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9日 星期三

09月09日 後佔中第268天 政改方案否決後第83天







0909 後佔中第268
政改方案否決後第83



順時序記錄



市民真實意願不容扭曲 必須堵塞選民登記漏洞


【明報專訊】法庭開始處理臨時選民登記冊的懷疑不正常情况,裁判官裁定部分上訴成立,下令警方跟進。法庭兩日來的處理,顯示登記異常個案有不同情况,現在還不能確定是否與種票有關。不過,事態反映選舉事務處的抽查把關職能,有必要加強。選舉廉潔,才不會扭曲市民真實意願,社會才有可能公平合理。因此,政府應該全面檢討選民登記制度和堵塞漏洞,消除可能被用作種票和牟取不當政治利益的空間。

法庭處理異常登記

下令警方跟進個案

去月,《明報》「偵查報道」接連揭露選民登記冊一些異常情况,多個黨派跟進,翻查部分選區的選民登記,發現有可疑個案而向選舉事務處遞交反對通知書,涉及約1500個登記地址。區議會選舉在兩個月後舉行,由於選區細小,候選人只要得到一千數百票就可當選,可說是每票必爭。若別有用心者以不正當手段尋求勝選,選民登記制度又有漏洞,就會提供種票誘因和可操作空間。

今年各黨派爭相挑出登記冊懷疑選民地址,儼然視為拉票或攻擊對手的手段;選戰提前開打了,說明選民登記在選舉是兵家必爭之地,誰掌握更多選民,就有更大機會奪得議席。由於事關選情,有政黨中人採取「寧濫毋縱」策略舉報,結果使無辜市民無端端要到法庭出庭聆訊。那些滋擾了市民的政黨中人,或許要付出政治代價,卻同時折射出區議會選舉競逐之激烈。

兩日來獲法庭接納的上訴,包括有院舍院友確認從未填寫過選民登記表格;有院友已經喪失精神行為能力,親友懷疑其資料被盜用登記;或是一些地址證實無人居住,卻有登記選民等。這類異常情况可能涉及刑事責任,較容易察覺。另有一些個案較隱蔽,若非今次在法庭暴露出來,當事人很難發現。這類個案是有選民「被搬家」,包括有現任區議員「受害」。

操作改選民地址的人,顯然志不在這一票,而是使競選對手少了這一票。至於「被搬家」的區議員,已知有兩宗:一宗在元朗、一宗在荃灣;兩名區議員都被人更改了選民登記資料,幸好及早發覺,否則對他們在當區尋求連任,肯定影響甚大。這類「被搬家」個案,不應寄望選民閒着無事查閱自己的登記資料,因此不知道還有多少未被發現。其實選舉事務處設有「選民資料網上查閱系統」,可供選民核實住址與選區,只要輸入簡單個人資料,就可以看到自己在選民登記冊的資料是否正確,政府應該加強宣傳,促使市民更關心和核實自己的選民資料。

選舉事務處一直強調以嚴謹程序處理每個選民登記申請,確保申請者符合登記資格,以及選民登記冊所載資料準確;不過,傳媒或政黨中人稍為查閱就發現不少異常情况,反映選舉事務處的工作有很大改善空間。事實上,今年區選的已登記選民369萬人,淨增約18.2萬人,顯示各黨派都在大力推動選民登記工作,以壯大支持者陣容。另外,今次被選舉事務處撤銷登記的選民有4.7萬人,較上一屆6萬人為少,而且是2003年以來的最低數字。撤銷登記持續下跌,若是種票減少所致,自屬理想;若是種票操作更隱密、更嫻熟、更狡猾的結果,則是事態更惡化,而選舉事務處未能察覺發現,值得關注。

虛假資料不難核查

選舉處應改變做法

另外,今年選民登記資料的異常情况,其中一個特色是虛假,例如一些登記的地址,根本沒有那麼高的樓層,沒有那麼多的門牌單位,或屬早已空置的房屋,都有「選民」登記作為地址。屋宇樓層、座數、單位等資料,屋宇署、房屋署與差餉物業估價署應該有全部紀錄,透過電腦核查就一目了然;若選舉事務處利用這些現成資料查核,會效率高和收效大。

公平選舉是本港的核心價值,若縱容種票操作,扭曲選舉結果,則不僅未能反映選民真正選擇,而是會使市民對選舉制度失去信心,屆時香港除了加速沉淪,更為社會不穩定埋下重大隱患。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譚志源表示政府會在區議會選舉之後,與立法會商討是否有修例空間。期望政府勿停留在探討階段,而是切實推動修改法例堵塞漏洞。

