命終點,通過與他們的交流,我發現,人在臨終前的遺憾大同小異,而幾乎每個人都會有的遺憾就是:健康的時候沒有好好活著。
u 前言
u 沒做自己想做的事人生
u 永不言悔
u 更自由還是更忍耐
u 堅持夢想是對的
《換個活法》 第二部分

在洗禮日的前幾天,他的表情還是痛苦不堪,扭曲掙扎的。
精神上的極度痛苦折磨得他生不如死,因為他後悔,為自己所做過的錯事,他也恐懼,擔心來生得不到原諒。連旁觀者看到這種狀況,都會感到糾結難受,更何況是當事者本人呢?所以,無論處於什麼樣的境地,人都不要做壞事,不要做違背良心的事,正所謂,人在做,天在看,即便沒有其他人發現,自我的譴責和鞭撻也會伴隨你終生。
u 負罪感會給自己帶來傷害
u 平靜的心和忍耐的限度
u 曾經有個患者這樣對我說:
u 關心的難度
u 心地善良的人很少後悔
《換個活法》 第三部分

很多人都認為自己一生的所作所為毫無偏差,也絕不後悔走過的每一步路。看起來這是一種很正面的人生態度,活得堅定而自信。這沒有錯,但如果盲目相信自己天下第一,或者拒絕所有人的意見,一味固守自我,那麼走入歧途的可能性就會非常大。
一個人迄今為止所作的決斷即使再正確無誤,有一天也要站在死神面前,這些歷經成功的勝利者們,該如何接受死亡這種沒有任何道理可言的結局呢?該如何面對這人生最大的挫敗呢?他們從來沒意識到,世界上存在著遠遠淩駕於他們之上的自然法則。
u 六十而耳順
u 最容易引起糾紛的財產
u 活著的時候舉行葬禮
u 在家鄉醫院度過最後的日子
u 有一天你想吃都吃不了
u 儘量開心地吃東西
u 別把青春都獻給工作
u 能旅行的時候就趕緊去旅行
u 人的一生都需要他人
u 抱著一期一會的觀念生活
u 戀愛的記憶充實每一天
《換個活法》 第四部分

我曾經聽一位阿姨講起她的初戀情人。他們當時被強行拆散,相見不得,音信阻隔。她猜測他已經不在人世了。
來世,還想再遇到他。
當她輕輕說出這句話的時候,連我這個局外人都被深深觸動了。
我記得她的臉上總是掛著少女般甜美羞澀的微笑,無論是臨終前的日子,還是她離開的那一天。
u 慢些,再慢些
u 只有婚姻能帶來安全感
u 家人是永遠的精神支柱(1
u 家人是永遠的精神支柱(2
u 家人是永遠的精神支柱(3
u 沒讓孩子結婚的父母是自私的
u 從現在開始讓孩子獨立

《換個活法》原文

第一個遺憾:沒做自己想做的事
第二個遺憾:沒有實現夢想
第三個遺憾:做過對不起良心的事
第四個遺憾:被感情左右度過一生
第五個遺憾沒有盡力幫助過別人
第六個遺憾:過於相信自己
第七個遺憾:沒有妥善安置財產
第八個遺憾:沒有考慮過身後之事
第九個遺憾:沒有回故鄉
第十個遺憾:沒有享受過美食
第十一個遺憾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工作
第十二個遺憾:沒有去想去的地方旅行
第十三個遺憾:沒有和想見的人見面
第十四個遺憾:沒能談一場永存記憶的戀愛
第十五個遺憾:一輩子都沒有結婚
第十六個遺憾:沒有生育孩子
第十七個遺憾:沒有讓孩子結婚
第十八個遺憾:沒有注意身體健康
第十九個遺憾:沒有戒煙
第二十個遺憾:沒有表明自己的真實意願
第二十一個遺憾沒有認清活著的意義

前言


醫生,您這一生有什麼遺憾嗎?
你躺在床上,靜靜地問。

我的遺憾……”

嗯。
你點點頭,努力睜大眼睛,抵擋著深深的倦意。

我的遺憾?

是啊,我想您應該沒什麼可遺憾的。
我緊握著聽診器,感到一絲涼意順著手指浸入骨髓,大腦轟然作響。

當然有啊。

真的嗎?

是,遺憾,經常會有。
通常,在人們的印象中,醫生是冷靜與理智的代表,做事不會衝動,時刻保持理性,也保持著與遺憾的距離。
其實不然,作為一名臨終關懷醫生,每天面對的是即將結束生命的患者,我根本無法完全抽離出來,總要投入深深的感情,因此也會產生數不清的遺憾和後悔。

假如當初那樣做就好了。”“假如我換一種說法去溝通,效果會不會更好些?
這樣的想法成了每天的例行功課,頻繁出現在日常生活裡。
想到這兒,我忽然發現原來自己也不過是個具有七情六欲,會遺憾會後悔會捶胸頓足會向隅而泣的普通人。

我也有遺憾啊!
我望著你的眼睛,肯定地說。我看到你露出了滿足的微笑。

是嗎?
聽到我的回答,你似乎安心了,聲音也變得平靜。

嗯,是的。
不知不覺中,你已經向我確認好幾次了。
我是一個從事臨終關懷工作的醫生,我的職責就是幫助癌症晚期患者解除身心痛苦,在他們生命行將結束之際,盡力給予他們撫慰與關愛,讓他們平靜安寧地走向人生的終點。在我的行醫生涯中,大概已經陪伴上千人走過了這樣一段路。
癌症晚期病人會有莫大的痛苦,無論心靈還是肉體。
肉體的痛苦可以憑藉堅強的意志力忍耐過去,可是心靈上的痛苦,無以排解,必須依靠醫生的協助與疏導。
我也有抑鬱和迷茫的時候,因為我只是個凡夫俗子,一個旁觀者,很多事實,我無力改變,很多問題,也無從解決。
你我心裡都清楚,你的時日無多,也許只能剩下短短幾周時間。
你已經不能隨意活動,甚至下床走兩步都成了奢望。你白天睡覺的時間越來越長,除了昏睡,還是昏睡。唯有如此,才能為你稍微補充些體力。
你再也不能像過去那樣敏銳地思考,大腦也開始*,疲倦得無力運轉。
健康時輕而易舉就能做到的事情,現在都望塵莫及,難以實現。衰弱的體力不能再支撐你的各項機能,使你舉步維艱。
如果這就是你最大的遺憾,那麼對此我也只能說聲遺憾,因為我們都無力回天。
我知道從做醫生的第一天起,就要學會冷靜面對生離死別,但是,我仍然哽咽了。
我真的不想看到任何人帶著遺憾離去。
我問你:你的遺憾是什麼?
你艱難地嚅動著嘴唇,氣若遊絲地說:

