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日 星期二

09月01日 後佔中第260天 政改方案否決後第75天



0901 後佔中第260
政改方案否決後第75



順時序記錄



游清源:花有重開日 人無再少年
      ──致曾經年輕的港大校友





向曾經年輕的你致敬
向曾經敢言的你致敬
向曾經執著的你致敬
你曾經說過:這是我的人生,不是別人的
你曾經說過:這是我的港大,不是特區的
你曾經說過:這是我的香港,不是中共的
你曾經堅持要過屬於自己的人生
你曾經在港大留下一些愛的足印
你曾經發願要將香港變成一個更好的地方
但你以為你自己曾經滄海
但你以為你自己曾經疼愛
但你以為你自己曾經年少輕狂一生只需一趟
花兒謝了明年還是一樣的開
你的青春小鳥一去就不回來
賞花想到底是一種心態
觀鳥觀自在是一份情懷
別為預知失敗而哭泣
請為已經盡力而微笑
今晚港大畢業生議會EGM見




游清源
2015年9月1日



港大畢業生議會發言摘要


 




今天晚上,我們聚首一堂,因為我們愛護母校,珍惜我們昔日校園生活中的自由氣息;也因為我們極度憂慮,來自外界的勢力正在影響大學的決策,影響大學的最高決策層。

六月三十日,港大校務委員會以「等候首席副校長的意見」為由,無理拖延其中一個副校長的任命,令人震驚,特別是這位首席副校長仍在招聘之中!這個荒謬的理由難以服眾,社會難免會懷疑這僅是表面上的藉口,而實際的情況是,自由一直備受擠壓。

單單一個八月,文匯報便刊登了120多則負面報導和評論,攻擊傳聞的副校長候選人陳文敏教授,平均一天4則,攻擊之密集,令人咋舌;而人民日報海外版也遙相呼應。同時,也有多位社會人士指稱特首干預任命過程。這些加起來只有一個訊息:如果大學教授想升職或保住教席,最安全的方法莫過於全面噤聲,不說政府不喜歡聽的話,不做可能開罪政府的研究,這就是所謂「寒蟬效應」。

大學的基礎是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尊重不同意見,因此「院校自主」和「學術自由」在1990年被寫進《基本法》。在港大校務委員會的《行事指引及守則》中,開宗明義就明確指出,大學以學術自由為宗旨,而所謂學術自由,乃是「對社會普遍接受的智慧提出質問,以及提出嶄新的、有可能是爭議性的想法的自由」。校友們對此必有很大共鳴,因為我們過去的校園生活裡經常會為不同意見而進行辯論,並且尊重對手。如果有人今天要扼殺大學裡的不同意見,實際上他們就在扼殺大學本身!

校務委員會的當務之急無他,就是回到既有制度和行事習慣,恰當地運用法例所賦予的權力,在副校長任命一事上尊重物色委員會的建議。如果校委會要推翻其建議,則應提出有信服力的理由。本人提出的第一項議案,其精神正在於此。

大學並非直屬政府,更不應受政府官員管理,那麼何以特首要兼任港大和其他院校的校監,並且稱為「首席人員」(chief officer)呢?我們都知道,這個傳統上的安排是象徵性的。今晚我們畢業生議會開會員大會,按規定應由特首主持,但我們當然不至於以為特首今晚真的會來主持會議。問題是,我們難以確保今後每一任特首都會遵從昔日的傳統習慣,梁振英先生便正試圖作出改變。因此最好的辦法,是我提出的第二、三項議案,特首不要兼任大學校監,即使兼任,也只限於禮儀角色。這兩個議案只提出一般性的方向,如果通過,細節將會在立法過程中再行商議。

我們都明白,今晚即使通過議案,也沒有約束力。但只要我們的聲音夠洪亮,一定會受到巿民重視,最終也會帶來影響。我們今天實踐一所現代大學所應做的,意見立場儘管不同,彼此仍可尊重。我們明白這僅是開始,未來還有更多的挑戰。無忘初衷,我們今天攜手要捍衛的,是大學裡最寶貴的東西:公義、公平、院校自主、學術自由,以及尊重。




2015年9月1日


01SEPT2015港大EGM彭泓基訪問






01SEPT2015港大EGM涂謹申訪問






01SEPT2015港大EGM楊森訪問






01SEPT2015港大EGM任建峰訪問







01SEPT2015港大EGM方敏生訪問


01SEPT2015港大EGM莊陳有訪問

















石永泰:否決副校人選需實據 
「等埋首副」令人不滿 
學生「以武制暴」危險




大律師公會前主席石永泰(左)昨出席港大法律學院新生開學禮並致辭,圖右為開學禮主持、獲薦出任副校長的法律學院前院長陳文敏。(鍾林枝攝)


