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侵華日軍為何參拜孔子?
導讀:孔子是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其理論對中國影響深遠。甚至有一些理論還傳到了國外,得到了外國人的認同。在日本侵華時期,日軍就因為尊重孔子而對其進行了參拜。
1937年,日軍打到山東曲阜—孔子家鄉時,研究孔子儒家學說的日本東京大學高田真治教授上書日本軍部:「山東作戰,如破壞曲阜古跡,日本將負破壞世界文化遺跡的責任。」軍部於是急令前線部隊避開曲阜一帶的戰鬥。日軍進駐曲阜後,派兵把守孔廟,將領參拜。而在其他地區,日軍侵略掠奪,犯下滔天罪行。在曲阜沒有破壞孔子廟宇,這並非日軍良心發現,而是在於傳統上儒學對日本有很大影響,所以日軍面對孔子靈位才心懷敬畏之心。
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編撰了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儒家思想對中國影響兩千餘年,也對日本等周邊國家影響巨大。
西元285年,百濟博士王仁把《論語》等儒學書籍傳入日本,日本開始有了自覺的文化教育。604年,日本聖德太子依據中國的《論語》、《孟子》等儒學經典,頒佈《憲法十七條》,為大化改新奠定了理論基礎,建立了以隋唐為模式的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
江戶時代,德川幕府實行鎖國政策,舉儒學為聖教,人們在吟詩品茶的消遣中,習慣尊孔讀經,中國文化逐漸普及。從皇室成員、藩主武士,到而今政府官員、企業家乃至平民,都把中國歷史、哲學作為必修內容,以尋找安邦治國、修身養性的智慧。
17世紀,學者山崎闇齋問學生:「我們天天讀孔孟之書,學孔孟之道,如果孔子、孟子領軍打到日本,我們該怎麼辦?」學生不知所措。山崎闇齋說:「萬一不幸遇到這種場面,我們要拿起武器,做殊死之戰,把孔孟抓起來,以報國恩,此即孔孟之道也!」
當時,日本人認為「春秋大義」在中國不復存在,「中國」不應是地理上的中國,而應該是文化上的「中國」,而這個「中國」就在日本。針對「華夷之辨」的觀念,佐藤一齋提出,誰得到孔子之道,誰就是中心。
17世紀,伊藤仁齋推崇東方的聖經《論語》為「最上至極宇宙第一書」。明治以後,日本以近代西方學術方法研究《論語》,提出「和魂漢才」、「神儒一致」和「東洋盟主」等理念。1945~1984年,日本的《論語》譯著和研究著作50多種,有的再版10多次,中國有學者為此發出「中國現在已經沒有儒家」的慨歎。
日本因為與中國臨近,所以學習了很多中國的傳統文化,孔子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自然也受到了日本人的喜愛。所以在侵華期間,才會做出參拜孔子的舉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