我的遺憾是……”
人類是一種無法和遺憾割捨的生物。
每個人都有大大小小的遺憾,後悔那些沒有做完的事說錯的話不理智的行為
如果我們都能意識到,我們在這世上的日子是有限的,生命終有結束的一天,於是,我們把每一天都當成最後一天來度過,那麼遺憾一定會減少。
因為我們知道人生苦短,不可重來,有時候等運氣等了一生,任千帆過盡;而當你累了、倦了,它卻倏然而至。由於沒主動把握,機會稍縱即逝,令人遺憾終生。
前面說過,我大概陪伴了上千人走到生命終點,通過與他們的交流,我發現,人在臨終前的遺憾大同小異,而幾乎每個人都會有的遺憾就是:健康的時候沒有好好活著。
人總是這樣,擁有時不覺珍貴,一旦即將失去,便痛悔莫及,但已於事無補。
這就是我想寫這本書的原因,這裡記錄了上千位元癌症患者臨終前最後悔的25件事,每一件都給我們這些健康的人以深深的觸動。我不希望任何人,包括我自己,在生命中留下過多的遺憾,趁一切還來得及,我們一定要用心地,投入地,正確地活著。
換個活法,會讓有限的生命重新燃燒,變得光彩奪目,燦爛溫暖。
這樣,當我們回首人生時,一定能大聲而自豪地說:我沒有遺憾。
第一個遺憾:沒做自己想做的事
不要壓抑真實的感情
人生彈指一揮間,如白駒過隙,刹那芳華。回首已是百年身。
剛過而立之年的我,對這樣的說法還無法完全感同身受,總覺得生命的道路還長著呢。
可我的患者們經常感喟的就是這句話:
人這輩子,太短了。
迄今為止,有誰敢說,我想做的事情都義無反顧地做了,想實現的夢想都去努力實現了,想抓住的機會都沒有放過。我的人生不留遺憾。
大概,沒有人能拍著胸脯這樣說吧。
人生有各種各樣的活法,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有的人一輩子逆來順受,也有的人放蕩不羈,還有的人自甘平庸,但也有人孜孜以求。
我們無須評判什麼樣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其實任何一種活法都是人的自由選擇,只要從心出發,活得適意而滿足,求仁得仁,是謂幸福。
我只想提醒大家一點,那就是無論選擇何種活法,都不要壓抑與忍耐地活著。一味勉強自己,什麼事都憋在心裡,想說的不肯說,想做的不去做,完全失去自我,只是為他人而活,過分在意別人的看法,從而無限度地隱忍,這樣的人生是很辛苦的,也是最容易留下遺憾的。
日本被稱作大和民族,一個和字,充分透露出日本的國民文化,追求平和,講究忍耐。這種文化有其好的一面,但過分和極端的則會導致抑鬱症,長期的壓抑,更是惡疾滋生的根源。
尤其是中年人,為著生活,為著家庭,為著老小,從來不敢爭意氣,強出頭,總是忍耐忍耐,以大局為重,只要能讓家人溫飽,眼淚牙齒和血吞下,在所不計,漸漸背駝了,志短了,身體出現問題了,也只能深深歎一口氣。
雖然我也是日本人,但我敢想敢說敢做,沒有太多顧慮,也不那麼在意後果。當然,我的這種直率性格也惹了不少麻煩,不過我並不後悔,至少我做到了問心無愧,也沒有因壓抑而產生心理困擾。假如我的心理不健康,又如何為我的患者做輔導和治療呢?
舉個例子,如果我在工作中發現了上司的錯誤,我會毫無不猶豫地指出來,而不是悶在心裡。於公於私,發現他人的錯誤都應該及時給予提醒,說出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假如上司因此而發火不滿,那只能說明他心胸狹窄。
有時連家人都勸我,要注意影響,別老那麼直言不諱,像個火藥筒子似的,當心禍從口出,給自己找麻煩。
我能理解家人的良苦用心,可是我做不到那樣八面玲瓏,也許,我不是那種傳統意義上的老好人,只懂委曲求全,一味以和為貴,直到現在,我仍然堅持,人一定不能虛偽壓抑地活著,這是身心健康之大忌。
人生永不言悔
日本人一向忍辱負重,默默耕耘。也許心裡偶爾會想:如果能稍微休息一下,該有多好啊。假如能自由隨意一些,生活是否會更美好。
可想歸想,回到現實,他們仍然為各種看不見的枷鎖禁錮著,無法解脫釋懷。
特別要說明的是,以上提到的人群是中年人。在日本,有一部分年輕人恰恰缺乏忍耐與克制,他們過分放縱,自我中心,很少站在他人角度考慮問題,這種行為不值得提倡。
而四十歲以上的中年人,家庭負擔重,生活壓力大,又受到各種傳統禮教束縛,最容易過度壓抑。這些人往往被不明就裡的年輕人譏笑為窩囊。
他們不明白長年累月緘默地苦幹需要多麼大的勇氣與毅力。
人到中年,是疾病多發的高危階段,是應該格外注意的時期。
讓身心獲得自由,釋放自我,灑脫真實地活著,就像敞開塵封許久的窗戶,拉開厚重的窗簾,讓清風吹進斗室,陽光灑向心房。
生活,原本就是這樣簡單,實際,唯心。
我們要抓緊一切機會,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過分隱埋自我的人,最終一定會後悔。
想換工作,現在就行動吧。
想談戀愛,現在就行動吧。
想學點什麼,充實自我,現在就行動吧。
人生就像個旅行團,反正你已經加入了,不走畢全程,豈不可惜,不如多走走,多看看,盡情享受每一天,看遍天下美景。
循規蹈矩,一成不變,呆板保守的人生,會留下無數遺憾。你會感覺自己只是個忠實的接力賽運動員,不緊不慢地跑了一段路,把接力棒交給下一代人,然後功德圓滿,消失在賽場。
人們很快忘記你,仿佛你從未存在過。
優秀的運動員會拼盡全力,在賽場上展示自己,也許表情狼狽誇張,但始終全力以赴,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落後,這種爭分奪秒的人生是輝煌壯麗的,也是無怨無悔的。
因為你來過,愛過,用力過,獲得過。
更自由還是更忍耐
對於未知,我們總是充滿恐懼。
所以史上傑出的探險家為數極少,太多人耽於安逸,不肯冒險,裹足不前。
無人的荒島,險峻的山嶺,茫茫的沙漠,鮮有人涉足,皆因懼怕那些不可預
知的艱難與障礙。
人生也是一樣,沒有既定路線,無法預見未來,我們只能憑藉勇氣摸索前行。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唯一能掌控的,就是儘量少給自己留下遺憾。
我接觸過的患者裡,有位女士,她為了追求真愛,不顧周圍人的議論,毅然決然地與新的伴侶走到一起。在她看來,女人的青春極其短暫,女人的所有法力將隨青春逝去,之後就是一個普通人了,再無人關心在乎你的喜樂,你的心靈是否受傷,如果不能聽從內心指引,選擇真正自己想要的人,將來一定會後悔。
還有個公司白領,他放棄了人人稱羨的優越工作和高薪,逃離了燈紅酒綠的都市生活,奔赴從小就嚮往的高原,在那裡,他與大自然親密接觸,身心都得到極大舒展,仿佛開始了第二次嶄新的人生。
有位作家,雖然一直勤奮耕耘,但始終顆粒無收。但他沒有停止過努力,堅持創作,因為這是自己人生最大樂趣所在,他全心投入,樂此不疲。直到生命行將結束,他仍然艱難地用筆記錄下人生的真實感悟,令每一位讀到的人落淚。
這些人的人生都散發著美妙而聖潔的光芒,沒有瑕疵和污點,他們離去時的表情也都很平靜祥和,沒有掙扎與痛苦。在我看來,他們今生無憾。
忍是日本人的人生哲學。有句名言,得意事來,處之以淡,失意事來,處之以忍,忍無可忍,重新再忍。忍苦耐勞的人總是得到大家的尊敬。
可是,總有那樣一些人,他們活得灑脫自由,敢想敢做,這樣的人生令我們心嚮往之。
當然,這裡講到的自由是有限度的,是在不脫離社會軌道,不違反道德標準的前提下,聽從內心的呼喚,從心出發,積極而大膽地活著。
這樣的人會帶給旁人莫大的力量,人生陡然開朗,仿佛山谷間自由穿梭的風,大海邊激烈拍岸的浪,天地任我行,俱懷逸興壯思飛。
與此相反,如果只一味盲從所謂社會規範,畏首畏尾,瞻前顧後,把想做的事情想說的話全部埋藏在心底,這樣的人就會經常後悔,會反復思量:我這樣的忍耐,到底有什麼意義?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而且,如果只重視他人看法,為別人而活,過分體諒別人的心情,壓抑自我,久而久之,精神健康就會受到極大影響,同時給別人帶來無窮的壓力。
壓抑過久無法釋放,總有一天積郁成疾,帶來嚴重的後果。
無論是自由地活著還是忍耐地活著,人活在世上,都難免被人議論。既然如此,那麼何不選擇更隨心所欲的生活呢?至少,我們對得起自己,沒有白來這世上走一遭。
不後悔的生活方式就是回歸最原始的自我。不刻意隱瞞自己的真實感情,像孩子一樣,呈現出發自內心的歡樂與悲傷。
不造作,不壓抑,不偽裝,不猶疑。
人生因此而無悔。
第二個遺憾:沒有實現夢想
堅持夢想是對的
人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夢想,但是,有多少夢想能最終付諸實現呢?
人生非常殘酷,年輕時總覺得有用不完的時間,來日方長,想當然地認為
所有的期望都會在不遠的將來變成現實。
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才越來越清醒地發現,時間已如流水般一去不回。而那些心心念念的夢想,也全部化為泡影。
許多人長大後,靈魂會幻變成蝴蝶,飛撲向童年的草原,尋找昔日夢想。醒來後,再盡一切力量圓夢。
無論多麼艱難,只要堅持,就有實現的可能。至怕半途放棄,所有希望歸零。
就像一輛載滿人的汽車,司機永遠在路上。只有乘客可以下車。司機歷盡滄桑,唯有向前。
世上,有些人是司機,有些人是乘客。
人之所以後悔,不是因為沒有實現夢想,而多半是因為沒能盡百分百的力量實現夢想。
過程其實比結果更重要。
有位鋼琴彈得很好的女士,自幼習琴,從未間斷。她並沒有成為大紅大紫的鋼琴家,也沒有開過個人演奏會,登上炫目的舞臺。但是在她生命快要結束的時候,她的傾心演奏感動了病房中所有的人,醫生、護士和患者,都流淚了,他們聽出了琴聲中貫注的那份堅持與執著,投入與熱愛,這已經超乎琴技,達到音樂的最高境界:觸動心靈,溫暖人生,這一點,不是任何專業鋼琴演奏家能輕易做到的。
能夠堅持夢想的人,會產生無窮的力量,鼓舞自己,也照亮他人。
要活出人樣
堅持夢想,說易行難,長時間對一件事保持熱情,並不容易。
人會變老,會感到力不從心,世上誘惑頗多,讓興趣集中於一點,並持之
以恒,也許很難做到。
正因如此,那些能夠堅持夢想的人,才得到所有人的尊敬,讓我們深深感動。
野生動物之間廝殺,一方倒地,受到重創,另一方會一湧而上,分而食之。
人也是如此,不能倒下,一定要站穩。
死也要站著死。
無論何時都抱有激情和戰鬥力,人要活得有價值,不能只滿足於吃飽喝足,有片瓦遮頭。
人自落娘胎,慢慢發育長大,讀書,就業,戀愛,結婚,生子,沿著千年不變的程式往下走。
假如渾渾渾噩噩地過,也是一生,無風無浪,無驚無險。
但凡想活出人樣,想揚名立萬,就一定要逃開這個固有的圈子,趟出條不尋常的路。
夢想如一道光,照亮灰暗的人生。
不要輕賤生命,要活得像個真正的人。
第三個遺憾:做過對不起良心的事
負罪感會給自己帶來傷害
很多人患病後會產生這樣的想法:一定是我做了什麼壞事,老天才這樣懲罰
我,讓我受罪。
他們執拗地認為,人是有因果報應的,於是惡有惡報。
但從醫學角度來講,這並無科學依據,也不是事實真相。
很多我們公認的好人,壽命並不長,英年早逝;而一些十惡不赦的人,卻長命百歲,活得健健康康。
可見,人能活多久,是否會生病,與人品善惡並無關聯。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一輩子不做錯事,是根本不可能的。即便不肯殺生的佛家弟子,也難以避免走在路上踩死一隻螞蟻。而普通人為了生存,一年之中不知要吃掉多少動物,割掉多少植物。
無論有心還是無意,我們都說過許多傷人的話,做過傷人的事。只要活著,每天就會發生。
往大裡說,我們都無法控制地浪費資源,製造垃圾,給地球造成危害。
這也是生存的法則吧。不犧牲其他一些東西,人就活不下去。每個人為了自己生存地更好,都在無形中讓他人付出代價。
即便你為此而懺悔,而深深不安,也無力改變現實。
過度的負罪感,只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傷害。
一個死刑犯的懺悔
為了生存而不可避免的罪行是可以得到原諒的,不必為此而太過內疚。
可是,觸犯法律,違備道德的真正罪行,則另當別論。
有一個罪犯,被判處死刑。
在獄裡,他每天都重複著一句話,請原諒我吧
他即將接受基督的洗禮。
當洗禮日一天天臨近的時候,他的病情也劇烈惡化,身體不住顫抖。

我能被原諒嗎?
他的恐懼日益加深。
他對自己曾經犯下的罪行感到深深後悔,可是現在,重生的大門在他面前緊
緊關閉,他沒有機會重新來過,這讓他陷入巨大的恐懼。
儘管他懷有無盡的悔意,可是否能夠打動天上的神明呢?
洗禮日終於到了。

  ”
此時此刻,他淚流滿面,哽咽難言,呼吸越來越急促。
聖水點在他的額頭上,他虔誠跪地,叩拜,一直到洗禮結束,他只是哭泣,沒有說一句話。
洗禮日後沒有幾天,他就死了。臨終時的表情非常平靜,那是他從未有過的表情。
而就在洗禮日的前幾天,他的表情還是痛苦不堪,扭曲掙扎的。
精神上的極度痛苦折磨得他生不如死,因為他後悔,為自己所做過的錯事,他也恐懼,擔心來生得不到原諒。連旁觀者看到這種狀況,都會感到糾結難受,更何況是當事者本人呢?
所以,無論處於什麼樣的境地,人都不要壞事,不要做違備良心的事,正所謂,人在做,天在看,即便沒有其他人發現,自我的譴責和鞭撻也會伴隨你終生。
那種罪惡的記憶將如影隨形,永久折磨著你的心。
在我做臨終關懷的這些年裡,親眼目睹許多患者在歎息在後悔,當初不該說一些話,做一些事,感情衝動,給他人造成傷害,對不起自己的良心。
過去那樣做,沒有給自己帶來任何好處,只是加深了負罪感,換來無盡的痛苦。
人不能做壞事,不是為了避免上天的懲罰,而是要獲得內心的安寧和踏實。
這樣,在我們走完這一生的時候,才能微笑著告別,不帶一絲恐懼。
第四個遺憾:被感情左右度過一生
平靜的心和忍耐的限度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正常人這一生都會被感情左右。
作為醫生,我總是儘量約束自己。醫生是一個充滿壓力的職業,要具有應對
各種突發事件的忍耐力。
美國著名醫生兼教育家奧斯勒說:醫生需要一顆平靜的心。
也就是說,從做醫生的第一天開始,就要學會抽離,平靜面對生死。不能大喜大悲,暴躁易怒。遇事務必冷靜理智。
奧斯勒說:醫生會遇到各種各樣氣憤和委屈的事,但一定要控制自己,不能輕易生氣。
這麼多年的職業生涯,我深深體會到這一點。
在高度緊張的治療過程中,醫生難免會有疏漏。可即便是微不足道的過失,也會讓患者家屬駁然大怒,他們會說一些很刻薄難聽的話,惡語相向,甚至出手打人。
每逢此時,我們都儘量隱忍,因為要充分理解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的心情。
但任何忍耐都是有限度的,在我認為正確的事情上,我也會據理力爭,坦率陳詞。
當衝突達到難以化解的程度時,只靠一方的忍是無法收場的,只有進行真誠的溝通,才能獲得對方的理解。
不要被小事影響
剛才有點說遠了,現在回到正題。
感情是把雙刃劍。過分被感情左右,就會失去理智,不能冷靜判斷分析。而
太過理性,毫無感情,又成了冷血動物,人生因此而變得蒼白。
因此,現實生活中,懂得平衡控制自己的感情非常重要。可惜,能夠完美地做到這一點的人少之又少,像奧斯勒醫生所說的,擁有一顆平靜的心,真是太難了。
我們的人生,充滿喜樂悲歡,人生也因此而豐富多彩。但活得太過戲劇化,對周圍的人事物過分敏感,總是被一些小事影響心情,你就會感覺自己像是在巨浪滔天的大海中左右搖擺的小船,起起伏伏,永無寧日。
曾經有人這樣說:

現在想想,真是搞不懂那時為什麼哭得那麼傷心,生那麼大氣,何必呢?

究竟怎麼回事啊?

回頭看,我曾經遇到的困難其實都不算什麼。

是嗎?不算什麼啊?