從選民登記和投票規定着手,政府有4點應該做:一是新登記選民或選民更改住址,必須出示證明;二是已經登記的約369萬名選民,當局應該加派人手,增加抽查密度;三是強化宣傳,讓選民知道登記正確住址的重要,爭取市民配合,壓縮別有用心者的種票空間;四是一些人在選民登記弄虛作假,與投票時毋須出示投票通知書有關,既然這是一個明顯漏洞,則日後投票就應該規定選民必須出示投票通知書;只要加強宣傳,相信選民不難認同和適應。做到這4點,相信基本上可以堵塞目前已知的漏洞。




請港大教授不要再沉默
(《學苑》前副總編輯 陳雅明)


港大副校風波越演越烈,親共勢力干預港大院校自主,《人民日報》刊登文章勸退陳文敏,政治干預彰彰明甚。港大學生及校友為了保衞港大自主,多個月來竭盡所能,終於令任命陳文敏一事重回校委會議程。而港大教授的意見仍會成為能否捍衞港大院校自主的關鍵。可是,風波至今,絕大部份港大教授依然沉默。

港大副校風波大半年以來引起了四面八方的爭議,一些媒體放大了學生衝擊校委會會議一事,令焦點不斷模糊。其實,陳文敏一事最根本的問題就是任命港大副校長的時候,進行政治立場審查,以配合梁振英在雨傘運動後整頓大專界的政策。附和政治審查的彭泓基說,港大校委會在揀選副校長的時候,要包括考慮「政治立場,因為本身不偏不倚,才能做一個真正好的管理者」。

依照這個說法,那現在許多親政府的大學校長及副校長也不適任,因為他們也不是不偏不倚。如果彭泓基所謂的「不偏不倚」是指沒有任何政治立場,那更是匪夷所思。一個受過高等教育、有獨立思想的教授怎可能沒有政治立場?如果校委會要求大學教授沒有政治立場,其實就是要他們對所有政治議題噤若寒蟬。失去宣揚自己政治立場的自由,也就是失去了思想及學術自由;失去了思想及學術自由,一所大學就失去了思想學術進步的良好環境。

大學不能失去學術自由

一間大學的學術及思想自由並非必然。在民國時期,北京大學本來沒有院校自主,受軍閥勢力干預,但經過校長及教授們的努力,北大走向自治。這樣的努力是建基於蔡元培及胡適一直堅持「自由與容忍」是學術發展必要的條件,學術不可受政治干擾。胡適認為,大學裏無論任何人,沒有這個權利,可以限制思想的自由,限制學術的自由。所以,胡適讚揚五四時期的蔡元培,因為他擔任北大校長的時候,招攬了不同政見的學者,有復辟派辜鴻銘、劉師培,也有主張擁護自由民主的胡適等人,思想互相激盪,終使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

1919年,蔡元培為了讓北大擺脫北洋政府在行政上及政治上的干預,提出「教授治校」,年輕教授胡適高調支持蔡元培。後來,胡適當了北大校長,貫徹學術平等及思想自由的精神,即使他不認同共產主義,也容許一些教授講《共產黨宣言》。另外,當時國民黨打算在北大設立黨部,以黨干擾校政。胡適在北大開學典禮時譴責外來政治勢力:「黨派不要在北大活動,不要毀了北大,毀了這一個再過多少年都不容易重建的學術機關。」

北大一直是政治勢力虎視眈眈的地方,胡適等人為了捍衞北大自主,長期與政治勢力抗衡。那時候北大的院校自主得來不易,胡適等人與軍閥對抗更隨時人頭落地,所以余英時稱胡適為近代中國「以道抗勢」的知識分子典範。相比之下,現在香港大學尚有學術及思想自由,但港大近年來不斷被校外的政治勢力干預,港大的教授竟然一直沉默無聲,何其諷刺!

胡適曾經預言在共產黨掌權下必定沒有自由,事實證明了他是對的。胡適等人用盡一生在北大提倡的自由精神,希望建立世界一流的大學,但今時今日的北大已經淪為黨校,胡適及蔡元培時代的北大精神早就蕩然無存。如果港大變成北大那樣,失去學術自由,黨政控制學術,港大就真的完蛋了!

我沒有期望港大的教授好像胡適那樣當着蔣介石面直斥「總統,你錯了!」,但在港大面臨赤裸裸的政治打壓時,請鼓起丁點知識分子的道德勇氣,是其是,非其非。校委會在今個月會重新討論副校長的任命,任命陳文敏意味着能否守住港大自主。在關鍵時刻,請港大的教授不要沉默下去!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陳雅明
《學苑》前副總編輯








Flag Count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