【明報專訊】港大畢業生議會特別會議今召開,將就有關副校長任命等數個議案表決。港大校友、大律師公會前主席石永泰昨出席港大法律學院的開學禮時表示,校委會「等埋首副」的決定令人不滿,校委會若否決物色委員會推薦的副校長人選,必須要有堅實的理據。他亦批評學生會衝擊校委會,認為「以武制暴」的論述十分危險,因用錯的行為糾正錯誤並不會令其行為正當化。石永泰又說,內地並不缺乏熟知西方自由民主的知識分子,但因政治所限,「阿爺吹雞時」也要「跟隨指示」。

港大學生會長馮敬恩稱,早前已撰文解釋行動及回應質疑,暫沒補充。他早前在報章表示,制度無力阻擋荒謬決定,因護校心切才以行動守護港大。港大校委會主席梁智鴻昨截稿前未有回應石永泰言論。

稱法律學院遇前所未有狙擊

石永泰曾在港大法律學院修讀PCLL(法學專業證書課程),但明言不會出席今日的畢業生大會,亦不會授權別人投票。他稱雖然校委會已修改「等埋首副」的決定,但無法改變原本決定令人不滿的事實,並質疑若首副的意見如此重要,為何要待物色委員會決定副校人選後才提出「等埋」呢?

他又說,副校候選者及法律學院遭到前所未有的攻擊(attack)及狙擊(snipe),若是出於真實及好的理由、經得起考驗,便應公開及讓公眾檢視,但狙擊手選擇在報章等狙擊,讓人疑惑他們究竟有何企圖。

指「司法已死」言論有預設立場

石又說,在現時兩極化社會,質疑學生衝擊校委會往往會引起很多反駁,如有人指學生是迫於無奈、為何不批評犯錯的另一方(校委會)呢?「一些評論人對校委會決定極度批判,但毫無保留地支持學生」,石指此情况與佔領後期相似,或因這些意見領袖不願意失去政治光環。

早前反水貨行動中有女示威者被法官指用胸襲警,遭判囚,有網民因此指香港司法制度已死,石永泰對此並不認同,他說有關個案正在上訴,不評論細節,「這正是司法制度最美之處,被告可上訴,有一個公開聆訊的機會」。他又指若試圖質疑判決者解釋法官的理據,對方便會反駁「咁暗角打人七警又點?(被指用警棍打市民的沙田警區前指揮官)朱經緯又點呀?」

石舉例,早前香港電視司法覆核勝訴被指是「法治仍在」的體現,判下該案的法官區慶祥,亦是之前頒下佔區禁令的法官,當時很多人批評司法已死。他感嘆現時很多人已有預設立場,拒絕接受事實。

推動內地人權要準備冒險

被問及有否意見給予有志到內地擔任人權律師的學生,石永泰指在內地推動人權是冒險的事,但港生仍可作一些努力,總有一部分可在內地產生好的影響,如聲援內地被捕律師等,但應做好心理準備,內地司法制度的改變需要一段時間。他亦跟一些內地法律學生討論過畢業後的打算,他笑言有學生打算走入建制,待升到一定職位時會改革體制,但亦有學生稱會拿着獎學金出國便不再回去。

















政商網絡


社會學家金耀基教授分析港英治港為何社會安穩,箇中要點是「行政吸納政治」﹕政府任命精英甚至反對政府的壓力團體加入政府的行政、立法和各種諮詢機構,企圖增加沒有經過民主程序選出的政權的正當性(Legitimacy)。這一套之所以有效,也有賴另一位社會學家劉兆佳教授在1978年提出的「功利家庭主義」(Utilitarianistic familism),指香港人普遍對政治提不起興趣,政治態度被動,只理會個人及家庭利益。劉教授假設只要由精英主導的政府不傷害港人個人及家庭利益,市民根本不會去想政府正當性的問題。說得直白,只要有利益就沒有民主訴求這回事。

到底這套「行政吸納政治」是否一定可以保障全港市民的利益?而這套管治方針經過這麼多年有沒有變質呢?

本系列文章上集分析了上市公司的董事交織網絡,挖掘出功能組別議員與商界的關係。今集將會加入政府機構的人事及組織網絡(上集所用的字眼是「公司網絡」,轉變名稱是因為組織可包括公司及政府機構),用數據為現代香港的「行政吸納政治」系統把把脈。

政府委任公職親疏有別?

David Webb的Webb-site Who's Who除了上市公司的董事局人事數據之外,還有政府各級架構的人事數據,當中包括行政立法機構(如立法會、行政會議、區議會)、法定組織(如機管局、醫管局、各所大學)和政府諮詢組織(如大嶼山發展諮詢委員會)等等。本次研究排除了被Webb-site認為是政府組織的機構﹕選委會、新界太平紳士、中共政協和港區人大代表。納入研究的政府相關機構共有2058個,人數15222人。

純粹分析政府相關機構的人事網絡和組織網絡結果並不特別有趣,因為公職一如所料都幾乎被建制派包攬。表一列出網絡裏中介度(Betweenness)最高的人物幾乎全都是建制派人士。而能夠晉身中介度頭一百位的立法會議員,除30位盧偉國的工程界議席和32位的李慧琼的區議會第二界別議席有經過投票之外,其他全是零票自動當選的功能組別議員。(19位航運交通界易志明、20位漁農界何俊賢、66位商界廖長江、73位工業界梁君彥),換言之,功能組別議員就算在政府公職的人事網絡,都依然佔盡優勢。

政府可有吸納壓力團體反對意見?