嗯,是啊,和死亡比起來,為那點雞毛蒜皮的事介懷,真是太不值得了。可我當時還那麼傷心,發過那麼大脾氣,想想真後悔。
我一時無語,仔細思考著他的話。

那時候真是太在意小事了。假如當時有現在這樣的心態,一定能更冷靜地對待。

是啊。

早晚有一天,大家都會死,所以討厭一個人,憎恨一個人,或者沒來由地嫉妒一個人,還去找他麻煩,這樣做真的很傻。

嗯。

人最終都要歸於一抔黃土。什麼都帶不走。所有人都一樣。想明白這一點,我就能更平靜地生活下去了。
不走到那一步,誰都無法體會到臨終前的她的這種心境。她的時日無多,因此終於意識到,過去被一些小事而影響,是多麼不值得。現在的她平靜如水,波瀾不驚。
反觀我自己,每天都被無數瑣事困擾和左右,煩惱,痛苦,傷心,氣憤,達到忍耐的極限。就像她說的那樣,這些事和死亡比起來,是多麼不值一提呀,為小事而傷懷又是多麼愚蠢啊。
開心也好,不開心也好,人生只有一次。無論多麼不如意,第二天太陽照常升起,時間不會因為你的痛苦而停駐。
如果每天保持開朗的心情,那麼你的人生就賺到了。
不被感情左右,遊刃有餘,從容不迫地生活,這需要很強的自控力。擁有一顆寵辱不驚,平靜安寧的心,任何苦難都能熬過去,迎來燦爛的明天。
而如果整天為一些小事傷春悲秋,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消極心理不斷累積,越積越多,產生連鎖反應,會喪失生活的勇氣,變得悲觀抑鬱,這一生都被陰影籠罩,留下深深的後悔。

第五個遺憾:沒有盡力幫助過別人
關心的難度
關心他人,其實是很難的一件事。因為有時候,你的體貼和關懷,未必是對
方真正需要的,反而會給別人造成困擾。我經常發現,那種強加於人的過分關心,不僅起不了任何作用,還會讓人不勝其煩。也許,默默地關心,無聲地支持,就是最好的安慰。
想通過語言表達關心就更難了。即便是同樣的一句話,表情不同,聲音不同,場合不同,處境不同,對方所領會到的涵意也不同。尤其當對方重病在身,什麼樣的話,能起到真正的關心作用,這是需要用心思考的。
比如,有時候不經意的鼓勵和安慰,反而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有時候你什麼都不說,只是聆聽,也會給人造成傷害。
務必記得,在仔細傾聽的同時,還要表達自己發自內心的共鳴。
這就是我們從小學習的同理心
要時時刻刻站在對方的立場和角度,考慮他的心情,學會感同身受。
對我們醫生的要求就更嚴格了,對患者的傾訴僅僅表示共鳴還不夠,還要說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既要嚴厲也要溫柔。看來,關心人真是一件難事。
擁有一顆體貼他人的心,就已彌足珍貴。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落井下石,損人利己。
人都是有欲望的,假如沒有法律,道德和良心的束縛,人類世界就會變得螻蟻喋血,弱肉強食。那樣的話,弱者不會得到關心,只能被無情地踩在腳下,而強者在接近死亡時,也無一例外變成弱者,面對強大的命運,再強悍的人也不得不舉手投降,並為自己過去的貪婪自私感到後悔。
換一個視角,就能看到不一樣的世界。
星野富弘在《響著鈴鐺的小路》這本書中提到過:自從他坐上輪椅,才發覺路面是如此坑窪不平。他懷念過去健康的生活,現在的狀況讓他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他感到非常苦悶。有一天,他在輪椅上掛了一個鈴鐺,每逢搖著輪椅走在坑窪不平的路上,鈴鐺就會叮鈴鈴地響。從那以後,他的心情變得愉悅起來,鈴聲給他帶來美好的享受,生活也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
在此我引用他書中的一段話:
那是一種能感染心靈的清脆的音色 從那天開始,經過坑坑窪窪的路變成了一種快樂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這樣一個小鈴鐺。這個鈴鐺在平坦大路上不會響,只有當你的人生遇到坎坷,凹凸不平,它才會輕輕搖響,發出動人的聲音。
有的人會用這鈴鐺為灰暗的人生伴奏,有的人卻把它封存在心靈最深處,讓它不見天日。我想,我的心裡時刻都有這樣一個小鈴鐺,它閃著耀眼的光,每天唱著動聽的歌,伴我勇敢走過漫漫坎坷人生長路。
心地善良的人很少後悔
人的本性都是很聖潔的,只是當我們強勢的時候,很容易忽略掉這種原始本
性。
有一個名叫戶田的男人,他經常後悔自己不夠善良。他說:醫生們拼命為挽救病人生病而努力著,真的很了不起。
他一邊說一邊看著窗外,淚水在他的眼眶裡打轉。

為了事業上的成功,我傷害了許多人。凡是和我有關的人,都受到了牽連,我經常排擠他們,踩著他們向上爬,我真是太自私了。

是嗎?

是這樣的。他點點頭。

可是我們現在碰到一起了,你並沒有傷害到我呀。
他轉過頭,看著我,表情非常嚴肅。

那是因為現在我的想法改變了,我發誓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對待別人,過去的人,實在太過分了。

真的嗎?很過分?

是啊,您不瞭解我的過去,難以想像。

可我覺得,你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就很難得了。

嗯?

你知道應該對別人更好些,能這樣想,就算不錯啊。
他總是對我們醫護人員真誠地說謝謝,還用心地去記住每一個人的名字。

因為對你們好,我自己心裡也會舒服些,我的出發點還是有些自私啊。
我知道,這一定不是他的真實想法,我能看出來,他刻意隱藏的善良。

真的嗎?

真的,我其實是個心眼兒很壞的傢伙。

雖然你這麼說,我還是很高興能認識你,和你相處這一段時間。戶田,你是個善良的人,大家都這麼說,真的。
他又把頭轉向窗外,默不作聲,竭力克制自己的傷心,我看到他的肩膀在微微抖動。

你能意識到這一點就很好了,有些人一輩子都意識不到呢。
我站在他身後輕輕說。
如果經常欺侮弱小,最好反省一下。如果覺得自己不夠善良,也最好從現在
開始改變,多去關心別人,做些善事。因為當你的生命快要結束的時候,你一定會為從前那些不良的行為感到後悔。無論你通過排擠別人取得了多麼大的成功,你也不可能戰勝死亡。可是,如果你能夠不被死亡的恐懼心理擊垮,能夠沒有遺憾地完結自己的一生,死亡在你面前也要舉手投降。
我們要發自內心地關愛他人,照顧和説明有需要的人,真誠善良地對待別人。
善良的人,後悔很少,他們活得坦然,心安,那是善良給予他們的美好回報。
第六個遺憾:過於相信自己
六十而耳順
有一個人,對自己平時太過自負,唯我獨尊的做法感到深深後悔。
他一向獨斷專行,很少把別人放在眼裡。可是,當他身體虛弱的時候,話語漸漸不那麼咄咄逼人,開始變得能用心傾聽別人講話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選自《論語·為政》)
意思是說,我十五歲,有志於學問。三十歲,說話做事都有分寸。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順應天命。六十歲,什麼話都能聽得進去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任何念頭都不違規矩。
看來,人活到五十歲雖然懂得順應天命,可還是不能很好地傾聽別人的話,即便聖人孔子也是如此。在平均壽命比較短的古代,都要到六十歲才能耳順,那麼現在這個時代,起碼要到八十歲以上,才會做到這一點吧。
傾聽,真是一門艱深的學問。
退一步考慮問題
有一天,我和那個人聊了起來。

我過去太驕傲自大了,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

那說明你很有自信啊。

是啊,從一方面講是自信,可從另一方面講,就是自負,聽不進別人的意
見和忠告。我現在很後悔,要是當初多聽聽別人的話就好了。
確實,如果總是認為自己做的全是正確的,毫不懷疑地相信自己,不僅意識不到錯誤,還會失去成長的機會和從失敗中學習的機會。

我終於明白了,和別人談話能學到很多東西,比如新的價值觀,工作的好方法。假如健康的時候能多聽多學就好了。
八十多歲的他,用蒼老的聲音感歎著,眼神裡滿是後悔。
我想,他能意識到這一點,就已經很優秀了。我輕輕拍拍他的肩膀,力圖給他安慰。
很多人都認為自己一生的所作所為都毫無偏差,他們也絕不後悔走過的每一步路。看起來這是一種很正面的人生態度,活得堅定而自信。這沒有錯。但如果盲目相信自己天下第一,或者拒絕所有人的意見,一味固守自我,那麼走入歧途的可能性非常大。
一個人迄今為止所做的決斷即使再正確無誤,有一天也要站在死神面前,這些歷經成功的勝利者們,該如何接受死亡這種沒有任何道理可言的結局呢?該如何面對這人生最大的挫敗呢?他們從來沒意識到,世界上存在著遠遠淩駕於他們之上的自然法則。

第七個遺憾:沒有妥善安置財產
最容易引起糾紛的財產
可能這是一個無趣的話題,但認真地處理個人財產,確實非常重要。
家財萬貫的富豪對此頗為重視,一早做好安排。而大多數存款不多的平民百
姓會覺得錢財乃身外之物,並不放在心上。
自從我做了醫生,親眼目睹許多起遺產爭奪的案例。原本親密和睦的兄弟姐妹,甚至是朝夕相處的恩愛夫妻,都會在錢財上發生矛盾,從而導致感情破裂。
做父母的首先應該培養子女自強自立的品格,教育他們兄弟姐妹之間要團結友愛,不應為錢反目。對父母要盡孝,全心照顧,而不是只為了從父母那裡撈得好處,等著繼承遺產。
缺乏這樣的家庭教育,子女長大後就會自私貪婪,依賴性強。
有很多身家過億的名人,會把所有個人名下財產,全部捐給慈善機關,不留子女一分一毫,目的就是督促他們靠個人奮鬥出頭,不要只會坐享祖蔭。
日本有個著名的三矢之訓的故事。說的是戰國時代的地方大名毛利元就,他的三個兒子因相互妒忌,彼此很不團結。於是他給三兄弟每人一支箭,讓他們把箭折斷,三人很容易就做到了。他又讓三兄弟將三支箭放在一起折斷,這次沒有一個人成功。毛利便以這個例子教導孩子們團結一心。
為人父母者,務必記得坐言起行,以身作則,自己八百年不與兄弟姐妹來往,卻盼望子女友愛,自己不懂孝順長輩,卻空想子女知恩圖報,簡直是緣木求魚。
因此,為避免日後的財產糾紛,做父母的應該多投入精力教育子女,防患於未然。
第八個遺憾:沒有考慮過身後之事

活著的時候舉行葬禮
最近葬禮的形式變得多種多樣起來。
人們不再一味追求隆重豪華的葬禮,也不再計較出席來賓的多少,只要最親
近的人到場就可以了。
說起來好像一個黑色幽默似的,葬禮的最大特徵是,主角缺席。他無法指導任何事,也沒有機會挑剔,即使這場葬禮很不符合他的心意,他也束手無策,只能被動接受。
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天上冷眼旁觀,默默忍受。
也許是為了避免留下這樣的遺憾吧,最近日本開始流行生前葬。人們還活著的時候,就提前為自己舉辦葬禮,他們會邀請有緣人和長久以來關照過自己的朋友參加,以表示謝意。有些知識份子也會借助生前葬的儀式,來表達自己退出某個圈子,終止社會活動的意願。
想想真是非常有趣,這樣的葬禮似乎更有意義,主角能夠親耳聽到人們的發言,對自己人生的總結,這肯定要比躲在天上旁聽乾著急要好吧。
這樣的儀式也能幫助人們擺脫對死亡的恐懼,以從容淡定的態度直面生死。
第九個遺憾:沒有回故鄉

人老了都會懷念過去

每個人在黃昏暮年時,都會沉浸在對往事的深深懷念中,舊日時光如老電影
般,在眼前一幕幕浮現。年輕時的記憶更是載浮載沉,湧上心頭。
年紀越大的老人,思維會越來越混亂,有時認不清身邊的人,不記得一些事,甚至找不到回家的路。
他們的意識漸漸模糊,記憶力每況愈下。
可奇怪的是,他們卻清楚記得發生在幾十年前的往事,時間,地點,人物,從來不會弄錯,每個小細節,都爛熟於心。
有時候,他們會產生時光交錯的感覺,弄混了過去和現在,把兒子當成自己的父親,把妻子看成童年記憶中的母親。每當看到這樣的情景,我就心頭酸楚,原來,兒時的記憶已如烙印般刻在每個人的心裡,根深蒂固,在老了的那一天全都鮮活起來,讓人刻骨難忘。
有一次,一個近百歲的老婆婆緊緊抱住我,哭著叫我孩子他爸。也許她是把我認作她年輕時的丈夫了吧。
即使沒有刻意地去記過,這些年少時光的回憶,曾經住過的地方,共同生活過的親人、朋友,也會永遠停留在我們內心最深處。
人們會特別留戀這些記憶,但一切都不可重現,我們都回不去了。無論你多麼懷念,多麼念念不忘,多麼不甘不舍,也無法回頭。
對故鄉永恆的眷戀
許多上了年紀的人,最大願望就是回到故鄉,給逝去的父母上墳燒香。
現代年輕人大多生在城市,長在城市,他們很小的時候就離開家鄉,帶著理想到城市打拼奮鬥,賺取生活資本,換來立足的機會。終於,他們在大城市裡安身立命,結婚生子,從此穩定下來,直到老去。
風燭殘年時,身體不再靈活,體力不再充沛,這時候卻開始懷念故鄉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懷念那親切的鄉音,還有故鄉的父母長輩,兄弟姐妹。
但此時此刻,回家的路變得異常艱難,心有餘而力不足。
即便勉強支撐著回了故鄉,也會發現,親人都已不在,物是人非事事休。
可是思鄉的念頭無論如何也不能從頭腦中抹去,就像阿倍仲麻呂的詩中所寫:仰望茫茫夜空,這皎潔的明月啊,來自我的故鄉。那日思夜想的春日田野,那朝夕牽掛的三笠山川。這幾句話不知勾起多少人濃濃的思鄉情懷。
人不僅會懷念故鄉,更會懷念父母,特別是母親。為日本民歌《紅蜻蜓》作詞的三木露風,年少時由於父母離異,不得不與母親分離。作曲家山田耕作的母親在他十幾歲的時候就去世了。雖然《紅蜻蜓》的歌詞和譜曲很簡單,但聽到的人都能感受到歌中傳達出的深深思念,無不為之動容。
人老了都有回顧過去的傾向,表現在行動上就是經常和別人念叨一些陳年舊事,因為這樣會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精神的寂寞與孤獨。
年輕的時候,誰也不會想到自己有老的一天,有走不動的一天。人們把所有精力放在事業和享樂上,無暇顧及其他。
光陰似箭,並不因個人意願而稍作停留。不知不覺中,我們都會逐漸走向衰老。這時才突然後悔沒有趁年輕精力旺盛時回故鄉看看,沒有和老朋友敘敘舊,重溫往日的友情。阿倍仲麻呂的那種悲歎,儘管時隔一千多年,還是引起人們的廣泛共鳴。
你剛剛意識到故鄉的美好,身體卻已經虛弱不堪,再也沒有力氣回老家,只能從家鄉的人寄來的照片或錄影帶上,捕捉過去的點滴記憶。
回故鄉的願望雖然強烈,但卻難以實現。此時,那回憶會變得更加美麗,只能悄悄把它珍藏在心底。
為了避免老後的遺憾,還是在年輕時多回去看看吧,多探望一下父母,多去拜訪昔日好友,珍惜眼前人,珍惜尚未凋零的花,珍惜清風明月每一天。
一個隻剩幾周生命的女人奇跡般的旅程
我有一個患者,她被診斷只剩下兩三周的時間了。儘管如此,她還是堅持冒
著巨大的風險,坐飛機回到了相隔一千多公里的故鄉。
在那裡,她祭拜了已逝的父母,和故鄉的兄弟姐妹開心談笑,默默在心裡與他們話別。然後,她打起精神,又坐飛機飛了回來。
她是一個被宣告只剩下兩三周生命的七十多歲的女人,走路都異常艱難,這次長途旅行對她來說簡直就是個奇跡。
她本以為這次旅行是向死亡出發邁進,沒想到,恰恰相反,她為自己開創了未來,關上的大門重新開啟,她後來又活了將近一年。
一年啊,在此之前醫生們一致推測,她只能再活兩三周。誰也沒料到她能創造這樣的奇跡。
分析其中原因,想必是她回到故鄉後,放下所有的思想包袱和精神束縛,祭拜父母,看望兄弟姐妹,親人和故土賦予她堅持活下去的勇氣和力量,給她的身體注入無窮的能量和意志。
她的命運也因此而改寫。
在家鄉醫院度過最後的日子
在京都工作的時候,我遇到了一位只剩下一周生命的患者。
我問她,現在最想做什麼,她這樣回答:
我想在家鄉鳥取度過最後的日子。
這件事有點棘手。
鳥取那邊能收重症患者的大醫院不多,而且病房很緊張,可能要等幾周才會
有空房間,但是,以她的身體狀況,還能等嗎?
我立刻上網搜索鳥取醫院的資料,還打電話諮詢。果然,醫院很難找,即便是找到了,也要幾周以後才能住進去。
幸運的是,總算有一家醫院能夠接收她入院。那家醫院的一個善良的護士曾經來京都的醫院研修,我想起了她,就趕緊給她打電話,和她說起這個病人的現狀和心願。
那個護士非常熱心,立即和正在出診的院長取得了聯繫。後來,院長又親自給我打了電話,他也是著名的野之花診所的所長,德永進醫生。
患者第二天就順利轉院了。坐上去往鳥取的車,她從車窗裡朝我微笑著揮手告別,開始了她的回鄉之旅。
剛住院的那幾天,她曾經和我聯繫過,跟我講她的情況,後來就突然沒有消息了。
我想,沒有消息也許是好消息,說明她仍然健康地活著。
幾周過去了,還是沒有她的消息。我的工作告一段落後,猛然又想到了她,她現在到底怎麼樣了?
恰在此時,鳥取醫院的那個護士打來電話,告訴我,她去世了。
在鳥取的那段日子,她過得很開心很滿足,臉上始終洋溢著幸福的表情。剛一到那,就有許多昔日的親友去看她,直到去世的那一瞬間,她都在微笑。
在家鄉,她找回了一度失落的家庭紐帶,找回了丟失的親情,找回了兒時的記憶,也找回了原始的生命力量。她比當初醫生推測的活的時間要長,這一定源自家鄉和親人給予她的莫大的精神鼓勵。
飛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動物尚且都如此眷戀家鄉,更何況有著七情六欲的人呢?如果想家了,健康的時候就趕快付諸行動吧,不要遲疑。等到身體動不了的時候再想回去,就可能成為永遠無法實現的心願了。
這個患者的故事再一次向我們證明了,家鄉,親人,會對我們的人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為了今生無悔,快快抽時間踏上回鄉的路吧。
第十個遺憾:沒有享受過美食
有一天你想吃都吃不了
講究吃的人,並不占大多數。平常我們工作忙碌,很少把吃放在第一位,
總是隨便對付兩口,果腹即可。
有沒有想過,有一天,你胃口盡失,美食擺在面前,都無法享受。
那是很煩惱很痛苦的事情。
因為我接觸的都是患者,所以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況,生病時人的味覺發生變化,身體也不舒服,什麼東西都不想吃。
旁人都很難理解,還總是不停勸說,吃一點吧,不吃怎麼行呢?身體會垮掉的。
患者跟我聊天的時候經常說,被別人逼著吃東西的滋味真不好受。
明明沒有食欲,卻為了體貼家人的心情,勉強吞咽那些營養豐富的食品。
那些我們眼裡的珍饈美味,對患者來說其實味同嚼蠟。
我們是旁觀者,體會不到患者的身體狀況。
他們常常感到痛苦,而且孤獨煩躁,因為無人理解。包括醫生和護士。

勉強塞進嘴裡想要咽下去,可那感覺就像是在嚼沙子。
他說著說著,眼淚在眼眶裡打轉,看得出心裡很難受。
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人啊,只吃自己認為好吃的東西就行了。
這是我行醫多年的最大感觸。
最近,我發現一個女患者很不開心,因為她丈夫勸她三餐都吃粗糧。

我也知道他是為我好,粗糧有利於身體健康,可我勉強還能再活三個月,
三餐都吃粗糧又有什麼意義呢?
她無奈而傷感地說。
我想,身為患者家屬,應該時刻把患者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強加於人的關心,可能真的會收到反效果。
與其不停地逼患者吃那些營養品,不如仔細觀察他們真正想吃什麼,然後悄悄拿給他。
生病的人,原先喜歡吃的東西也吃不下,吃的時候也不覺好吃,這種滋味可真不好受。
不過有時候,也可能平時不愛吃的東西,會突然間想吃。就像懷孕的孕婦一樣,口味改變,有的人想喝可樂,有的人想吃速食麵,還有人想吃冰激淩、布丁、果凍。
想吃什麼,就儘管說出來,愛吃就吃吧。
人生苦短,別顧慮太多了。
儘量開心地吃東西
吃飯是一種樂趣,不僅僅是為了生存。
可惜,很多人體會不到。上班族總是匆匆忙忙,三口兩口解決一頓飯,根本
無暇享受吃飯之樂。
也有很多單身人士,獨自居住,冷鍋冷灶,白天為生活營營役役,馬不停蹄,起早落夜地奮鬥,累了倒下休息,吃飯變為最簡單快捷的事,全靠方便食品匆匆果腹,很少有和家人圍坐一起吃飯的機會。
能與家人共同進餐,是非常美好而幸福的。廚房本該是煙火油膩所在地,肉要剁碎,砰砰砰砰,炒菜講究炸鍋,嘩啦一聲倒入滾油,滿室油煙,孩子們吵成一堆,來回穿梭,不小心打碎了雞蛋,踢翻了油瓶。而客廳,麻將早開兩桌,吆五喝六,幹將起來。一家老小,就這樣熱熱鬧鬧聚在桌前,談笑風生,其樂融融,這樣的食物吃到嘴裡才是有滋有味的。
凡是住過院的人都說,醫院裡的食物很難吃,其實,並不是真的味道不好,而是醫院的環境缺少溫馨的家庭的感覺,吃飯的餐具也像個容器,而且沒有圍坐在一起的家人,在那種孤獨淒清的氛圍裡,多美味的食物都變得淡而無味。
生病的人都不得不改變過去的飲食習慣,很少再有機會享受美食之樂。所以,趁健康的時候,多吃些自己愛吃的東西吧,多回家和家人聚聚,一起吃頓家常便飯吧,多和朋友見面,找個有特色的飯館吃飯聊天吧。
比起食物的營養,開開心心地享用每一餐飯,才是健康飲食的真諦。
第十一個遺憾: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工作
別把青春都獻給工作
過去很多人認為,人生就是工作,工在人在,一刻都不肯停歇。現在很多人
想法改變了,可大家的工作時間還是很長。無休止的加班,沒有節假日,全身心投入工作,絲毫不肯放鬆。
有些人雖然也是因為工作疲於奔命,忙忙碌碌,但那是他的興趣所在,一想到工作他就興奮不已,願意拿出所有精力去鑽研去拼搏。對這種人,我們無須擔心他的身心健康。可也有一些人,工作只是他們謀生的手段,因為巨大的生存壓力,他們不得不辛勞工作,根本沒有自己的業餘時間。
醫生這份工作也是非常繁重的,很少有假期,一天二十四小時待命,而且每天要面對患者的生死,心情難免感到沉重,極大影響了工餘生活。
人應該學會調節工作與生活,儘量不把工作帶到生活中去。該放鬆的時候全面放鬆,不再去想工作中的事情。有的醫生即使在休假期間還惦記著工作,考慮病人的症狀,查閱資料,不知不覺,寶貴的假期就結束了。
人生短短幾十年,工作後的我們,還能享受多少無憂無慮的假期呢?
年齡大了,過去有興趣的事也做不了了,想出去玩,行動也不方便了,那個時候一定會後悔,年輕時為什麼不多給自己留一些休息時間呢?
我接觸的患者中,有很多人都為自己的人生全部被工作佔據著而感到後悔。
過度熱愛工作的人,會把工作當成精神寄託,閑不下來。一旦生病住院,工作=人生的信仰就倒塌了,就會產生巨大的挫折感。過去只有工作才給自己帶來活力,可是現在無法再繼續工作,這個時候,人就會非常空虛不安。
有一個六十多歲的工作狂女人,她發現自己患了晚期癌症後,精神上極度痛苦。
過去她拼命地工作,連家庭都不顧,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工作是她唯一的精神支柱。就算她忙得喘不過氣來,她還是工作。就算現在體力衰退,行動困難,她仍想回去工作。最後,她終於意識到,自己不可能再工作了,必須要尋找其他人生樂趣,她根本無法接受這個事實,幾乎陷入崩潰。
生病後才體會到散步的快樂
年輕的時候,人必須專注於工作,這是我們安身立命之本。有很多上年紀的
人感歎自己興趣太少了,活得很單調,他們希望現在的年輕人在工作之外多培養些興趣。
有個六十多歲的男人,得了糖尿病,體力明顯下降,可他下定決心,每天散步十公里。直到臨終前,他仍堅持散步,只是散步的距離縮短了。

散散步真好啊!散步的時候可以什麼都不想,煩心事都煙消雲散了。醫生,我開始散步後,才第一次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第一次啊?