圖A比較了35位功能組別議員和35位地區直選議員被委任公職總數。(已去除立法會議員及區議員職位)。從圖中所見,功能組別議員被政府委任公職較地區直選議員為多。每位功能組別議員平均有2.25個公職,相比地區直選議員的0.89個多一倍。政府吸納人事的方針偏向功能組別、建制派區議員,這樣還可以達到當初「行政吸納政治」化解正當性危機,吸納壓力團體反對意見的保障市民利益的目的嗎?還是經過時移世易這些形形式式的政府委位公職已演成一套政治酬庸系統?

政府與財閥緊密連結?

政府委任公職系統除用人親疏有別之外,吸納商界人士亦招來官商勾結的嫌疑。曾被傳媒廣泛報道的例子有政府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當中有城中富豪之子。這些商界人士當然在商界有利益,政府將他們引入執政架構,他們是否真的可以無私執行政府職務?

將上市公司數據跟政府組織數據混合,再畫成組織網絡(即兩組織如有共同的成員,代表組織間有關係,詳細參考上集),可理解組織之間的關係。當然,基於社會學上的趨同性原則(homophily,傾向與同類建立關係),公司與公司之間有董事交織其實並不為奇;相反,如政府機構和商業公司之間有異常嚴重的糾結,也即有異常高的趨異性(heterophily,傾向與非我族類建立關係),就要質問為何政府偏向委任該公司的董事擔任公職。

如何用數據找出此類異常的公司呢?只要數數到底哪些公司與政府機構在組織網絡裏的聯結數量,都大抵可以把他們挖掘出來。表二列出所有董事局最少與十個政府機構重疊的公司,在近一千六百家上市公司裏面,只有少於2%的上市公司能與政府有如此緊密的聯繫。

培力控股董事局 幾乎人人有公職

這一批與政府異常緊密的公司,已包括城中幾乎所有財閥。從圖B顯示列表上所有公司及與其相關的政府組織。從圖B可見,關係非常複雜混亂。(可參考「網上互動版」,見下稿)從結果可見有兩個可能的解釋﹕第一個解釋是政府偏向委任公職給這些公司董事局成員。另一個解釋是公司偏向將有公職在身的人任命為董事局成員。例子有列表上較為年輕的公司,如第12位的培力控股在今年七月初在聯交所掛牌,但董事局成員幾乎每一人都有公職。沒有公職的只有原來公司職員和曾經的新聞人物梁展文。

何以城中財閥與可以深入政府建制?到底這樣的安排可否有效保障全港市民的利益?這些都是值得全港市民深思的問題。

到底這種扭曲的「行政吸納政治」制度,是否仍可如金耀基教授當初所指,保障香港穩定?金教授曾預言,要是社會動員發生,挑戰政府正當性,「行政吸納政治」系統就會失效,執政者需要考慮推行共識政治,進動民主進程。金教授的預言會否成真,取決於香港人是否仍然深深相信「功利家庭主義」。

本研究的詳細數表及互動網絡圖可到這網址: 
https://kumu.io/chainsawriot/board-watch

綜合本系列上下兩集針對政商界網絡的研究,我們以數據證明了以下幾點

1. 零票功能組別議員在商界影響力巨大
2. 零票功能組別議員在政府組織之內影響力也巨大
3. 政府委用議員任公職時親疏有別
4. 城中財閥董事局可掌握極多公職,與政府建立異常緊密的聯結

網上放大看﹕官商關係互動圖

讀者可以用網上互動版的網絡關係圖自行研究官商之間的關係。關係圖上白色的點是上市公司,橙色的是政府機構。點與點之間有連線代表董事會人事有交織。點擊組織的點,就只會顯示與該組織有聯繫的其他點。

由於組織關係雜亂,難以從圖像裏找出想要調查的組織。建議多用左上角的搜尋功能,輸入組織的英文名稱進行搜索。

下方的工具欄的漏斗(filter)可濾走整個類別的組織。點擊有興趣的組織可按瞄準器(Focus)深入研究,可選擇觀看與組織有1至3度連結的機構。Cluster和metrics等是高階功能,可對組織關係進行網絡分析,有興趣可以自行試玩。





(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原文刊於明報星期日生活)






























本研究的詳細數表及互動網絡圖可到這網址: 
https://kumu.io/chainsawriot/board-watch









Flag Count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