是啊,過去工作太拼命了,覺得生意比什麼都重要。應酬的時候喝很多酒,所以才得了糖尿病。

原來是這樣啊。

嗯。當初醫生建議我散步的時候,我還不情願呢,我可不想做這麼無聊的事。可是沒想到,散步的感覺這麼好,我越來越喜歡散步,而且不斷增加散步的距離,不知不覺每天都會早起散步到很遠。

可是十公里會不會太遠了?

哈哈,可我一點都不覺得累。就像我剛才說的,生病之前,我對季節的變化一點感覺都沒有,天天悶在屋子裡工作,走在路上也只想著工作的事,根本沒抬頭觀察過這個世界。現在我終於發現了,季節轉換時,景色真美呀。醫生你一定會笑我說話酸吧。我真是越來越喜歡散步了。
看著他興奮的表情,我也暗自為他高興。平時,哪怕他體力不支,他也硬撐著出去散步,我永遠忘不了他散步回來後那滿足的樣子,還有他給我講的那些散步時遇到的事。
把對家人的思念傾注於黏土工藝
有個五十多歲的女患者,她很喜歡製作黏土工藝。她的技藝非常精湛,巧奪天工,令人驚歎。
她退休之前一直從事設計工作,後來雖然生了病,但仍然不停地鑽研工藝,腦子裡總是湧出層出不窮的設計點子。
她有兩個十幾歲的孩子
住院的時候,她經常在白紙上畫出孩子們的畫像。我想,她一定在畫中寄託了她對孩子的牽掛和思念吧。這些畫就像一首無聲的詩,是沉默寡言,不善表達的她,送給孩子們的最好禮物。
她平時喜歡做小貓頭鷹,後來越做越多,不知不覺組成了一個貓頭鷹家族。她的妹妹幫她把這些貓頭鷹燒制成型,沒想到竟變成具有獨特光澤的藝術品。貓頭鷹家族靜坐在病房的一角,帶著沉思的表情,別有一番意味。
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她的創作熱情都絲毫未減少。她去世後留下很多作品,那些作品都放在她的家裡,我想她的丈夫和孩子們都會好好守護它們吧。在他們迷茫和困惑的時候,這些作品一定會代替她給予他們安慰和鼓勵。
像她這樣的人,絕不會因為無所事事而煩惱。很多人住院後不知道做什麼來打發時間,感到無聊無趣,不知不覺寶貴的時間都浪費過去了。假如自己能多一些興趣,那就不會有這樣的煩惱,生活會變得充實許多。
再說一個歌手的故事。
在病房的大廳裡,她第一次登上了舞臺。我聽說那是她人生中最精彩的一次演唱。她的家人、其他患者以及他們的家人,還有住院部的員工們都說,聽到了真正的歌。她就這樣完美地結束了自己的歌唱生涯。
這次演唱也給予了她活下去的勇氣。在住院這段時間,她一直堅強樂觀地活著,從來沒有消沉和氣餒過。
這就是興趣的巨大力量。
那些興趣廣泛並且能長時間堅持興趣的人,都把興趣當作精神支柱,投入無限熱情,他們能夠完美結束自己的一生,不留任何遺憾。
第十二個遺憾:沒有去想去的地方旅行
能旅行的時候就趕緊去旅行
大家可能覺得隨時都可以去旅行,不用著急。可是,生病之後就會發現,旅行並不是那麼容易實現的事。
這不僅僅是體力的問題,手續的申辦也變得複雜,有些航空公司需要重症患者出示各種資料和證明才能登機,以免發生意外。醫院也會限制患者外出,擔心出現不測。
我是這麼想的,人終有一死,在生命即將走向盡頭時,應該儘量去實現自己的願望。去想去的地方旅行,見想見的人,吃想吃的食物。此時此刻,過於嚴苛刻板的規章制度顯得有點缺乏人情味。
有個坐著輪椅的八十多歲的老人,他對我說,很想去夏威夷旅行。我聽了以後嚇了一跳。醫生診斷他只能再活兩三個月,而且現在他的體力很虛弱,很有可能在飛機上遇到突發狀況,身體出現意外。
我問他:真的要去嗎?
那個和善的老人仰頭望著天花板,認真地思考了一會兒,然後嚴肅地看著我,只肯定地說了一個字:

去。
他的語氣很堅決,眼睛裡也閃爍著堅定的光。

我爸爸一直想去那裡,您就幫幫忙吧。
在一邊的他的女兒懇求我說。
我有種強烈的感覺 他無論如何也要實現這個願望。
終於,我點點頭。

我知道了,您去吧。

那這些航空公司需要填的資料就拜託您了。

好的。
幾周後,老人回來了,和去之前沒有什麼變化。健康狀況雖沒好轉,但可喜的是病情並未惡化。他仍是坐著輪椅來醫院接受治療。

這次旅行怎麼樣啊?
我問。
他一下子變得很靦腆,吞吞吐吐地不肯說。

 很開心。
他的女兒在一旁替他說。我聽了以後也為他開心。
幾個月後,他去世了,他的女兒說,那次旅行給他留下了最美好的回憶,他很開心。家人們也感到滿足和欣慰。時至今日我仍然記得他那靦腆的笑容,還有他開心幸福的夏威夷之旅。
還有一個患者,在臨終前的一天,他突然想去日本海旅行。他從小就喜歡那條和某個大國的總統同名的街。
愛好水上運動的他,說起有關琵琶湖的話題時,眼睛就會變得像湖面一樣閃閃發光。說到日本海洶湧的波濤時,他的內心可能也會湧起波瀾吧。所以,在生命開始倒數的時候,他強烈渴望最後再看一次大海。
京都是內陸地區,離海很遠。他說哪怕再遠也要去,因為這是最後一次了。他的家人也同意了,於是大家一起乘車北上。
他的輪椅停在小濱海岸的沙灘上,他在沙灘中央滿足地眺望著大海,深深歎息。
這次最後的遠足為他的人生畫上完美的句話。
從日本海旅行回來的第二天,他去世了,從小就喜歡大海的他,最後一次看到了大海,他確信自己的人生可以無怨無悔地就此圓滿結束了。
就像阪本龍一為《鐵道員》譜寫的歌詞那樣:有煩惱的話就去旅行吧。
而我想說,即使沒有煩惱,想旅行的時候就去旅行吧,這樣就不會留下任何遺憾了
第十三個遺憾:沒有和想見的人見面
人的一生都需要他人
前一章裡提到了阪本龍一的《鐵道員》的歌詞。
這首歌開頭的句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有思念的人,現在就去相見。越過那座山峰,立刻就去相見。
我買了這首歌的CD,只聽了幾遍就被這段開頭深深感動。
我很認同這句話,有想念的人,就一定要立刻去和他相見,不過,雖然我是這麼想的,但並沒有真正用心去做過。大多數人也跟我一樣吧。
人有旦夕禍福,不可能永恆地活在這個世界上,也許當你思念他的時候,他已經不在人世了。
我今年才三十多歲,還算是年輕人,可是由於沒有立即付諸行動,有很多人想見都見不到了,永遠都見不到了。
中島美雪在《誕生》這首歌中寫道:時光一去追不回,往事只能回味,想回去的地方都已消失,你還能夠依靠誰?你又能夠保護誰?
歌裡所說的想回去的地方,指的就是想見但已經沒法見到的人所在的地方吧。
人生下來的時候是一個人,死的時候也是一個人。人的一生就是一次孤獨的旅行,可是,人的一生,都需要他人。
臨終前最渴望見的人會是誰呢?也許是你的同輩,也許是你的晚輩,大多數情況下是曾給你的人生帶來很大影響的長輩、父母或老師吧。但依常理,他們一般都先於你離開這個世界,當你臨終前迫切想要見到他們的時候,他們都已經不在了。
對同輩或晚輩也要珍惜,因為死亡其實離每個人都很近,我們在這個世上的日子都是有限的。
無論何時,現在都無法持續。這一瞬間對下一瞬間來說,也是過去。隨著這種無法停留的時光的匆匆流逝,世界上人和人的關係也在不斷發生變化。
人生充滿變數,有些想見的人可能永遠沒機會見到了。為了避免這種遺憾,想要見一個人的時候,別猶豫,立刻去見他吧。
抱著一期一會的觀念生活
有一個患者,當他在京都病得很嚴重,快不行了的時候,他的朋友從北海道、九州、美國等地飛來看望他。朋友們圍在他的床前,他強打精神,想努力把朋友們的樣子牢牢記在心底。
其實,在他健康的時候,明明有很多機會和朋友見面的。可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大家都沒有這麼做,天南海北,各自忙碌。生病之後,人的記憶力衰退,腦子也變得混亂,有時候會認不出眼前的人,甚至完全忘掉朋友,還有些人因為身體實在衰弱,沒有力氣和朋友好好聊天相聚,整天都處於昏睡狀態。
所以,有思念的人,現在就去相見吧。越過那座山,立刻去相見。不,應該是越過大海,穿過雲層,立刻相見。如果不付諸行動,只是在心裡想一下,想著想著,幾年就過去了。
我們都應該抱著一期一會的觀念生活。這是日本茶道中的詞,來源於16世紀茶僧千利修的弟子山上宗二。一期就是一生,一會就是一次相會,說的是人生的每一個瞬間都不能重複,所以每一次的相會都變成了僅有的一次,用意是提醒待客以茶者珍惜每次相會,和每一個相對喝茶的機緣,為可能僅有的一次相會付出全部身心,專注於對面的人,口中的茶,還有院子裡花落的聲音。若因漫不經心而輕忽了眼前所有,那會是比擦身而過更為深刻的遺憾。
無論對方是誰,這一次的見面有可能就是最後一次。住在遠方的朋友就更是如此了。所以,有了想見的人,就和他見面吧,然後在見面時,彼此真心地交談,相聚。時刻記得,一期一會。
回想一下,人生中最美好最珍貴的東西,你保留了多少?
第十四個遺憾:沒能談一場永存記憶的戀愛
戀愛的記憶充實每一天
很少有人會在臨終前感歎:如果能談一場更熱烈的戀愛該多好啊!
可是有一次,我和一個出版社的編輯一起喝酒,他喝得醉眼朦朧,含糊不清地問我說:

醫生,你說,人快死的時候會不會有那種心理啊?

啊?那種心理是指什麼呢?

望著一頭霧水的我,他低聲又羞澀地說:

就是快死的時候,還想不想戀愛啊?
這個問題讓我思忖良久。
一場刻骨銘心的戀愛能照亮我們的人生,戀愛是人在這個世界上生活過的證明。
戀愛中的波折越多,相關的記憶就會越深。在過去戀愛備受阻撓的時代,出現過很多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比如著名的羅密歐與茱麗葉。
我們經常在電影裡(比如最近上映的《眉山》)看到相愛的兩個人,由於家庭反對等各種原因被迫分開,到了其中一方即將離世時,命運安排他們再次相會。這個時候,兩個人都處於極度痛苦中,因為失去的一切已無法找回,只能徒喚奈何。
但是,這一生能擁有一段美好的愛情記憶,老來可以回味咀嚼,已經彌足珍貴。
因此,有戀愛機會,一定飛身撲上,抓住不放。都會中的現代人每天過著刻板孤苦理智的生活,稍有資格略具腦筋的年輕人都已懂得儘量把男女私情押後,愛情漸漸變得客觀,理智,溫和,殺傷力大大減低。
可是,人生真諦,也許就是在感情上糊塗迷醉縱容一次半次。

???? 
老了回憶起來,只覺盪氣迴腸,果真不枉此生。
現在的很多年輕人似乎更重視愛情的而非
他們頻繁更換戀愛對象,視感情如兒戲,三分鐘熱度,隨便同居,然後又輕易分手。談戀愛時也更看重對方的經濟實力,無限度索取,或者腳踏兩隻船,遊戲人生。
這樣表面、膚淺的愛情,真的令人擔憂。他們是否真的能體會到愛情的美好滋味呢?
真正的愛情是相互的,而不是一方的無限付出。只謀求對方無私奉獻,那說明你並不愛他,只是你愛自己的一種表現。
在此回答那個編輯的問題,據我的觀察,在臨終時說想經歷更美好的愛情,想要和誰談戀愛的人,真的很少。很遺憾啊。

是嗎?醫生,假如是我的話,一定會想戀愛的。
那個編輯仍堅持自己的判斷,他怎麼也無法理解,人在生命快要結束的時候,會考慮各種各樣更實際的問題,絕對不會冒出如此浪漫的念頭。而且日本人相對保守含蓄,這麼赤裸裸的話很難說出口。
但是,我覺得這個編輯說得也沒錯。戀愛的記憶確實能使人在臨終前變得滿足而充實。
曾經有幾個患者在生命垂危時,對我講了他們自己的戀愛歷程,有痛苦也有甜蜜,有哀傷也有快樂。
當一個人回顧自己的人生,準備迎接死神降臨時,和戀愛有關的記憶能溫暖心房,使你忘卻恐懼,產生積極向上的作用。
慢些,再慢些
快節奏的都市生活裡,慢,成了一種奢侈。
我們匆匆而來,匆匆而歸。草草看完一本書,狼吞虎嚥地吃一頓飯,隨意買
下一件衣服,我們誤以為效率代表優秀,直到有一天,我們忙碌得忘了自己是誰。
快,並沒有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充實,反而讓人感到空虛。
再美麗的風景,如果沒有旅途的奔波,沒有了風塵僕僕後抵達的喜悅,美景也變得乏味而平常。
戀愛更是如此。那種簡單得手的戀情,根本無法讓人獲得滿足,也不會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
現在這個時代崇尚自由,戀愛也不例外。很多人從年紀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一段戀情,抱著嘗鮮的態度,隨意地愛與被愛,直到厭倦了,立刻結束去尋找下一個。這種作法的確是遵從天性,也很容易實現,可是我總懷疑,這樣做,真的有幸福感嗎?真的能體會到愛情的甜蜜嗎?
當然,我的意思不是鼓勵人們都去談那種要投入很多心力,很跌宕起伏,充滿波折的戀愛。生活不是一出偶像劇,平平淡淡才是真。
當今社會流行速食戀愛,許多人就覺得應該追隨社會潮流,如果逆風尚而行,即便是談戀愛這種私人的事情,也會被周圍的人議論,視為異類。
可是,也真的有人堅持全心全意,無限真誠地對待愛情,一點一滴,發自內心地投入自己的全部情感。採取這種慢節奏方式戀愛的人,他們的戀愛記憶一定會刻骨銘心,會深深鐫刻在自己的人生歷程中。當他們即將離開人世的時候,這段愛的回憶是任何東西都無法取代的珍寶,反反復複浮現在腦海中,滋潤溫暖著脆弱無助的心靈。
肉體的欲望只是愛情的一部分,還有更多的欲望無可言說,不能觸碰,看不見,摸不著,時時刻刻的思念,分分秒秒的牽掛,讓人心頭一緊,身心都獲得無限歡愉,這是戀愛的真諦。
緩慢而深刻的愛情,才能相濡以沫,堅持走到最後。
戀愛不只會帶來快樂,有時也會充滿痛苦、傷心和難過,有離別的酸楚,有分手的悲傷,但不管怎樣,這種記憶都會成彌留之際活下去的唯一精神支柱,耐人回味,永生難忘。
人在臨終前的心理與平時相比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從前的某些感受和記憶會突然間變得不一樣了。
這種心理的變化並不僅僅局限於戀愛方面,無認一個人曾經多麼成功和富有,在臨終前,他都會產生巨大的失落感;相反,那些一輩子都一事無成的人,回首往昔並不覺得後悔,心裡非常坦然。
如果生命中有過一段成功而幸福的戀愛,臨終前就不會後悔,而那些沒有真摯愛過的人則會遺憾終生。這種悔與不悔之間微妙的聯繫就像紙牌遊戲大富翁中的革命(指強勢牌變弱,弱勢牌變強)一樣。
我曾經聽一位阿姨講起她的初戀情人的故事。他們當時被強行拆散,相見不得,音信阻隔。她猜測他已經不在人世了。

來世,還想再遇到他。
當她輕輕說出這句話的時候,連我這個局外人都被深深觸動了。
我記得她的臉上總是掛著少女般甜美羞澀的微笑,無論是臨終前的日子,還是她離開的那一天。
阿姨那種在如今的年輕人看來平淡蒼白,毫無快感的戀愛,經過年代的洗刷,變成了珍貴的至寶,高尚而聖潔。
美好的戀愛,是自己在這個世上生存過的證據,像一盞明燈,照亮人的黃泉之路。
第十五個遺憾:一輩子都沒有結婚
只有婚姻能帶來安全感
隨著時代的發展,不結婚的情侶越來越多了。
我來自傳統家庭,在我們這個大家族裡,還沒有出現過什麼同居、婚外戀之類的事。自從我做了醫生,和各種各樣的人接觸後,我才意外地發現,原來這種現象司空見慣,再平常不過了。
說真的,對此我有點接受不了。
由此我也深切地感受到男女關係的多樣性,我認識的人裡面,有相濡以沫,彼此相依相伴走過風風雨雨的恩愛夫妻,也有很多人一輩子都孑然一身,沒有結婚。
作為一種生活方式,這是個人選擇,並無好壞對錯之分。
絕大多數情侶都以婚姻為最終目的,想要走進神聖的婚姻殿堂。因為婚姻是一種,是有法律效力約束,是對愛情的見證和保障。
有一些不幸的情侶,其中一方得了不治之症,雖然彼此心裡都清楚,不久的將來就要面臨生離死別,但他們都執意選擇了結婚。
有一個隻剩下幾周生命的新娘,她和男友知道在一起的時間不多了,兩人毫不猶豫地決定立刻註冊結婚。和事先預想的一樣,新娘在婚禮舉行幾周後去世了,當時才只有25歲,可是,她是帶著幸福和滿足的感覺離開的,絲毫沒有遺憾。
有一個日本女人,一直和戀人在英國生活,當她查出得了晚期胃癌時,她回到日本治療,和她相戀了十年的阿爾及利亞戀人也陪同她一起回來了。
他盡心盡力地照顧著日益衰弱的她,她也渴望著和他度過最後的時光。
可是,她連舉行結婚儀式的力氣都沒有了,我們在醫院的一個小教堂裡為他們安排了簡單而溫馨的婚禮。
婚禮莊嚴感人,她的朋友和親人都流著淚為他們送上祝福。我們醫院的員工齊聲合唱頌歌,獻上鮮花,祝他們永遠幸福。
儀式雖然簡單,卻洋溢著發自內心的愛,所有的祝福都是真誠的,所有的承諾都是莊重的。在她臨終前的兩個星期裡,她和他的命運被牢牢拴在一起,永不分離。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我不是當事人,無法真正體會戀人心情的微妙之處。但人同此心,無論是誰,內心深處都渴望擁有完整而美滿的婚姻,因為這樣的會給人帶來難以形容的安全感。
和諧的夫妻關係能緩解痛苦
我的一個護士朋友曾經說過,結婚以後,心情平靜了,變得踏實了,也能更努力地投入工作了。
就像過去(現在可能也一樣)的許多男人,有了伴侶之後,會更加振作精神,勤奮工作,他們會感到人生終於有了目標,活得更積極更向上。
好的婚姻能帶來心靈的安定和滿足,當你遭遇挫折的時候,那種安全感會產生巨大的力量,幫助你度過難關。
即便你相識遍天下,但到頭來,天長地久,只有夫妻才會真正相互關懷,同舟共濟。
榮華富貴,名成利就固然重要,但當你夜半身體不適,只有最親密的伴侶能為你替上一杯熱茶,問一聲要不要叫醫生。
我那護士朋友舉行的是基督教的婚禮,牧師問他們,你願意愛他(她)一輩子嗎?他們堅定地回答我願意。莊嚴的誓詞,神聖的儀式,都仿佛上天不可違逆的意旨,讓兩個人從此親密無間,不離不棄,永生永世相依相隨。
過去的人選擇單身,都是做了充分思想準備,經過仔細衡量後的決定。可現在的人把單身當作一種潮流,盲目追隨,他們認為自由更重要,事業成功,但就是沒有歸宿。
每當我看到那些即使面臨生離死別也毫不動搖的情侶,我就會覺得婚姻真是個了不起的東西,如果不結婚,這輩子一定會後悔的。當然,前提是要認真地尋找合適的結婚物件,避免輕易離婚。
夫妻之間超越了血緣的深層關係能大大減輕疾病帶來的痛苦,人這一生,一定要經歷一次來生還要和他在一起的幸福婚姻。
第十六個遺憾:沒有生育孩子
家人是永遠的精神支柱
比起沒有結婚,為沒有生育孩子而後悔的單身者更多。
我經常從一些單身人士那裡聽到這樣的話:

要是當初結了婚,生了孩子,該有多好啊!
只從付出來看,生育孩子是一項艱巨的工程。孩子的花費龐大,如果孩子多,就要佔用更多的資金和精力,付出成倍的辛勞。可是,孩子帶來的快樂和收穫是更多的,有孩子的人絕對比沒有孩子的人過得充實。
身無家累的一生也許很愜意,可是當你生病時,受到打擊時,遭遇挫折時,身邊如果有很多家人陪伴,再失意的人生也會變得溫暖。
有位八十多歲的老人,她有七個子女,二十個孫子孫女,還有三個曾孫。

養育了三十多個後代,真是不容易啊!
她嘴上雖然這樣說,可看得出她內心是幸福而滿足的。
把七個子女撫養長大,培養成優秀的人才,肯定要付出常人難以想像的辛苦,從她臉上那深深的皺紋就能看出來,她這些年來在子女身上傾注了多少心血。
無論你長到多大年紀,在父母眼裡,你永遠都是孩子。橋田壽賀子的《人世間都是壞人》就曾經提到這一點:父母只要活在世上一天,就會忍不住為自己的孩子擔心,哪怕孩子早已成家立業,足夠成熟堅強,父母仍然當他們是小孩子,止不住地惦念牽掛。
那位八十多歲的老人就是這樣,一邊不停地為孩子們操心,一邊慢慢變老。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了,時光悄然流逝,她失去了老伴,直到有一天,自己也要離開這個世界了。
早已成年的孩子們紛紛帶著年少的孫子、孫女和剛剛學會走路的曾孫們來看望她。這四世同堂,其樂融融的場面,讓躺在病床上的她露出了幸福的微笑。她的病房從來都不孤單冷清,總是熱熱鬧鬧,歡聲笑語,她留戀地看著孩子們的臉,回憶起自己一步步走過的人生之路,感到前所未有的滿足。
對她來說,這一生沒什麼可遺憾的,她的選擇是對的。
多年的含辛茹苦在晚年得到了回報,在三十個兒孫們毫不間斷的精心呵護下,在被子子孫孫簇擁包圍的病床上,她拉下了自己辛勞一生的帷幕。她所有的付出和辛苦在她臨終前的這些日子裡都煙消雲散,她去世時的表情安詳恬靜,洋溢著一種成就感,沒有一絲一毫的後悔。
自由和孤獨總是相伴的
有一個很想要孩子可是沒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她的丈夫很久以前就去世了,而她自己也身患重病。她幾乎沒什麼親人,所有事情都是自己決定,就連後事也是自己提前準備的。
她是個要強的女人,嘴上從來沒說過自己孤獨寂寞。
失去丈夫,身邊沒有親人,她早已做好了獨自面對一切的心理準備,預想到最壞的結果,因此,當有一天這預想變為現實的時候,她並沒有被擊倒,仍然從容不迫地應對。
孤獨已經成為她人生的常態。在休息室,她眯著眼睛,看著其他病人牽著四五歲的小孫女走來走去,眼神裡充滿羡慕。
只有在那個瞬間,我看到她臉上的表情起了微妙的變化,不再故作堅強冷靜,而是浮現出一絲蕭索和落寞。

要是我也有個孩子就好了 ”
她小聲念叨著,那淒涼的聲音到現在都記得。
自由和孤獨總是相伴的。她是自由的也是孤獨的,是孤獨的也是自由的。
和另一個人朝夕相處是件不容易的事。必須互相忍耐遷就,家累越多,自由就越少。沒有孩子,就可以和不自由的生活絕緣,可以隨意支配自己的生活,可與此同時,也就失去了人與人之間血緣和情感的維繫。
當然,每個人追求的生活方式不同,凡事不可強求。
可是據我所知,從來沒有人在臨終前會說:如果沒有孩子就好了。
倒是有絕大多數的人感歎:假如有孩子該有多好啊。
我尊敬的一位醫生曾經感歎,自己的孩子們為臥病在床的丈夫做的事情,比她自己做的還要多。
她說,血緣關係有時候會超越婚姻關係,這真是很奇妙的事情。
我們和配偶之間並無血緣關係,只是由於感情和責任,才成為最親密的家人,它和父母子女間的血緣關係大不相同。
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是命中註定的緣分,永遠無法分割,是通過染色體和基因形成的,身體的一部分是共有的,這可絕對不是一般的關係。
血濃於水的親情超越一切
有一個男人,他二十幾年前拋棄了妻子和兩個孩子,臨走前只冷冷說了一句我愛上別人了,就絕決地奔向另一個女人。
彼時兩個年幼的女兒哭喊著追出門來,拉住爸爸的褲腿,想要留住爸爸的腳步,但是那男人無情地推開她們,頭也不回地走掉了。
孩子們的母親用雙臂摟住無助的女兒,三個人抱在一起默默流淚。
在那個艱難的歲月裡,女性謀生不易。母親拼命幹活賺錢,供女兒們讀書,雖然生活很清苦,但她仍咬著牙堅持,就這樣一天天把女兒撫養長大。
女兒們長大了,有了不錯的工作,也過上了安定的生活,可就在她們想要回報母親的時候,母親卻積勞成疾,很快就離開了人世。
女兒們無法接受這樣的打擊,摟作一團痛哭,兒時那種種辛酸痛苦的回憶,一一湧上心頭。她們把這一切不幸都歸咎於背叛家庭,拋妻棄子的父親,她們這一生都不能原諒他所做的一切,那種刻骨的仇恨永生難忘。
她們從來不與父親聯繫來往,仿佛他是個陌生人。就這樣過了十幾年,突然有一天,她們得到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那個童年時狠心遺她們的父親,患了晚期癌症,在世上的日子也不多了。
她們曾經那樣絕決地發誓,此生都會恨他,與他為敵。可就在此刻,她們卻猶豫了。
他是個冷酷無情的丈夫,不稱職的父親,他是間接導致母親早逝的罪魁禍首。母親善良而隱忍,寧可自己背負起所有的苦,也絕不埋怨她們的父親一句,但兩個女兒還是不能輕易原諒他,她們無法說服自己,忘了這麼多年來的痛苦,放下所有的仇恨。於是,她們懷著這下你惡有惡報了吧的想法,去見父親。
帶著怨恨、傷心和困惑的心情,兩姐妹推開病房的門。出現在她們面前的是一個因癌細胞擴散到腦部而變得神志不清、衰弱不堪的老年男子。他看上去是那麼無助、可憐。兩姐妹的心一下子軟了下來,淚水奪眶而出。
不管他曾經做過什麼,那始終是她們的親生父親,父精母血,造就了她們,這一點永遠無法忽略,無可改變。
人倫親情的力量戰勝了所有敵意。
她們拋開了過去的仇恨恩怨,盡心盡意地照顧起父親。雖然父親已經病得糊裡糊塗,根本不知道是誰在照顧他,但她們不在乎,依然努力而周到地照顧著他。
我有時也想不通,為什麼她們會對拋棄自己的父親還那麼好,換成是我,也不知能否做到。
可能這對姐妹從照顧父親的過程中,找到了久違的與家人共處的美好感覺,那是她們從未體會過的父女親情。縱然父親當初再狠心,再無情,如今躺在病床上的他看起來是那麼慈祥,這讓兩姐妹忘掉了過去的一切,只是把他當作生命中最重要的親人,無私地關懷呵護他,用溫柔的目光送他走最後一程。對兩姐妹而言,能有機會為親人付出,也算是一種幸福了。
一家人始終是一家人,一家人沒有隔夜的仇。無論什麼樣的怨恨,都可以彼此原諒,這就是家人。
家人的關係能夠超越得失與利害,是天生的,不要抹殺和動搖的。在自己快要離開人世的時候,在家裡某個親人快走了的時候,人們自然而然會變得孤獨無依,會迫切地渴望尋求家人的支持和幫助。
家人的關係不一定非要等到臨終前才能領會。在年輕健康的時候,應盡可能組織家庭,養育子女,無論如何都要珍惜善待家人。擁有一顆愛心,擁有屬於自己的家庭,對於人生來說不可或缺,至關重要。
我們都應該意識到,很可能等到突然想要珍惜的時候,剩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再也沒有機會了,所以我總是想說,珍惜眼前的人,珍惜尚未凋零的花,因為一切不可再來。
第十七個遺憾:沒有讓孩子結婚
孩子沒有結婚的遺憾
受到不婚風潮的影響,三十多歲和四十多歲的單身男女越來越多。因為家族式社會壓力才不得不結婚的時代到來了。
對於結婚的看法,不同年代的人之間會有很多隔閡。拿現在的中老年人來說吧,他們一定不太理解為什麼有那麼多不婚的人和未婚先育的人。
隨著環境的變化,今後的社會也有可能變成不婚的社會。這可並非危言聳聽。
現在三十、四十歲的人的父母,也就是中老年一代總是很疑惑:那個傢夥為什麼不結婚啊?我也經常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有些中老年人沒有直接問他們的孩子,而是願意聽聽我的意見。
無論這種現象好還是不好,現在都不再是孩子順從父母的時代了,把結婚當成一種義務和責任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的年輕人崇尚自主選擇生活方式,才不會考慮父母的感受和想法。
社會壓力逐漸增大,這也是年輕人不急於結婚的原因吧。婚姻要承擔許多責任,生活受到束縛,很多人嚮往單身逍遙的日子,不願把自己套在婚姻的枷鎖中。
可到了某個特殊的年齡段,比如三十歲,三十五歲,或年輕一點的二十五歲時,就會有一種無形的外在壓力,想要趕快結婚。
這樣說來,別的問題又產生了。
我們的平均壽命在增長,如果孩子們二十多歲或者三十多歲結婚,父母也可以放下心來,安心度過漫長的餘生。可是,到四十多歲或者五十多歲還單身的人也不少,他們的父母只能眼睜睜看著單身的孩子老去,直至死亡。
結果會怎樣呢?
我曾經問過我的患者,有沒有什麼放不下的事情或者遺憾,有些人會認真而深沉地回答:孩子還沒有結婚。
有些人好像是當笑話那樣隨意地感慨兩句,可我聽得出他們話語裡的一絲寂寞和哀傷。
有的孩子非常孝順,父母生病後,一邊照顧父母,一邊想方設法讓父母看到自己當新娘的樣子,讓他們不帶遺憾地離去。
有一個女兒,為了讓父親活著時看到自己結婚,拼命地找物件,終於找到了合適的伴侶,帶他去見臥床不起的父親。父親用一雙顫抖的手握著准新郎的手,費盡全力地對他說:你要好好照顧我的女兒呀!
這句話成為父親的臨終遺言,也深深觸動了准新郎的心。他發誓要遵守自己對岳父的承諾,直到今天,他對他的妻子都非常好,真是令人欣慰。
沒讓孩子結婚的父母是自私的
有很多父母會對孩子說,不結婚也沒關係,那就一直住在家裡吧。
或者說,要是結婚後有什麼不如意不順心的,隨時都可以回家來。
只有一個兒子的母親對有兩個女兒的母親說:有女兒真好啊!那個有女兒的母親呵呵笑著說,你羡慕吧。
這兩句對話的潛臺詞就是,一個兒子是你的兒子直至他娶妻,一個女兒是你的女兒直至一生。
確實,當父母年紀大了,或者生病需要看護的時候,女兒比兒子更值得依賴。無論哪個年代都是如此,婆媳關係總是非常緊張,難以相處,老人們都更想得到親生女兒的照顧,這是可以理解的。
按照大自然的規律,父母都會走在孩子前面。早晚有一天,兒子或者女兒要獨自生活。假如父母在世時,總是對孩子說:單身到什麼時候都沒關係,可以永遠住在家裡。這樣的話聽起來很體貼,可是卻沒有真正為孩子考慮。
人到臨終前就會後悔,當初讓孩子結婚就好了,那樣就能放心地走了。
也有這樣的情況,在父母的百般督促下,孩子終於結婚了,可是他過得並不幸福,婚姻出了問題。
有人跟我發牢騷說:

我有兒子也有女兒,可是他們都沒結婚。

是嗎?怎麼會這樣?

是啊,真是著急,我女兒都快四十歲了。

啊?一點都看不出來呀。

嗯,她打扮得很年輕,看不出年紀,可照這樣下去,到我死她也結不了婚,可怎麼辦呀!

那也好,這樣你就有活下去的勁頭了。

醫生,你又在開玩笑了,哈哈哈,不過,可能還真是這樣呢!

結婚真的很難啊!

可不是嘛!

對了 ”
那個阿姨好像突然間想起了什麼似的,眼睛裡閃過一絲狡黠的光。

乾脆把我女兒嫁給你吧。
沒等她說完我就落荒而逃,雖然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不過我還想維繫我在患者家人心目中的高大形象呢!呵呵。
從現在開始讓孩子獨立
對於父母來說,孩子不結婚,真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父母們可千萬別在自己生病之後,才想起催促孩子快結婚。父母應該一早就告訴孩子們,在適當的時候建立家庭,享受幸福人生,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為了讓孩子在適當年齡結婚,略微給他們施加些壓力也是應該的。
大城市房價很高,因此出於經濟原因,很多父母都和孩子住在一起。但我覺得子女成年後,有了工作和收入,就應該搬出去居住,獨立生活,不能再依賴父母。這樣能促進他們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儘快成熟起來。
在動物世界,無論是鳥還是狐狸,到了一定時期,哪怕用很殘忍的方式也要把自己已經長大的子女趕走。
而我們人類,孩子都高中畢業,長大成人,步入社會,甚至都過了三十而立的年紀,還仍然留在父母身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近年來受到少子化的影響,父母對孩子過分保護的現象屢見不鮮,於是出現了這樣的家庭 早已長大成人的孩子,到了醫院看門診時一句話都不肯說,而是要爸爸媽媽代替他們說話,這樣的孩子將來能組織家庭,做好妻子好丈夫好父母嗎?在過度的關愛和呵護下成長起來的孩子,還懂得怎樣去愛其他人嗎?
愛別人,首先自身要足夠強大。
總是習慣于從父母那裡獲得食物和住所的孩子會堅強嗎?道理誰都明白,可是一涉及到自己的孩子,父母就很難嚴格執行,不忍心逼他們獨立。
很多父母在臨終前,假如孩子仍然單身,就不免為他們的未來擔憂。這成了一樁放不下的心事,讓他們難以閉上眼睛。為了避免這種遺憾,還是早點下定決心讓孩子獨立,儘快結婚,組織家庭,過上穩定踏實的生活。
第十九個遺憾:沒有戒煙
一個醫生對戒煙的看法
吸煙真的會導致癌症嗎?
我可以很肯定地回答你,吸煙不僅會導致癌症,還會導致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等。
在我看來,第一,吸煙能縮短人的壽命;第二,吸煙的人對煙會產生嚴重的依賴性,一旦沒有煙,日子就過不下去,百無聊賴。
這兩點對於吸煙者來說都是有害的。
吸煙的害處顯而易見,可我們這個社會仍在不斷生產、銷售香煙,有些商家還口口聲聲宣稱,我們交了那麼多煙稅,這是在為大家做好事。的確,由於吸煙有害健康,政府附加在香煙上的稅收增加了,可是即使多納了稅,吸細給人帶來的危害也無從彌補,怎麼還能說是做了好事呢?
還有些不負責任的孕婦,在懷孕期間仍然繼續吸煙,孩子又不是母親的從屬物,難道做母親的就不認真考慮一下孩子的健康嗎?
對於那些不影響他人,不找各種理由將自己正當化的煙民,我無話可說。對任何事發表一概而論的反對主張,也是不寬容的。但始終,建議大家戒煙是醫生的職責和義務,今後我也打算這樣堅持做下去。
吸煙的風險不僅僅是引起癌症
很多吸煙者到了死亡的邊緣才知道後悔。
他們說,早知道死神離我們這麼近,當初把煙戒了就好了。
吸煙不僅僅是導致癌症的原因,還會導致慢性阻塞性疾病、呼吸性疾病比如肺氣腫。
吸煙的人中有很多容易患上肺氣腫。因為長時間吸煙,肺部就會受到損壞,形成肺氣腫。
肺氣腫是一種非常痛苦的疾病,不僅會讓人感到窒息,呼吸困難,同時還伴隨著心理的不安和恐懼。肺部障礙進一步增加的話,就不得不常期隨身攜帶氧氣瓶。
長期吸煙就可能引發這種難受的呼吸道疾病,如果天真地認為年輕的時候身體好,不會生病,於是放縱自己無節制地吸煙,對煙產生強烈依賴,無法戒除煙癮,繼續不停地抽下去,到老了的時候,疾病全會找上門來。
吸煙帶來的危害不會立竿見影,因此很多吸煙者對吸煙會導致癌症、呼吸道疾病的告誡全當耳旁風,根本不重視。等到惡果釀成,才發現後悔晚矣。
後悔“不吸不好了”之前
我之前反復說過,吸煙會增加患癌症的風險,比如肺癌、食道癌、咽喉癌。
如果你覺得即便這樣你還是很想吸煙,也不害怕這些後果,我也無話可說了。
可是,我的很多患者在生病之後,總是會懊悔,如果早知道有這麼嚴重的後果,當初堅決戒煙就好了”“如果知道肺氣腫這麼難受,不吸煙就好了,他們無不捶胸頓足,追悔莫及,但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到了那一步,生命也來不及挽救,健康也早已損害。
人非草木,誰都會後悔。
有些患者問我:醫生,我不吸煙的話是不是就不會死?
當然不能這麼說。就算吸煙使人得癌症的概率上升十倍,也不能妄下斷言說,癌症是由吸煙引起的。我的叔叔從來不吸煙可是也得了癌症,所以我們不能說癌症百分之百是因為吸煙。在臨床醫學裡沒有絕對的事情。
可是我經常想,與其得病了以後不停地後悔,索性徹底戒掉不是更好嗎?
人類是一種很脆弱的生物。
有的人在健康的時候無所謂地笑著說,吸煙也好,生病也好,都是我自己的事。
可是當有一天,他真的由於吸煙使病情惡化或者因此得了絕症,就再也笑不出來了。

醫生,要是我早把煙戒了就好了。
人們總是很難克制自己的本能和欲望,戒煙是一件很艱難的事,需要勇氣和毅力,但還是有很多人戰勝了自己,成功地做到了。
我一直強調,不吸煙也能生存,而且能活得更好。
戒不提煙的人只是任性的放縱煙癮,執拗地暗示自己離開煙就沒法活了。不負責任地縮短自己的壽命。
這樣的人很傻。
為避免面對死亡的時候才後悔,除了那些想和煙同歸於盡的人,我還是建議大家都戒煙。只要一戒煙,得癌症的風險就會大大下降。
第二十個遺憾:沒有表明自己的真實意願
當意願與別人有分歧時
我們經常會在影視劇裡看到這樣的場景,生命垂危的病人,病床前圍繞著許多家人,病人掙扎著說了好多好多臨終遺言,把後事交待得一清二楚,有些人還能坐起來,和家人擁抱,握手。
其實這些都是假的,根本不可能發生的。
人快死的時候,沒有力氣說話,處於完全昏迷狀態,失去意識,也不能動。
而且,在醫院裡,家屬不能留在患者身邊,必須遠離治療區,病人只是被各種管子、儀器、醫生、護士包圍著。
在這樣的情況下,你還有機會表明自己的真實意願嗎?
當然不能。
臨終前,人們會發現,想要對別人表達自己要這樣或那樣,這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就像回到了嬰兒時期,不能言語,不能動作,只是無助地躺在床上。
很多重症患者神志不清,對時間和地點的感覺變得模糊,有可能連最基本的需求、欲望都表達不出來。
厚生勞動省(日本負責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的主要部門)的臨終關懷調查報告指出,患者本人的意願和家屬的意願不一定一致。
如果自己是痛苦不堪的晚期癌症患者,21%的普通公民、34%的醫生、25%的護士、21%的護理人員認為,應該停止單純以延長生命為目的的治療
如果患癌症的是自己的家人,12%的普通公民、19%的醫生、13%的護士、11%的護理人員認為應該停止單純以延長生命為目的的治療
兩者之間大概有10%人數的差異。
同樣,如果自己被診斷為無法醫治的持續性植物人狀態,33%的普通公民、39%的醫生、30%的護士、19%的護理人員認為,應該停止單純以延長生命為目的的治療
如果查出這種情況的是自己的家人,15%的普通公民、17%的醫生、9%的護士、9%的護理人員認為應該停止單純以延長生命為目的的治療
兩者之間大概有20%的差異。
這是很容易理解的現象。自己快死的時候不希望再給他人帶來麻煩,讓別人做一些無意義的事。可是家人快死的時候,就會想方設法努力延長他們的生命,這樣心裡會好過一些。人都是這樣想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必然現象,可是,有些患者家屬只是考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晚期患者身陷絕望和痛苦,也不體諒他們的心情,只和醫生商量、決定,實行患者不期望的治療方法,這種作法不值得提倡。
委託有良心的代理人幫你作決定
那麼,怎麼辦好呢?
解決辦法只有一個。
那就是確立一個有良心的代理人(更重視患者想法的人)。確立一個直到自己死的那一瞬間,都堅決執行自己意願和決定的負責人,代替自己表達所有真實想法的代理人。
把自己的意願寫在紙上會更有保障。它相當於一份把情況和對策一一對應起來的事前指示書,越詳細越好。可是這樣的指示很難涵蓋所有的情況,也不現實。
我曾經見過一個很好地做到這一點的患者,他整整寫了二十多頁(而且每年都會更新和補充),所有內容從醫學角度來看都行得通。
比起事前指示書,患病時醫生、患者及患者之間不斷地溝通更加重要。
人的心情是不斷變化的,所以,寫了二十多頁事前指示書的人每年都會更改其中內容。
寫指示書的時候,內容在寫下的那一瞬間就變成了過去的想法,指示書並不能完全準確表達自己當下的意願。
重要的是沒有顧慮的協商
無論何時,都要把自己的想法,希望醫生和家人做什麼,毫無保留地表達出
來。如果自己沒有清醒的意識去判斷,那就把你的心情、顧慮、信念傳達給你的代理人。
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不要猶豫,因為周圍的人都會顧慮重重,他們可能都在等你開口。
我的工作就是傾聽患者的心聲,有時我會提問,還會和患者辯論,經過一番辯論,經常會出現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患者的心理障礙似乎消失了,表情變得非常輕鬆。
積極溝通是解除顧慮的好方法。
有個建議大家一定要牢記。如果醫生給了你明確的回條,你就不要再不斷否定或者懷疑。
堅持自己的主張和委託合適的代理人,這兩點都非常重要。而且,不能讓步的事情絕對不要讓步,應最大限度地強調。
買了的東西不合適可以退換,可治療的行為一旦發生,就再也收不回去了。那時後悔也無濟於事,對於家人來說也是一樣的。患者死後才後悔,當初那樣就好了,這時已經什麼都改變不了了。
與其留下這樣的遺憾,不如清楚地說出自己的意願和期望,哪怕關係因此而陷入僵局。
平時注意多溝通
大家都有深深的顧慮,如果不表達、不溝通的話就不能真正瞭解對方的想法。
如果患者和家人的意見完全不同,很難統一,醫生就該明確提出自己的意見。協力廠商介入後,要耐心和雙方協商,爭取意見統一。
我覺得比起家人的意見,我們更應該尊重患者本人的意願。因為他們才是當事人,身體上受痛苦的是他們。
事實上很多患者都太為家人著想,他們什麼都不敢說,只是唯唯諾諾地聽從醫生和家人的話,飽受疾病折磨後默默死去。
為了避免這樣的事發生,平時就應該好好商量緊急時刻的事。
大家千萬不要誤解,好好溝通的目的,不是為了要制定一個發生了什麼樣的情況時刻怎麼做的指南。為了讓代理人在緊急關頭能代替你表達並執行意願,平時就要多向代理人清楚傳達你的信念和想法。
有條件的話最好寫在紙上。當出現紙上沒有涉及的問題的時候,大多數情況下是由家人來做決定,因此,平時應該多和家人說說自己的人生觀、生死觀或者一旦患病希望接受的治療方式,這樣才能使家人在緊急時刻做出最符合自己意願的決定。
第二十一個遺憾:沒有認清活著的意義
活著”就是最終目的嗎?
治療的目的是什麼呢?
是治好病,使病人恢復健康。
可是很遺憾,世上還有治不好的病。那麼此時此刻,治療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是為了儘量阻止治不好的病繼續惡化,這對患者來說極其重要。
可惜,這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
目前的醫學水準還無力阻擋惡性病情的發展,我們能做的只是盡力使有限的生命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無論何時,活著都是人生唯一的也是最大的成就。相信很多人都深有同感。
人們在面臨死亡的時候才會領悟到,活著多麼美好。長壽、健康並不是人生的最高目的,但卻是實現自己夢想和希望的必要工具。
誰都不想死,越年輕就越不想死。可是,那些無法治癒的疾病始終存在,不管你多麼不情願,也要面對這樣的殘酷現實。不知不覺中,治療占去了患者人生的大部分時間。
特別是到了癌症晚期,如果病情的惡化到了某種程度,抗癌劑本身可能就會縮短患者的生命。
還有中心靜脈營養輸液、胃造瘺術等豐富的營養補給手段,晚期癌症患者超標準的輸液,自發性出血類患者的大劑量輸血,這些看上去沒有什麼危害的治療,其實都是在無形中縮短患者的生命。
如果是用抗癌劑也不能完全治癒的癌症,治療的目的除了儘量延長患者生命,還要盡可能減少疾病帶來的痛苦和抗癌劑的副作用引發的種種身體不適。
如果患上無法根治的疾病,就要儘量愉快地生活,這是最好的治療方法。在短暫的餘生中,努力去珍惜身邊的人,品嘗生活的美好。
遺憾的是,很多人受到了延長生命的引誘,寧肯忍受痛苦的折磨,也要不斷嘗試各種治療方法。
我能理解這種心情。可是正因為有這種迫切真摯的想法,才更應該注意到,當你耗費大量精力在治療上,反而讓自己的生命縮短,自己和親人及朋友相處的時間,自己要用來做更寶貴的事的時間全被剝奪了,這是得不償失的。
有位患者在看門診時曾和我探討過這個話題。那時我告訴他:我覺得是時候做一些你自己想做的事了。
他得的是晚期胃癌,生命大概只剩下三個月了。
他平靜地笑著說:醫生,都第二周了。

第二周 ”
他看著我納悶的表情,笑了。

哈哈,是這樣的,醫生,我把想做的事表都做了一遍,現在已經進入第二個週期了。

啊,原來是第二輪的意思啊!
我瞪大眼睛,恍然大悟地說。

是啊,從你對我說這個病不能根治的時候開始,我就用本該治療的時間去旅行,回故鄉看望父母、遠房親戚和朋友,這些過去的願望都實現了。
他的臉上流露出一副驕傲而滿足的表情,我也打心眼裡為他高興。因為生病,家人們反而獲得了更多和他相處的時間,家人的痛苦,他自己的後悔也減少了。
最近有不少臨終前幾天還在用抗癌劑的患者,這種作法與剛才那位患者比起來,真是天壤之別。
更有意義地度過最後時光
治療是為什麼呢?當然是為了治好病,過上健康的生活,最終目的是為了獲得立足于健康的美好人生。如果治療不能給人帶來歡樂反而是增加痛苦,這種治療就是不適當的。
幫助人們獲得健康和快樂才是治療的根本職責。
可遺憾的是,很多情況下,延長一分一秒的生命的治療和確保死亡之前生活品質的治療是不能並存的。這也是治療的一個瓶頸,如果堅持延長生命的治療,生活品質必然受到嚴重的損害。
在這裡我想強調一點,由外行來劃分這兩者是很危險的,這個時候一定要聽取多個專家的意見。
千萬不要自己做判斷,要相信專業人士的意見,該治療的時候治療,該停止的時候停止。在充分聽取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如果家人也能通過協鬧意見考慮治療方法,實現治療的真正意義,而不只是單純把延長生命作為唯一目的,從而保證患者的生活品質不受影響,多創造與家人朋友度過最後寶貴時光的機會,這樣日後才不會後悔。
當生命開始倒數,不如多花時間,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帶任何遺憾地平靜雍容離去。
全書選載完畢















free counter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